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司马光(1019-108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

(节选自《史记·李陵传》)

材料二:

及贰师击匈奴,上诏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上曰: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无骑予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陵于是出居延,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陵引士出营外为,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狭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太息曰:兵败,死矣!于是尽斩旌旗,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馀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久之,上悔陵无救,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三》)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复A得B数C十D矢E足F以G脱H矣I今J无K兵L复M战N天O明P坐Q受R缚S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期,与《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的”期”字意思不相同。
B.引,退却,与《苏武传》中“虞常果引张胜”的“引”字意思不相同。
C.绝,断绝,与《屈原列传》中“秦伏兵绝其后”的“绝”字意思相同。
D.陈,陈列,与《过秦论》中“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的“陈”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说,李陵奉命出征,以避免让李广利受到集中攻击;材料二说,李陵接受了为李广利押运辎重的任务,还主动带五千勇士分散单于兵力。
B.材料二写李陵与匈奴作战时,让前行队伍拿戟与盾牌,后行队伍握弓弩。他挥师进攻,千弩齐发,敌人应弦而倒,然后汉军追击杀死几千敌人。
C.材料一写汉武帝在李陵投降之后,族杀了李陵的家人;材料二写后来汉武帝对没有救援李陵感到后悔,就派人慰劳赏赐得以逃脱的李陵余部。
D.对于李陵兵败投降一事,材料一简述了李陵被单于兵围击、最终被招降的过程;材料二详写了李陵英勇作战的情节,表现了他失败投降的无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
(2)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
5.李陵兵败的客观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建武十五年,帝以天下垦田多不以实自占,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乃诏下州郡检覆。于是刺史、太守多为诈巧,苟以度田为名,聚民田中,并度庐屋、里落,民遮道啼呼;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时诸郡各遣使奏事,帝见陈留吏牍上有书,视之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帝诘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帝怒。时东海公刘阳年十二,在幄后言曰:“吏受郡敕,当欲以垦回相方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阳不可问?”对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帝令虎贲将诘问吏,吏乃实首服,如东海公对。上由是益奇爱阳。建武二十七年,五月,丁丑,诏司徒、司空并去“大”名。改大司马为太尉。骠骑大将军行大司马刘隆即日罢,以太仆赵憙为太尉,大司农冯勤为司徒。北匈奴遣使诣武威求和亲,帝召公卿廷议,不决。皇太子言曰:“南单于新附,北虏惧于见伐,故倾耳而听,争欲归义耳。今未能出兵而反交通北虏,臣恐南单于将有二心,北虏降者且不复来矣。”帝然之,告武威太守勿受其使。上问赵憙以久长之计,憙请遣诸王就国。冬,上始遣鲁王刘兴、齐王刘石就国。是岁,帝舅寿张恭侯樊宏薨。宏为人,谦柔畏慎,每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所上便宜,手自书写,毁削草本;公朝访逮,不敢众对。宗族染其化,未尝犯法。帝甚重之。及病困遗令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柩一藏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藏燕帝善其令,以书示百官,因曰:“今不顺寿张侯意,无以彰其德;且吾万岁之后,欲以为式。”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病困/遗令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柩一藏/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藏/
B.及病困/遗令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柩一藏/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藏/
C.及病困/遗令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柩一藏/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藏/
D.及病困/遗令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柩一藏/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口,住户人口的总称,计家为户,计人为口,汉朝实行全民户口登记的制度,以便对其进行管理。
B.太尉,中国古代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东汉时期,与司徒、司空,并称为“三公”。
C.就国,中国古代当一个人受到君主分封土地后,前往该地进行管理统治,从此在该处定居的行为。
D.万岁,有永远存在的意思,本为臣下对君主的祝词或对皇帝的专称,此处指臣下对皇帝死亡的讳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看了陈留官吏公文上的文字,责问官吏其中的意思。官吏不肯说,当时才十二岁的东海公刘阳道出了实情。
B.皇帝下诏把大司空、大司徒、骠骑大将军中的“大”字都去掉,于是,一些官员被免职,一些官员称谓发生变化。
C.北匈奴想要和汉朝和亲,皇太子分析形势后得出南单于将有二心、北虏降者也不会再来的结论,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D.寿张侯樊宏是皇帝的舅舅,一生谦虚谨慎,带动整个宗族恪守法律,皇帝十分赏识他,并表示身殁后想要效仿樊宏的做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以度田为名,聚民田中,并度庐屋、里落,民遮道啼呼。
(2)帝令虎贲将诘问吏,吏乃实首服,如东海公对。上由是益奇爱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