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观(1049-110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

1.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城杨柳弄春柔”一句点出初春时城西送别之景,“弄”字写出春风拂动柳条,轻柔多姿的样子。作者把景物写活了。
B.“动离忧,泪难收”写出内心离悲之重,动不动就产生的离忧之感让人泪流难停,感人至深。
C.“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用略写手法,突出今日友人不见,引发下文时光流逝带给人的悲愁。
D.“恨悠悠,几时休”与“流不尽,许多愁”内容呼应,将心中愁恨与无尽流水融为一体,写出不尽之愁绪。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2023-03-1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艺书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2-23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涉江采芙蓉》全诗从游子这一角度叙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感人至深。
B.“长路漫浩浩”,借漫漫无尽的“长路”,曲折地表达了游子回家希望渺茫的惆怅之情。
C.《鹊桥仙》中用纯洁美好的意象“金风”“玉露”喻指牛郎和织女,赞美两人相逢的美好。
D.“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运用比喻表现了七夕相会的美好和短暂,为不忍分别铺垫。
2.两首诗都以夫妇远离和相思为题材,请简要分析两者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差别。
2023-01-07更新 | 32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下面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个精妙的比喻写尽牛郎、织女的相见之欢和离别之苦。
B.“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句对男女主人公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振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C.本词的内容是歌咏牛郎织女的神话。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下片则写依依惜别之情。
D.这首词主要运用叙事、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2.分析这首词的修辞特点。
2022-12-22更新 | 2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一中一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词和秦词都描写了春景,前者描绘的是暮春之景,后者是盛春之景。
B.两词表现了花儿的不同状态,可见欧词是伤春之作,秦词是颂春之作。
C.欧词中的“始觉春空”和秦词中的“收尽春光”都是为下文做了铺垫。
D.欧词的语言风格偏向于典雅,秦词的语言风格较偏向于活泼和口语化。
2.这两首词都写到了燕子这个意象,但营造的意境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金陵渡

唐·张枯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金山晚眺

宋·秦观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气昏昏上接天。

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诗首句点题,津渡表明了诗人漂泊在外,小山楼是诗人夜宿的地方。
B.张诗中“斜”字写出明月将落,又点明时间,与上句“一宿”相呼应。
C.秦诗开头两句写明月与水气,明暗交错,上下相对,画面具有层次感。
D.秦诗中因茫茫水气看不到对岸情景,只能想象江上渔船灯火点点之景。
2.有学者评论说:“秦诗脱胎于张诗。”两首诗情感相似,但抒情方式并不相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2-12-03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千秋岁
                                                                        宋·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西池:作者与诸同僚聚会之地。②鹓鹭同飞盖:指作者和同僚一同乘坐着车辆飞驰于大道。
                                                                        千秋岁
                                                                        宋·黄庭坚
        苑边花外。记得同朝退。飞骑轧,鸣珂碎。齐歌云绕扇,赵舞风回带。严鼓断,杯盘狼藉犹相对。
        洒泪谁能会?醉卧藤阴盖。人已去,词空在。兔园高宴悄,虎观英游改。重感慨,波涛万顷珠沉海。
[注]①这是黄庭坚被贬宜州,经过衡阳时,追和秦观遗作《千秋岁》的作品。②鸣珂: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③兔园:汉梁孝王园,指代朝廷。④虎观英游:虎观,泛指宫廷中讲学处。英游,英俊之辈,才智杰出的人物。
1.以下哪首词的风格与秦词完全一致(     
A.《声声慢》B.《念奴娇·过洞庭》
C.《桂枝香·金陵怀古》D.《念奴娇·赤壁怀古》
2.以下关于两首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花影乱”写出了花落之景凌乱凋敝,表达内心的惆怅。
B.秦词表达出沉痛悲苦之情绪。
C.“人不见”“人已去”都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相聚分别后的孤独。
D.第二首词是黄庭坚追随秦观,聚会相和的词作。
3.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云:“少游词寄慨身世,闲情有情思。”又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有人认为下面一首黄词追和之作稍逊于秦词,结合两首词,谈谈你的看法。
2022-11-2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画堂春

秦观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

宝篆注烟销龙凤,画屏云锁潇湘。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注:宝篆:篆香,盘成篆字形状的香。古代盘香,有做成龙凤形的,点燃后,烟篆四散,龙凤形也逐渐消失。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起首二句铺叙春睡前景色,渲染了春睡气氛。下片写女子枕畔难眠是因所思之人在潇湘。
B.全词写一位美人的春睡,以白昼与黑夜对照,说明女主人公正常的生活规律被打乱、被颠倒,心中必有所思。
C.词的上片写景为主,融情入景。下片情景兼备,景中有情。上下片都以描绘情感作结,点明主旨, 起画龙点睛功效。
D.此词婉丽柔媚,悱恻深沉。香艳中夹杂惆怅,柔媚中蕴含沉痛。芳草、杏花、绿柳、香巢、宝篆、云雾构成色彩绚烂的画面。
2.王国维说:“温飞卿《菩萨蛮》‘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少游(秦观)之‘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虽自此脱胎,而实有出蓝之妙。”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2022-11-21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三首

   

其一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其二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注】①菰(gū)蒲:茭白和蒲草。②瀹(yuè):烹茶或泡茶。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前两句由“霜寒”二字领起,不需点出“秋”字,而题意自在其中。
B.第二首前两句写主人公碾茶烹茗和课儿读书两件家庭小事,自有闲适情趣。
C.两诗都写秋日,时间都在秋夜,而地点有别:“其一”为舟中,“其二”在家里。
D.两诗写的都是琐细的生活题材,但都已主人公观察细致入微见称,语言清新动人。
2.两首诗都体现了“动静结合”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三首

秦观

其一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团月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前两句由霜寒二字领起,不需点出“秋”字,而题意自在其中。
B.第二首前两句写碾茶烹茗、课儿读书两件家庭琐事,自有闲适情趣。
C.两诗都写秋夜,而地点有别:一为夜行于大运河上的舟中,一在家里。
D.两诗写的都是琐细的生活题材,但观察都细致入微,语言清新动人。
2.这两首诗表达情感的手法有同有异,请结合诗歌简析。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          。犹记多情,                    ,人不见,水空流。

          ,恨悠悠,几时休?          ,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1.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画波浪线句相同的一项是(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C.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D.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2.请将下列句子的序号依次填入这首词的空格内。
①韶华不为少年留     ②碧野朱桥当日事     ③飞絮落花时候     ④泪难收     ⑤曾为系归舟
3.有人认为,“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受到了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名句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从此翻新的。请分析其“新”在哪里。
2022-10-1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