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司马光(1019-108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晁错言于上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今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帝从之,令民入粟于边,拜爵各以多少级数为差。

错复奏言:“陛下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粟。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郡县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愈勤农,大富乐矣。”

上复从其言,诏曰:“道民之路,在于务本。朕亲率天下农,十年于今,而野不加辟,岁一不登,民有饥色;是从事焉尚寡,而吏未加务。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诏不勤而劝民不明也。且吾农民甚苦而吏莫之省,将何以劝焉?其赐农民今年租税之半。”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七》)

材料二:

民之内事,莫苦于农,故轻治不可以使之。奚谓轻治?其农贫而商富,故其食贱者钱重,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故曰:欲农富其国者,境内之食必贵,而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则民不得无田,无田不得不易其食。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食不利,而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故民之力尽在于地利矣。

(节选自《商君书·外内》)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圣王在A上而民不冻B饥者C非能耕D而食之E织F而衣之也G为开其资H财之道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县官,朝廷、官府,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的“县官”意思不同。
B.幸,敬辞,表对方行为使人感到幸运,与《鸿门宴》中“妇女无所幸”的“幸”意思不同。
C.窃,私下,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的“窃”意思相同。
D.地利,土地生产,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天时不如地利”的“地利”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认为,百姓都是很希望能得到高等爵位和免除罪罚的,若以此来促使百姓缴纳粮食给边塞,那么不到三年,边塞的粮食一定很多了。
B.汉文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命令百姓向边塞缴纳粮食,使得边塞粮食充足,能够支撑五年;晁错便又建议命令百姓转而向郡县缴纳粮食。
C.汉文帝曾多次颁发诏书来鼓励百姓从事农耕,但未见成效,他认为这是因为官员没有尽心尽力地接受他的命令,而且他们并不顾惜百姓。
D.材料二指出,粮食便宜,农民就贫穷,钱贵重,商人就富有;如果不约束工商业,手工业者就会获利,不从事农耕而游荡求食的人就会增多。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亲率天下农,十年于今,而野不加辟,岁一不登,民有饥色。
(2)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5.如何促使百姓务农?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六月戊午,胡烈讨鲜卑秃发树机能于万斛堆,兵败,被杀。都督雍、凉州诸军事扶风王亮遣将军刘旂救之,旂观望不进。亮坐贬为平西将军,旂当斩。 亮上言:节度之咎,由亮而出,乞丐其死。诏曰:若罪不在旃,当有所在。乃免亮官。遣尚书乐陵石鉴行安西将军,都督秦州诸军事,讨树机能。树机能兵盛,鉴使秦州刺史杜预出兵击之。预以虏乘胜马肥,而官军县乏,宜并力大运刍粮,须春进讨。鉴奏预稽乏军兴,槛车征诣廷尉,以赎论。 既而鉴讨树机能,不能克。

(选自《资治通鉴·晋纪》,有删改)

材料二:

凡与步、骑战于平原旷野,必须用偏箱、鹿角车为方阵,以战则胜。所谓一则治力,一则前拒,一则整束部伍也。法曰:广地则用军车。

晋凉州刺史杨欣失羌戎之和,为虏所没。河西断绝,帝每有西顾之忧,临朝而叹曰:谁能为我通凉州讨此虏者乎?朝臣莫对。司马督马隆进曰:陛下若能臣,臣能平之。帝曰:若能灭贼,何为不任? 顾卿方略何如耳!隆曰:陛下若能任臣,当听臣自任。帝曰:云何?对曰:臣请募勇士三千人,无问所从来,率之鼓行而西,禀陛下威德,丑类何足灭者!帝许之,乃以隆为武威太守。隆募腰开弩三十六钧,立标拣试,自旦至日中,得三千五百人。隆曰:足矣。隆于是率其众西渡温水,树机能等以众万骑,或乘险以遏隆前,或设伏以截隆后。 隆依八阵图作偏箱车,地广用鹿角车,路狭则为木屋施于车上,且战且前,弓矢所及,应弦而倒。转战千里,杀伤以千数。隆到武威虏大人猝跋韩且万能等率万余众归。隆前后诛杀及降附者数万。又率善戎、没骨能等,与树机能等战,斩之,凉州遂平。

(选自《百战奇略·车战》,有删改)


