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治通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适之性疏率,李林甫尝谓适之曰:华山有金矿,采之可以富国,主上未之知也。他日,适之奏事言之。上以问林甫,对曰:臣久知之,但华山陛下本命,王气所在,凿之非宜,故不敢言。上以林甫为爱己薄适之虑事不熟谓曰自今奏事宜先与林甫议之无得轻脱适之由是束手矣适之既失恩,韦坚失权,益相亲密,林甫愈恶之。初,太子之立,非林甫意,林甫恐异日为己祸,常有动摇东宫之志。而坚,又太子之妃兄也。皇甫惟明尝为忠王友,时破吐蕃,入献捷,见林甫专权,意颇不平。时因见上,乘间微劝上疏林甫,林甫知之,使杨慎矜密伺其所为。会正月夜,太子出游,与坚相见,坚又与惟明会于景龙观道士之室。慎矜发其事,以为坚戚里,不应与边将狎昵。林甫因奏坚与惟明结谋,欲共立太子。坚、惟明下狱,林甫使慎矜与御史中丞珙、京兆府法曹吉温共鞠之。上亦疑坚与惟明有谋,而不显其罪。葵酉,下制责坚以干进不已,贬缙云太守,惟明以离间君臣,贬播川太守,仍别下制戒百官。夏四月,韦坚等既贬,左相李适之,自求散地。庚寅,以适之为太子少保,罢政事。其子卫尉少卿霅尝盛馔召客,客畏李林甫,竟日无一人敢往者。以门下侍郎、崇玄馆大学士陈希烈同平章事。希烈,宋州人,以讲《老》、《庄》得进,专用神仙符瑞取媚于上。李林甫以希烈为上所爱,且柔佞易制,故引以为相。凡政事一决于林甫,希烈但给唯诺。故事,宰相午后六刻乃出。林甫奏,今太平无事,巳时即还第,军国机务,皆决于私家,主书抱成案诣希烈书名而已。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以林甫为爱己薄适之/虑事不熟/谓曰/自今奏事/宜先与林甫议之/无得轻脱/适之由是束手矣/
B.上以林甫为爱己薄适之/虑事不熟/谓曰/自今奏事/宜先与林甫议之/无得轻脱适之/由是束手矣/
C.上以林甫为爱己/薄适之虑事不熟/谓曰/自今奏事/宜先与林甫议之/无得轻脱适之/由是束手矣/
D.上以林甫为爱己/薄适之虑事不熟/谓曰/自今奏事/宜先与林甫议之/无得轻脱/适之由是束手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五岳之一,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
B.“因奏事”的“因”指乘机,与《琵琶行并序》中“因为长句”的“因”意思相同。
C.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日,与苏轼《赤壁赋》中“七月既望”的“望”意思相同。
D.癸酉,是干支纪年的一种方式。我国古代常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合,用来纪年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适之性格粗疏,思考问题不周全,在华山金矿的事上抢李林甫的功劳,惹皇帝生气。
B.李林甫当初不同意太子的册立,担心太子以后对自己不利,常有动摇太子地位的想法。
C.皇甫惟明在打败了吐蕃后,入朝廷进献捷报,看见李林甫独掌大权,心里感到很不平。
D.李林甫上奏说韦坚与皇甫惟明策划阴谋想共同拥立太子即位,皇帝也怀疑二人结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乘间微劝上疏林甫,林甫知之,使杨慎矜密伺其所为。
(2)慎矜发其事,以为坚戚里,不应与边将狎昵。
5.李适之的儿子卫尉少卿霅尝盛馔召客,为什么宾客们都不敢去?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注】常愤广明以来中国日蹙,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会秦州民夷有诣大梁献策请恢复旧疆者,帝善之,纳其言。帝以大梁城中迫隘,夏,四月,乙卯,诏展外城,先立标帜,俟今冬农隙兴板筑,东作动则罢之,更俟次年,以渐成之。

上谓宰相曰:“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令不忘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声教未能混壹宜命近臣著论策各一篇朕将览焉。”比部郎中王朴献策,以为:“中国之失吴、蜀、幽、并,皆由失道。今必先观所以失之之原,然后知所以取之之术。夫进贤退不肖,所以收其才也;恩荫诚信,所以结其心也;赏功罚罪,所以尽其力也;去奢节用,所以丰其财也;时使薄敛,所以阜其民也。俟群才既集,政事既治,财用既充,士民既附,然后举而用之,功无不成矣!”上欣然纳之。时群臣多守常偷安,所对少有可取者,惟朴神峻气劲,有谋能断。凡所规画,皆称上意,上由是重其器识

