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观(1049-110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三首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这三首作品中均采用了我国古代________的神话传说,都借此表达了________之感。
2.李商隐曾写道: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请结合三首作品的具体诗句分别赏析。
2 .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各题。

如梦令

北宋·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释】秦观:半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迁徙。此词是贬谪途中夜宿驿亭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遥夜”“沉沉”状出了夜漫漫而难尽的感觉。“如水”的譬喻既是夜长如水,还是夜凉如水,也是黑夜深沉如水,喻意十分丰富。
B.次句把“风紧”与“驿亭深闭”联在一起,一方面更显得荒野“风紧”;另一方面也暗示出即使重门深闭也隔不断呼啸的风声。荒野寒寂之感就从这景语中暗示出几分。
C.第三句只写“梦”而没说明梦的具体内容,但从“梦破”二字似可推断词人所做的是一个好梦,梦之美好越发反衬出周遭氛围的凄清,流露出词人内心的烦恼情绪。
D.“无寐,无寐”直接写人物的心情,好不容易熬到天明,门外“马嘶人起”正是驿站之晨的光景。暗示出旅途跋涉,白昼艰辛的生活又将开始,倦于宦游的愁怀又见于言外。
2.以丑陋的“(老)鼠”作为诗歌意象入词,十分少见,但“鼠窥灯”三字可谓善状(描绘)特殊的情景。请结合词作内容对此加以赏析。
2022-01-0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泗州东城晚望

秦观

渺渺孤城白水环,舳舻人语夕霏间。

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

金山晚眺

秦观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气昏昏上接天。

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渺渺”一词既扣住诗题中的“晚望”,又与下句中的“夕霏”相应,写出辽阔苍茫的意境。
B.诗人借助所闻“舳舻人语”,烘托出傍晚时分东城郊外的热闹繁华,赋予全诗浓郁的生活气息。
C.诗人写西津江口的初弦新月、接天水气,为下句写“茫不辨”的远眺之景作了铺垫,自然合理。
D.两首诗都写到了水雾之气,有迷蒙之景却不见凄凉愁怨之情,情调尚属明朗,诗风清雅婉丽。
2.有人评论说,两首诗尾句中的“应”字,意义和表达的效果是一致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 .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点明人间“乞巧”的主题和特征。
B.这首词借鹊桥相会的传说,警示人们时空阻隔会让相爱的男女双方逐渐走向彼此淡漠。
C.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歌咏忠贞不渝的爱情。
D.词人借“牛郎、织女”的故事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这首词练达而凄美。
(2)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近在咫尺;秦观为何以“迢迢”二字写银河的辽阔呢?
2021-11-19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注】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注】黛蛾:黛画的蛾眉,指美眉。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前两句直抒怨情,后两句借物喻情,篆香形状回环如篆,恰如人的回肠百转。
B.古人鸿雁传书,下片写独倚高楼的女子读着远人的书信,字字句句,触目成愁。
C.“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这长敛的黛蛾,却是任凭春风吹拂,也不能使它舒展,足见愁恨的深重。
D.全词出语凝重,显出沉郁顿挫的风格,读来愁肠百结,抑扬分明,有强烈的起伏跌宕之感。
2.请从意象意境的角度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感情。
2021-10-25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尚志市尚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词人于绍圣元年贬监处州酒税。②元祐七年三月,作者等二十六人同游西池。
1.下列对本作品体裁的称呼,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曲子词B.长短句C.乐府D.散曲
2.对这首宋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初春的景色,显得鲜明生动。
B.“花影乱,莺声碎”描摹百花齐放的春景,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C.“携手处,今谁在”照应“人不见”、“空相对”,突出作者与恋人不得相见的伤感。
D.全篇语言哀婉幽怨,感情细腻,韵味悠远
3.“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进行赏析。
7 .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

纳凉

秦观(宋)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的“追”字表现了作者(1)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而结句“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志趣。
2021-09-0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小题。

千秋岁

[宋]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千秋岁·次韵少游

[宋]苏轼

岛边天外,未老身先退。珠泪溅,丹衷碎。声摇苍佩,色重黄金带。一万里,斜阳正与长安对。

道远谁云会,罪大天能盖。君命重,臣节在。新恩犹可觊,旧学终难改。吾已矣,乘桴且恁浮于海。


[注]绍圣元年(1094),宋哲宗亲政后起用新党,包括苏轼、秦观在内的一大批“旧党”纷纷被贬,这两首词分别作于苏轼被贬琼州,秦观被贬处州(今浙江丽水)时。
1.苏轼的词属于________________之作,次韵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抒情手法和语言风格的角度比较两首词的不同。
2021-09-03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板块 古诗文阅读 (十七)“古诗歌阅读”配套检测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八六子·倚危亭

秦观(宋)

倚危亭、恨如芳草①,萋萋铲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②公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③,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①恨如芳草: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芳草,更行更远还生。②袂(mèi)红:红袖,指女子,情人。③娉(pīng)婷:美貌,指美人。
1.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景起,出笔突兀。“恨如芳草”两句,兼有写景与比喻两意,意象很美,思巧语也巧。
B.“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是虚写,“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是实写。
C.下片无端怨天,看似无理,实则有情,而且正是作者那种不能自制的痴呆之情。
D.本词是一首离别相思之情的词,语言清新自然,情辞相称,精工而无斧凿之痕。
2.这首词的意境蕴藉含蓄,情致悠长,耐人寻味。词的下片创设了三个情景体现这一点,请简要赏析。
2021-07-20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春景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如梦令·春景

秦观

莺嘴啄花红溜②,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③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注】①此时诗人因党祸被贬到杭州做官,继而又被削职,流落到湖南郴州,其间跟家人朋友聚少离多。②红溜:形容花朵娇红。③《小梅》:乐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词题目相同,都描写了春天的景物。但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破阵子》主要表达的是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如梦令》主要表达的是伤春怀人之情。
B.《破阵子》下阕采用了白描的手法,刻画了一群天真活泼的采桑少女的形象。风格朴实,情调欢快,洋溢着清新的生活气息。
C.《如梦令》三、四句写天寒指冷,玉笙冰凉,一曲《小梅》呜咽回荡,响彻天空,这使得诗歌境界一转,可见诗人心中更留恋的还是点点梅花盛开的冬景。
D.“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为点题之笔,感叹春色渐老,春光即逝,更有那刻骨的相思深情。整首词构思新颖,轻柔典雅,工丽含蓄。
2.这两首词在描写自然景物时,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1-07-0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永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