[注]①秃发树机能,人名,部族首领,姓秃发。②亮,司马亮。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隆到A武威B虏大人C猝跋韩D且万能E等F率G万余众H归。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望,文中指置身事外并静观事态发展,与现在的“张望”“眺望”词义不同。
B.卒,文中指最终、终究,与《赤壁赋》“而卒莫消长也”中的“卒”词义不同。
C.羌戎,羌是我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之一,戎泛称我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
D.任,文中指任用,与《〈论语〉十二章》“任重而道远”中的“任”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烈率军讨伐鲜卑人秃发树机能时,在万斛堆兵败被杀;扶风王司马亮派遣将军刘旂去救援,刘旂不敢前往,司马亮请求赦免刘旂所犯的死罪。
B.朝廷又派遣石鉴统领秦州各项军事并讨伐秃发树机能,石鉴派杜预出兵攻打秃发树机能,杜预认为出兵时机未到;后来石鉴亲自征讨也未能取胜。
C.凉州刺史杨欣被羌人杀死后,河西地区陷入混乱。皇帝常为西部边境的安全担忧,征召能够打开通往凉州之路的人,只有司马督马隆敢于应承。
D.晋军转战千里之遥,杀伤数以千计的敌人。马隆在率兵抵达武威后前后击杀和收降的羌兵众多。马隆最终击斩了秃发树机能,凉州叛乱被平定。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预以虏乘胜马肥,而官军县乏,宜并力大运刍粮,须春进讨。
(2)树机能等以众万骑,或乘险以遏隆前,或设伏以截隆后。
5.马隆打败兵力强盛的秃发树机能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2024-01-19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好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灵王平昼闲居,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曰:“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今王即定负遗俗之虑,殆毋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王曰:“寡人非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之。狂夫之乐,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贤者焉。世有顺我者,则胡服之功未可知也。”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材料二:

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

国人皆不欲,公子成称疾不。王使人请之曰:“家听于亲,国听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也。”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使者以报。

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记》)

【注】①肥义:赵国的国相。②无穷:自代郡出塞外,大漠数千里,故称无穷。③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叔。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明德先论A于贱B而从政C先信于贵D故愿慕E公叔之义F以成G胡服H之功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戚,文中是“感到担忧”的意思,与成语“休戚与共”中“戚”的用法意思不相同。
B.中国,在文中指“中原”,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中国”所指相同。
C.微,在文中是“(假如)没有”的意思,与《烛之武退秦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微”意思相同。
D.朝,在文中是“上朝”的意思,与《过秦论》中“序八州而朝同列”中“朝”的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武灵王想推行“胡服骑射”,又担心遭到国人的非议指责。国相肥义支持他的改革,认为要成就大事不必顾及他人的非议。
B.赵武灵王与肥义商量让百姓穿胡人的短衣、学习胡人骑马射箭,他认为即使全天下的人都嘲笑他,他也要这样做。
C.赵武灵王派人对其叔父说“家听于亲,国听于君”,言下之意是说:您虽是我的叔父,但是在国家大事上您必须听我的。
D.最终,公子成听从了赵武灵王的命令,并赐给赵武灵王胡服,并让他第二天穿着胡服上朝。至此开始颁布“胡服骑射”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
(2)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
5.请综合两则材料内容,简要概括赵武灵王在正式颁布改穿胡服的政令之前做了哪些工作。
2023-12-17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Ⅱ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如此,则白黑分矣。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争讼止,技长立,则强弱不般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

(节选自《韩非子·用人》)

材料二:

闰月,乙卯,上宴近臣于丹霄殿。上曰:“徵、珪尽心所事,故我用之。然徵每谏,我不从,我与之言辄不应,何也?”魏徵对曰:“臣以事为不可,故谏;陛下不从而臣应之,则事遂施行,故不敢应。”上曰:“且应而复谏,庸何伤!”对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臣心知其非而口应陛下,乃面从也,岂稷、契事舜之意邪!”上大笑曰:“人言魏徵举止疏慢,我视之更觉妩媚,正为此耳!”