初,帝在澶州,美掌州之金谷隶三司者,帝或私有所求,美曲为供副。太祖闻之怒,恐伤帝意,但徙美为濮州马步都虞候。美治财精敏,当时鲜及,故帝以利权授之。帝征伐四方,用度不乏,美之力也,然思其在澶州所为,终不以公忠待之。

帝以县官久不铸钱,而民间多销钱为器皿及佛像,钱益少,九月,丙寅,敕始立监采铜铸钱,自非县官法物、军器及寺观钟磐钹铎之类听留外,自余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直;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其罪死,不及者论刑有差。上谓侍臣曰:“卿辈勿以毁佛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彼铜像岂所谓佛邪!且吾闻佛志在利人,虽头目犹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

臣光曰:若周世宗,可谓仁矣!不爱其身而爱民;若周世宗,可谓明矣!不以无益废有益。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周纪》)


【注】帝,后周世宗柴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食不忘/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声教未能混壹/宜命近臣著论策各一篇/朕将览焉/
B.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食不忘/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声教未能混壹/宜命近臣著论策各一篇/朕将览焉/
C.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食不忘/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声教/未能混壹/宜命近臣著论策各一篇/朕将览焉/
D.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食不忘/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声教/未能混壹/宜命近臣著论策各一篇/朕将览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
B.东作,古代指秋收生产,泛指农事。有时也用以指秋季作物。
C.三司,古代地位或职能相近的三个官署的合称。文中指盐铁、户部、度支。
D.朔,农历每月初一。古人以表示月亮盈亏的“晦朔弦望”等对应日期制定农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周世宗有一统天下的雄心,所以在有人献上恢复旧有疆域的建议时,他欣然采纳。
B.王朴分析国家分裂是由于没有正确的治理方法,他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收揽人才。
C.世宗对张美量才为用,但因张美在澶州的作为,终究不将他当作公正忠诚的人对待。
D.为推进官府铸钱改革,后周世宗下令收缴民间的铜器、佛像,并制定了严厉的刑罚制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所规画,皆称上意,上由是重其器识。
(2)自余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直。
5.司马光由后周世宗的哪些事例对他做出了“仁”“明”的评价?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义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请之不已,上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上曰:“公不欲朕封禅,以社稷未安邪?”曰:“安矣。”“四夷未服邪?”曰:“服矣。”“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数者,然今户口未复,仓廪尚虚,且远夷君长,皆当扈从,此乃引戎狄入内且示以虚弱也。况赏赍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征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贞观七年,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是岁,公卿以下复请封禅者前后相属,上谕以“旧有气疾,恐登高增剧,公等勿复言”。贞观十四年,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事系狱,自恃高班,谩骂陈仓尉刘仁轨,仁轨杖杀之。上怒,命追至长安面诘之。仁轨曰:“鲁宁对臣百姓辱臣如此,臣实忿而杀之。”徵曰:“陛下知隋所以亡乎?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上将幸同州校猎,仁轨上言:“今秋大稔,民收获者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葺桥,动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上赐玺书嘉纳之,寻迁新安令。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
B.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
C.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
D.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后借指国家。
B.四夷,指古代对中土以外、四方各族的泛称,是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的合称。
C.癸丑,癸为天干,丑为地支,古人常用天干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来纪年、月、日。
D.京师,在古代有首都、朝廷、天子的军队等意思,在本文中具体指唐朝都城长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只要天下安定,百姓生活富足,帝王心中怀有对天地的诚心敬意,没有必要一定要去泰山封禅。
B.魏征认为,不计其数的赏赐未免让远人产生厌倦心理,连续多年地免除赋税也不能补偿百姓的辛劳付出。
C.唐太宗曾亲自审查监狱中的囚犯,怜悯应处死刑的犯人,放他们回家,但规定需按照约定期限回来就刑。
D.刘仁轨因鲁宁当着百姓谩骂侮辱自己,气愤之下把鲁宁杀死。唐太宗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想惩治刘仁轨。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苏洵《六国论》)
5.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结合文本概括唐太宗的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一点。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显德三年,正月,庚子,帝下诏亲征淮南。李觳攻寿州,久不克。唐刘彦贞引兵救之,以战舰数百艘趣正阳。李觳畏之,退保正阳。帝至陈州,亟遣李重进引兵趣淮上。刘彦贞素骄贵,无才略,不习兵,所历藩镇,专为贪暴,积财巨亿,以赂权要,由是魏岑等争誉之,故周师至,唐主首用之。闻李觳退,喜,引兵直抵正阳,旌旗辎重数百里。李重进度淮,逆战于正阳东,大破之,斩彦贞。帝至永宁镇谓侍臣曰闻寿州围解农民多归村落今闻大军至必复入城怜其聚为饿殍宜先遣使存抚各令安业唐兵万余人维舟于淮,营于涂山之下。庚申,帝命太祖皇帝赵匡胤击之,太祖皇帝遣百余骑薄其营而伪遁,伏兵邀之,大败唐兵于涡口,斩其都监何延锡等,夺战舰五十余艘。二月,戊辰,上命太祖皇帝道袭清流关。皇甫晖等陈于山下,方与前锋战,太祖皇帝引兵出山后,晖等大惊,入滁州。太祖皇帝跃马麾兵涉水,直抵城下。晖曰:“人各为其主,愿容成列而战。”太祖皇帝笑而许之。晖整众而出,太祖皇帝拥马颈突陈而入,大呼曰:“吾止取皇甫晖,他人非吾敌也!”手剑击晖,脑,生擒之,遂克滁州。唐主使李德明、孙晟言于上,请去帝号,割六州之地,仍岁输金帛百万以求罢兵。上以淮南之地已半为周有,诸将捷奏日至,欲尽得江北之地,不许。唐齐王景达将兵二万自瓜步济江,距六合二十余里,设栅不进。诸将欲击之,太祖皇帝曰:“彼设栅自,惧我也。今吾众不满二千,若往击之,则彼见吾众寡矣;不如俟其来而击之,破之必矣!”居数日,唐出兵趣六合,太祖皇帝奋击,大破之,杀获近五千人,余众尚万余,走渡江,争舟溺死者甚众,于是唐之精卒尽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周纪·周世宗征伐淮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至永宁镇/谓侍臣曰/闻寿州围解农民/多归村落/今闻大军至/必复入城/怜其聚为饿殍/宜先遣使存抚/各令安业/
B.帝至永宁镇/谓侍臣曰/闻寿州围解/农民多归村落/今闻大军至/必复入城/怜其聚为/饿殍宜先遣使存抚/各令安业/
C.帝至永宁镇/谓侍臣曰/闻寿州围解农民/多归村落/今闻大军至/必复入城/怜其聚为/饿殍宜先遣使存抚/各令安业/
D.帝至永宁镇/谓侍臣曰/闻寿州围解/农民多归村落/今闻大军至/必复入城/怜其聚为饿殍/宜先遣使存抚/各令安业/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倍道袭清流关”与“臣之不敢倍德”(《鸿门宴》)两句中的“倍”字含义不同。
B.“走入滁州”与“四人持剑盾步走”(《鸿门宴》)两句中的“走”字含义相同。
C.“中脑,生擒之”与“木直中绳”(《劝学》)两句中的“中”字含义不同。
D.“彼设栅自固”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两句中的“固”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世宗率兵攻打淮南,派李觳攻打寿州,久攻不下时,南唐援兵又至,周世宗派李重进带兵渡过淮河在正阳东大破刘军。
B.为了打败南唐敌军,赵匡胤巧设妙计,引诱敌兵来追,然后再用伏兵,在涡口大败敌兵,斩杀敌将,夺得战舰。
C.赵匡胤率兵进攻滁州,皇甫晖撤入城中,希望排成阵列再战,赵匡胤笑着同意,待其出城后,拥马冲入敌阵,生擒皇甫晖。
D.唐军出兵赶往六合,赵匡胤带兵出击,大破唐军,杀敌接近五千,剩下的万余人逃跑渡江,为争船又淹死很多,南唐精兵消耗殆尽。
4.把课内句子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十二章)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
(3)上以淮南之地已半为周有,诸将捷奏日至,欲尽得江北之地,不许。
2022-09-07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昌之平也诸将皆即受赏行军总管阿史那社尔以无敕旨独不受及别敕既下乃受之,所取唯老弱故弊而已。上嘉其廉慎,以高昌所得宝刀及杂彩千段赐之。

上谓侍臣曰:“朕虽平定天下,其守之甚难。”魏征对曰:“臣闻战胜易,守胜难,陛下之及此言,宗庙社稷之福也!”