上问魏徵曰:“群臣上书可采,及召对多失次,何也?”对曰:“臣观百司奏事,常数日思之,及至上前,三分不能道一。况谏者拂意触忌,非陛下借之辞色,岂敢尽其情哉!”上由是接群臣辞色愈温。

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徵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

上谓侍臣曰:“朕比来决事或不能皆如律令,公辈以为事小,不复执奏。夫事无不由小以致大,此乃危亡之端也。公辈常宜为朕思炀帝之亡,朕常为公辈念关龙逢[注]之死,何患君臣不相保乎!”上谓魏徵曰:“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对曰:“然。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考其行;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

[注]关龙逢,夏桀之臣,桀荒淫无道,遂进谏,桀囚而杀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人臣A皆宜B其能C胜D其官E而莫怀F余力G于心H莫负I兼官之责J于君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乙卯,文中以干支来纪日,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中“乙卯”用法不同。
B.何伤,意为妨碍什么,“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中“何之”表示到哪里去,两者结构相同。
C.造次,意为轻率、随便,与《红楼梦》中“宝玉自知说得造次了”中“造次”意思不同。
D.“小人竞进矣”与“万类霜天竞自由”“念往昔,繁华竞逐”三句中的“竞”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认为明君使臣下的职事不扰、职责分明,能够各展所长、各立其功,那么就不会争斗角力、互相伤害,从而达到治世的最高境界。
B.太宗在丹霄殿大宴近臣时提到魏徵每次进谏时,太宗如果不听从,魏徵就不应答,魏徵认为臣子不可以当面顺从,背后却说另一套。
C.在讨论国家安危根本所在时,群臣怕忤旨不敢行谏,唯独魏徵直言相谏,指出太宗在贞观初能躬行节俭,近来却渐渐开始大兴土木。
D.太宗希望臣下不要因为事情小就不再启奏,隋炀帝灭亡的教训、关龙逢死谏的忠诚无畏都应彼此念及,这样君臣才能相互保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
(2)况谏者拂意触忌,非陛下借之辞色,岂敢尽其情哉!
5.选官用人是历朝历代治国理政的重要问题,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韩非、唐太宗与魏徵三者在选官用人方面不同的观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本一:

尹子奇领兵十三万趣睢阳。许远告急于张巡,巡自宁陵引兵入睢阳。巡有兵三千人,与远兵合六千八百人。贼悉众逼城,巡督励将士,昼夜苦战,或一日至二十合。凡十六日,擒贼将六十余人,杀士卒二万余,众气自倍。

尹子奇复征兵数万,攻睢阳。睢阳城至是食尽。将士人米日一合,杂以茶纸、树皮为食,士卒消耗至一千六百人,皆饥病不堪斗。设弃城东走,张巡、许远谋,以为:“睢阳,江、淮之保障,若弃之去,贼必乘胜长驱,是无江、淮也。且我众饥羸,走必不达。古者战国诸侯,尚相救恤,况密迩群帅乎!不如坚守以待之。”

癸丑,贼登城,将士病,不能战。巡西向再拜曰:“臣力竭矣,不能全城,生既无以报陛下,死当为厉鬼以杀贼!”城遂陷,巡、远俱被执。尹子奇问巡曰:“闻君每战眦裂齿碎,何也?”巡曰:“吾志吞逆贼,但力不能耳。”子奇以刀抉其口视之,所余才三四。子奇义其所为,欲活之。其徒曰:“彼守节者也,终不为用。且得士心,存之,将为后患。”乃斩之。巡且死,颜色不乱,扬扬如常。

巡行兵不依古法教战阵,令本将各以其意教之。人或问其故,巡曰:“今与胡虏战,云合鸟散,变态不恒,数步之间,势有同异。临机应猝,在于呼吸之间,而动询大将,事不相及,非知兵之变者也。故吾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投之而往,如手之使指。兵将相习,人自为战,不亦可乎!”每战,将士或退散,巡立于战所,谓将士曰:“我不离此,汝为我还决之。”将士莫敢不还,死战,卒破敌。又推诚待人无所疑隐临敌应变出奇无穷号令明,赏罚信,与众共甘苦寒暑,故下争致死力。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文本二: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谁之功也!