上闻右庶子张玄素在东宫数谏争,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左庶子。太子尝于宫中击鼓,玄素叩阁切谏;太子出其鼓,对玄素毁之。太子久不出见官属,玄素谏曰:“朝廷选俊贤以辅至德,今动经时月,不见宫臣,将何以裨益万一!且宫中唯有妇人,不知有能如樊姬者乎?”太子不听。

玄素少为刑部令史,上尝对朝臣问之曰:“卿在隋何官?”对曰:“县尉。”又问:“未为尉时何官?”对曰:“流外。”又问:“何曹?”玄素之,出阁殆不能步,色如死灰。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以为君能礼其臣,乃能尽其力。玄素虽出寒微,陛下重其才,擢至三品,翼赞皇储,岂可复对群臣穷其门户?弃宿昔之恩,成一朝之耻,使之郁结于怀,何以责其伏节死义乎!”上曰:“肤亦悔此问,卿疏深会我心。”遂良,亮之子也。

戴州刺史贾崇以所部有犯十恶者,御史劾之。上曰:“昔唐、虞大圣,贵为天子,不能化其子;况崇为刺史,独能使其民比屋为善乎!若是贬黜,则州县互相掩蔽,纵舍罪人。自今诸州有犯十恶者,勿劾刺史,但令明加纠察,如法施罪,庶以肃清奸恶耳。”

上自临治兵,以部陈不整,命大将军张士贵杖中郎将等;怒其杖轻,下士贵吏。魏征谏曰:“将军之职,为国爪牙;使之执杖,已非后法,况以杖轻下吏乎!”上亟释之。

言事者多请上亲览表奏,以防壅蔽。上以问魏征,对曰:“斯人不知大体,必使陛下一一亲之,岂惟朝堂,州县之事亦当亲之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昌之平也/诸将皆即受赏行军/总管阿史那社尔以无敕旨/独不受/及别敕既下/乃受之
B.高昌之平也/诸将皆即受赏/行军总管阿史那社尔以无敕旨/独不受/及别敕既下/乃受之
C.高昌之平也/诸将皆即受赏行军/总管阿史那社尔以无敕旨/独不受及/别敕既下/乃受之
D.高昌之平也/诸将皆即受赏/行军总管阿史那社尔以无敕旨/独不受及/别敕既下/乃受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太子所居之宫,也被称为“春宫”“青宫”。可用来借指太子。
B.擢,指由原来的官职升到更高一级的官职,与“迁”“徙”同义。
C.“玄素耻之”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两句中的“耻”含义相同。
D.“若坐是贬黜”与“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两句中的“坐”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听说张玄素在东宫多次进谏成功,于是提升他为银青光禄大夫,代理左庶子职务。
B.太宗认为部下犯十恶罪,刺史便遭到贬职,这样做会造成州县间相互掩盖,姑息犯人。
C.太宗因护卫士兵队列不整齐而让张士贵杖打中郎将等人,并因杖打得太轻将张士贵送审。
D.上书言事的人大多请求太宗亲自翻阅表章奏折,以免被蒙蔽,魏征建议没必要事事躬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战胜易,守胜难,陛下之及此言,宗庙社稷之福也!
(2)将军之职,为国爪牙;使之执杖,已非后法,况以杖轻下吏乎!
2022-08-20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西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阳人郦食其家贫落魄。沛公麾下骑士适食其里中人,食其见,谓曰:“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龌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长揖不拜,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曰:“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楚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汉王与郦食其谋桡楚权。食其曰:“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社稷。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闻言阻之,曰:“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灭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龌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B.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龌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C.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龌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D.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龌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麾下是古时候对将帅的敬称,也可称将帅的部下。“麾”是古代指挥军队用的旗子。
B.长揖是古代交际礼仪风俗,即拱手高举过头顶,鞠躬。是一种多用于平辈之间的行礼。
C.从横即合纵连横,秦国自西向东结交曰“合纵”,六国南北相连,联弱抗强曰“连横”。
D.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农本时代中华民族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多用来代指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郦食其前期虽然穷困潦倒,很不得意,但他胸怀大志,有着非凡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见解。在遇到沛公后,聪明才智得以施展。
B.郦食其语出不凡,寥寥数语,就使沛公转变了傲慢的态度,不但对其道歉,而且主动问计并采纳了郦食其夺取陈留县的建议。
C.郦食其认为秦朝灭亡是因为丧失德政、抛弃道义,如果汉王能够行使仁义重封六国后裔,就可以削弱楚国的势力,面南称霸。
D.汉王起初对郦食其的建议完全赞同,并要求他赶紧刻制印信动身去执行这一决策,但听了张良的建议后,又立刻改变了想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
(2)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礼部尚书杨玄感,骁勇,便骑射、好读书,喜宾客,海内知名之士多与之游。与蒲山公李密善。密,弼之曾孙也,少有才略,志气雄远,轻财好士。为左亲侍,帝见之,谓宇文述曰:“向者左仗下黑色小儿,瞻视开常,勿令宿卫。”述乃讽密使称病自免,密遂屏人事,专务读书。尝乘牛车读《汉书》,杨素遇而开之,因召至家,与语,大悦,谓其子玄感等曰:“李密识度如此,汝等不及也。”由是玄感与为深交。时或侮之,密曰:“人言当指实宁可面谀若决机两阵之间使敌人震慑密不如公驱策天下贤俊各伸其用公不如密岂可以阶级稍崇而轻天下士大夫邪”玄感笑而服之。素恃功骄倨,朝宴之际,或失臣礼,帝心衔而不言,素亦觉之。及素,帝谓近臣曰:“使素不死,终当族灭。”玄感颇知之,且自以累世贵显,在朝文武多父之故吏,见朝政日紊,而帝多猜忌,内不自安,乃与诸弟潜谋作乱。帝方事征伐,玄感自言:“世荷国恩,愿为将领。”帝喜曰:“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固不虚也。”由是宠遇日隆,颇预朝政。帝伐高丽,命玄感于黎阳督运。遂与虎贲郎将王仲伯、汲郡赞治赵怀义等谋,故逗遛漕运,不时进发,欲令渡辽诸军乏食。帝遣使者促之,玄感扬言水路多盗,不可前后而发。玄感弟虎贲郎将玄纵,鹰扬郎将万石,并从幸辽东,玄感潜遣人召之,二人皆亡还。时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以舟师自东莱将入海趣平壤,玄感遣家奴伪为使者从东方来,诈称来护儿反。移书傍郡,以讨来护儿为名,各令发兵会于仓所。郡县官有干用者,玄感皆以运粮追集之。玄感选运夫少壮者得五千余人,丹杨、宣城篙梢三千余人,刑三牲誓众,且谕之曰:“主上无道,不以百姓为念,天下骚扰,死辽东者以万计。今与君等起兵以救兆民之弊,何如?”众皆踊跃称万岁。