(节选自韩愈《〈张中丞传〉后叙》,有删改)


[注]①尹子奇:安史之乱中的叛军将领。②合:容量单位,十合为一升。③二公:张巡、许远。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又A推B诚C待D人E无F所G疑H隐I临J敌K应L变M出N奇O无P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廪,本指粮仓,引申为粮食,也指官府发放口粮等。文中“廪米日一合”指发放粮食。
B.“其谁之功也”中“其”的用法,与《师说》中“其皆出于此乎”的用法相同。
C.颜色,文中是“脸色”的意思,与《燕歌行并序》中“天子非常赐颜色”中不同。
D.“弃城而逆遁”中“逆”的意思,与《孔雀东南飞》:“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史叛军以近二十倍的兵力进攻睢阳。守城将士日夜与叛军激战,擒贼将六十多人,杀士卒二万余,将士们因之士气大增。
B.睢阳被围,粮食将尽,而且士卒都因为饥饿无法战斗,有人建议弃城,张巡、许远认为睢阳是江、淮的保障,决定坚守待援。
C.张巡练兵不依照古代兵法,而让将领们各依本人的想法指挥作战,因为他觉得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让士兵们各自为战更好。
D.韩愈在《〈张中丞传〉后叙》中对张巡、许远的评价很高,认为他们守卫睢阳,不弃城而走的考虑非常周到,体现出他们的贤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守节者也,终不为用。且得士心,存之,将为后患。
(2)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
5.两则材料都反映出张巡和许远坚守睢阳的艰难,具体有哪些困难?他们的坚守有什么意义?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述。
2023-12-05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莱西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节选自《论语·阳货》)

材料二:

文帝之丧,臣民皆从权制,三日除服。既葬,帝亦除之;然犹素冠疏食,哀毁如居丧者。八月,帝将谒崇阳陵群臣奏言秋暑未平恐帝悲感摧伤。帝曰:朕得奉瞻山陵,体气自佳耳。又诏曰:汉文不使天下尽哀,亦帝王至谦之志。当见山陵,何心无服!其议以衰绖从行。群臣自依旧制。尚书令裴秀奏曰:陛下既除而复服,义无所依;若君服而臣不服,亦未之敢安也。诏曰:患情不能跂及耳,衣服何在!诸君勤勤之至,岂苟相违。遂止。

中军将军羊祜谓傅玄曰:三年之丧,虽贵遂服,礼也,而汉文除之,毁礼伤义。今主上至孝,虽夺其服,实行丧礼。若因此复先王之法,不亦善乎!玄曰:以日易月,已数百年,一旦复古,难行也。祜曰:不能使天下如礼,且使主上遂服,不犹愈乎!玄曰:主上不除而天下除之,此为但有父子,无复君臣也乃止。

戊辰,群臣奏请易服复膳,诏曰:每感念幽冥,而不得终苴绖之礼,以为沉痛。况当食稻衣锦乎!适足激切其心,非所以相解也。朕本诸生家,传礼来久,何至一旦便易此情于所天!相从已多,可试省孔子答宰我之言,无事纷纭也!遂以疏素终三年。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一》,有删改)


[注]①宰我(前522—前458):姬姓,宰氏,名予,字子我,春秋末期鲁国人,思想家、儒家先贤,孔子著名弟子。②衰绖:丧服。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帝将A谒崇阳B陵C群臣D奏言E秋暑F未平G恐帝悲感H摧伤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衣,指穿衣,“一鼓作气”的“鼓”意为击鼓,两者用法相同。
B.安,指心安,与《鸿门宴》“沛公安在”中的“安”词义不相同。
C.除服,文中指除去丧服,关系亲疏不同,除服的时间先后不一。
D.纷纭,指言论等多而杂乱,与现在的“众说纷纭”中的“纷纭”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宰我“服丧三年时间太长”的发问,孔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引导他理解父母抚养子女的不易,最终让宰我信服,取得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B.在尚书令裴秀看来,晋武帝已经除去丧服又再穿上,这样的做法于礼仪而言没有依据,如果君王穿丧服而臣下却不穿,会让做臣子的心里不安。
C.羊祜认为三年之丧,即使尊贵为天子也要身穿孝服,傅玄则认为恢复古制很难行得通,在傅玄的坚持下,羊祜没有再提让天下恢复古制的看法。
D.晋武帝不顾群臣的上奏请求,坚持不去更换正常的服饰和膳食,素食素服度过了三年,他希望以坚持儒家丧礼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感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2)主上不除而天下除之,此为但有父子,无复君臣也。
5.晋武帝让群臣“试省孔子答宰我之言”的原因是什么?
2023-11-28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十一年十月,安州都督吴王恪数出畋猎,颇损居人,侍御史柳范奏弹之。丁丑,恪坐免官,削户三百。上曰:“长史权万纪事吾儿,不能匡正,罪当死。”柳范曰:“房玄龄事陛下,犹不能止畋猎,岂得独罪万纪!”上大怒,拂衣而入。久之,独引范谓曰:“何面折我?”对曰:“陛下仁明,臣不敢不尽愚直。”上悦。十二年三月,辛亥,著作佐郎邓世隆请集上文章。上曰:“朕之辞令,有益于民者,史皆书之,足为不朽。若为无益,集之何用!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皆有文集行于世,何救于亡!为人主患无德政,文章何为!”遂不许。丙子以皇孙生,宴五品以上于东宫。上曰:“贞观之前,从朕经营天下,玄龄之功也。贞观以来,绳愆纠缪,魏征之功也。”皆赐之佩刀。上谓征曰:“朕政事何如往年?”对曰:“威德所加,比贞观之初则远矣;人悦服则不逮也。”上曰:“远方畏威慕德,故来服;若其不逮,何以致之?”对曰:“陛下往以未治为忧,故德义日新;今以既治为安,故不逮。”上曰:“今所为,犹往年也,何以异?”对曰:“陛下贞观之初,恐人不谏,常导之使言,中间悦而从之。今则不然,虽勉从之,犹有难色。所以异也。”上曰:“其事可闻欤?”对曰:“陛下昔欲杀元律师孙伏伽以为法不当死陛下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或云:‘赏太厚。’陛下云:‘朕即位以来,未有谏者,故赏之。’此导之使言也。司户柳雄妄诉隋资,陛下欲诛之,纳戴胄之谏而止。是悦而从之也。近皇甫德参上书谏修洛阳宫,陛下恚之,虽以臣言而罢,勉从之也。”上曰:“非公不能及此,人苦不自知耳!”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一》,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陛下A昔欲杀元律师B孙伏伽C以为法D不当死F陛下赐以兰陵公主G园H直百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削户,曾经被封赏的户数被削减以示惩戒。古代封赏有千户侯、万户侯的说法。
B.表,古时给皇帝的书信、奏章,本文的“表”和《陈情表》都含劝谏的意味。
C.丙子,天干地支可以纪年、月、日。本文“丙子”是用来计日的,纪年用的是皇帝年号。
D.洛阳宫,洛阳曾是东汉的都城,在唐高宗后被定为东都,此处指在洛阳修建宫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在儿子打猎损害百姓利益被柳范弹劾后,迁怒于侍奉教导儿子的长史,柳范责问为何不处罚房玄龄,当面冒犯太宗。
B.太宗善辨臣子进言对德政的作用,所以悦柳范而拒邓世隆,他对自己的言辞也有认识,有益的将会记入史书,无益的不劳文集。
C.太宗在孙子的宴会上不忘向魏征询问意见,魏征认为贞观之后臣子虽然顺从太宗勉强进言,但是脸上已经有为难的神色。
D.太宗也有普通人的情感,皇甫德参谏修洛阳宫,太宗发怒,听从魏征的意见才终止修建洛阳宫,但当时心里还是有些不愉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皇孙生,宴五品以上于东宫。
(2)陛下贞观之初,恐人不谏,常导之使言,中间悦而从之。
5.魏征认为太宗“人悦服则不逮也”的理由主要是什么?请简述。
2023-11-2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平山中学、内坑中学,磁灶中学,永春二中、永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文帝时,有人上书,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刑,诏狱逮系长安。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骂曰:“生女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属,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便得改行自新也。”书闻,上悲其意。此岁中亦除肉刑法。缇萦一言而善天下蒙其泽后世赖其福所及远哉

《书》曰:“辟不辟,忝厥祖。”《诗》云:“无忘尔祖,聿修厥德。”然则为人而怠于德,是忘其祖也,岂不重哉!

晋李密,犍为人,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仕蜀为郎,蜀平,泰始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上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私情区区,不敢弃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氏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而报养刘氏之日短也。乌鸟私情,乞愿终养。”武帝矜而许之。

齐彭城郡丞刘,有至性,祖母病疽经年,手持膏药,溃指为烂。

平庐节度使杨损,初为殿中侍御史,家新昌里,与路岩接。岩方为相,欲易其厩以广第。损宗族仕者十余人议曰:“家世盛衰,系权者喜怒,不可拒也。”损曰:“今尺寸土,皆先人旧物,非吾等所有,安可奉权臣邪!穷达,命也。”卒不与。岩不悦,使损按狱黔中。年余还。彼室宅,尚以家世旧物,不忍弃失,况诸侯之于社稷,大夫之于宗庙乎?为人孙者,可不念哉!

(节选自《司马光·温公家范》)

1.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缇萦A一言B而善C天下D蒙E其泽F后世G赖H其福Ⅰ所及J远哉。
2.下列对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缓急,文中指紧急的事情,《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指劳作,两者都是偏义复词。
B.疏,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事情的奏章,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疏”两者词义不同。
C.弃远,文中指放弃奉养而远离祖母,与《陈情表》中“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的“废远”,两者词义相同。
D.第,文中指宅第,与《与妻书》中“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的“第”,两者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缇萦上书认为受肉刑的人肢体不能再完好,即便想改过自新,也没有途径,她愿进官府做奴婢,为父亲赎罪。当年,肉刑法被废除。
B.西晋的李密,父亲早死,母亲何氏改嫁。祖母亲自抚养他。李密上表阐述刘氏年高的现状,愿先尽孝后尽忠。武帝同情李密的处境。
C.齐国彭城的刘郡丞与李密一样,性情极为孝顺。祖母身患毒疮,多年不愈,他就手拿膏药,亲自为祖母敷药治疮,以致于手指溃烂。
D.路岩挟私报复,将杨损投入贵州的监狱。一年后杨损才得以回来。杨损认为作为子孙后辈,要爱惜祖宗留下的房屋住宅、宗庙社稷。
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
(2)损宗族仕者十余人议曰:“家世盛衰,系权者喜怒,不可拒也。”
5.杨损的选择与《六国论》中韩魏楚三国诸侯的选择截然相反。杨损不向路岩妥协的原因是什么?三国诸侯向秦国妥协的原因是什么?
2023-11-16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癸巳,王晏球以王都反状闻,诏削夺王都官爵。壬寅,以王晏球为北面招讨使,以张虔钊为都监,发诸道兵会讨定州。是日,晏球攻定州,其北关城。都以重赂求救于奚酋秃馁。五月,秃馁以万骑突入定州;晏球退保曲阳,都与秃馁就攻之。晏球与战于嘉山下,大破之,秃馁以二千骑奔还定州。晏球追至城门,因进攻之,得其西关城。定州城坚,不可攻,晏球增修西关城以为行府,使三州民输税供军食而守之。

王晏球闻契丹发兵救定州,将大军趣望都,遣张延朗分兵退保新乐。延朗遂真定,留赵州刺史朱建丰将兵修新乐城。契丹已自他道入定州,与王都夜袭新乐,破之,杀建丰。乙丑,王晏球至曲阳。王都乘胜击之,悉其众与契丹五千骑合万余人,邀晏球等于曲阳。丁卯,战于城南。晏球集诸将校令之曰:王都轻而骄,可一战擒也。今日,诸君报国之时也。悉去弓矢,以短兵击之,回顾者斩!于是骑兵先进,直冲其阵,大破之,僵尸蔽野。契丹死者过半,余众北走。都与秃馁得数骑,仅免。卢龙节度使赵德钧邀击契丹,北走者殆无孑遗。王晏球知定州有备未易急攻张虔钊宣言大将畏怯有诏促令攻城。晏球不得已,攻之,杀伤将士三千人。

壬戌,契丹复遣其酋长惕隐将七千骑救定州,王晏球逆战于唐河北,大破之。甲子,追至易州。时久雨水涨,契丹为唐所俘斩及陷溺死者,不可胜数。契丹走,道路泥泞,人马饥疲,入幽州境。八月,壬戌,赵德钧遣牙将武从谏将精骑邀击之,分兵扼险要,生擒惕隐等数百人;余众散投村落,村民以白梃击之,其得脱归国者不过数十人。自是契丹沮气,不敢轻犯塞。

(选自《资治通鉴·后唐纪》,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王晏球知定州A有备B未易C急攻D张虔钊宣言E大将F畏怯G有诏H促令攻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拔其北关城”与“过蒙拔擢”(《陈情表》)两句中“拔”的含义不同。
B.“延朗遂之真定”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之”的含义相同。
C.节度使,官名。唐初承北周及隋旧制,于重要地区设总管,后改称“都督”。
D.“契丹北走”和“追亡逐北”(《过秦论》)两句中“北”的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知道王都谋反的情况后不仅罢免了其官爵,还任命王晏球为北面招讨使,张虔钊为都监,调集各路军队联合起来讨伐王都。
B.王晏球攻打定州攻势猛烈,但后来因为王都用厚礼请来的奚人首领秃馁率领的一万骑兵的援救,王晏球只好撤退,一直撤到了曲阳。
C.尽管王都和契丹军队合兵一起来阻击王晏球所率领的军队,但最终落得惨败的下场,契丹军队损兵过半,王都军中被杀死的人也很多。
D.契丹出兵定州失败后,又派骑兵来救援。王晏球除了在正面迎战,还派精锐骑兵在他们回国路上阻击,逃脱的契丹人不过几十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晏球与战于嘉山下,大破之,秃馁以二千骑奔还定州。
(2)时久雨水涨,契丹为唐所俘斩及陷溺死者,不可胜数。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新州司马卢杞遇赦,移吉州长史,谓人曰:“吾必再入。”未几,上(唐德宗)果用为饶州刺史。给事中袁高应草制,执以白卢翰、刘从一曰:“卢杞作相,致銮舆播迁,海内疮痍,奈何迁大郡!愿相公执奏。”输等不从,更命他舍人草制。乙卯,制出,高执之不下,且奏:“杞极恶穷凶百辟疾之若仇六军思食其肉何可复用?”上不听。补阙陈京、赵需等上疏曰:“杞三年撞权,百揆失叙,天地神祇所知,华夏、蛮夷同弃。倘加巨奸之宠,必失万姓之心。”丁巳,袁高复于正牙论奏。上曰:“杞已再更赦。”高曰:“赦者止原其罪,不可为刺史。”陈京等亦争之不已,曰:“杞之执政,百官常如兵在其颈。今复用之,则奸党皆唾掌而起。”上大怒,左右辟易,谏者稍引却。京顾曰:“赵需等勿退,此国大事,当以死争之。”上怒稍解。戊午,上谓宰相:“与杞小州史,可乎?”李勉曰:“陛下欲与之,虽大州亦可,其如天下失望何!”壬戌,以杞为澧州别驾。使谓袁高曰:“朕徐思卿言,诚为至当。”又谓李泌曰:“脱已可袁高所奏。”泌曰:“累日外人窃议,比陛下于桓、灵;今承德音,乃尧、舜之不逮也!”上悦,杞竟卒于澧州。

四年春二月,李泌自陈衰老,独任宰相,精力耗竭,既未听其去,乞更除一相。上曰:“朕深知卿劳苦,但未得其人耳。”上从容与泌论即位以来宰相曰:“卢杞忠清强介,人言杞奸邪,朕殊不觉其然。”泌曰:“人言杞奸邪而陛下独不觉其奸邪,此乃杞之所以为奸邪也。倘陛下觉之,岂有建中之乱乎?杞以私隙杀杨炎,挤颜真卿于死地,激李怀光使叛,赖陛下圣明窜逐之,人心顿喜,天亦悔祸。不然,乱何由弭?”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杞极恶A穷凶B百辟疾之C若仇D六军思E食F其肉G何H可复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播迁,指迁徙、流离,此处指卢杞做宰相期间,导致皇帝流亡在外。
B.速,突然、迅速,与《六国论》中“始速祸焉”中的“速”词义相同。
C.辟易中的“辟”通“避”,为通假字。《论语》中的“知者不惑”也有通假字。
D.何由,即由何,宾语前置,《将进酒》中“主人何为言少钱”中有同类倒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杞在遇到大赦调任吉州长史时颇为悲观,因为他认为自己必定会再次入狱,然而不久后发生的事却并不像他事先所预料的那样。
B.应命起草诏书的袁高反对让卢杞担任饶州刺史,他找到宰相卢翰、刘从一并明确地表明自己反对的理由,希望二人能够坚持上奏。
C.陈京、赵需等上表,认为卢杞独掌大权三年之久,祸乱朝政,罪行很大,如对卢杞这样的巨奸加以宠幸,将会失去天下百姓的心。
D.卢杞当政之时,百官常常内心深感恐惧,感觉随时可能会遭受杀身之祸,这也是陈京等人极力反对再次起用卢杞的一个重要原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谓袁高曰:“朕徐思卿言,诚为至当。”
(2)累日外人窃议,比陛下于桓、灵;今承德音,乃尧、舜之不速也!
5.四年春二月,在与唐德宗谈论卢杞时李泌是从哪几个方面答复的?请简要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