(选自《资治通鉴·隋记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言当指实/宁可面谀/若决机两阵/之间使敌人震慑/密不如公/驱策天下贤俊/各伸其用/公不如/密岂可以阶级稍崇而轻天下士大夫邪/
B.人言当指实/宁可面谀/若决机两阵之间/使敌人震慑/密不如公/驱策天下贤俊/各伸其用/公不如/密岂可以阶级稍崇而轻天下士大夫邪/
C.人言当指实/宁可面谀/若决机两阵之间/使敌人震慑/密不如公/驱策天下贤俊/各伸其用/公不如密/岂可以阶级稍而轻天下士大夫邪/
D.人言当指实/宁可面谀/若决机两阵/之间使敌人震慑/密不如公/驱策天下贤俊/各伸其用/公不如密/岂可以阶级稍崇而轻天下士大夫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古代官署名,隋唐六部之一,主管礼仪和屯田等事务。
B.薨,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而帝王或皇后之死称崩。
C.漕运,我国古代利用江河等水道调运粮食的一种专业运输。
D.三牲,古代指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也指鸡、鱼、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年轻时就有才华谋略,志气抱负远大。隋炀帝见到李密,认为他看上去不寻常,免去了他的官职,让他摒弃应酬来往,专心读书。
B.杨素非常赏识李密。杨玄感深受父亲的影响,和李密结下了深厚的交情。李密对杨玄感和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从而让杨玄感佩服。
C.面对混乱的朝政和隋炀帝的猜忌,杨玄感内心感到不安,就与他的几个弟弟暗中策划谋反。隋炀帝准备征伐高丽,杨玄感请求担任将领。
D.杨玄感诈称来护儿谋反,并以讨伐来护儿为名命令各郡出兵集结。他杀三牲誓师,宣称皇帝无道,不体恤百姓,鼓动大家起兵来拯救百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乘牛车读《汉书》,杨素遇而异之,因召至家,与语,大悦。
(2)素恃功骄倨,朝宴之际,或失臣礼,帝心衔而不言,素亦觉之。
5.杨玄感为谋反做了哪些准备?请概括说明。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吐蕃自恃其强,致书用敌国礼,辞指悖慢,上意常怒之。返自东封,张说言于上曰:"吐蕃无礼,诚宜诛夷,但连兵十馀年,甘、凉、河、鄯不胜其弊,虽师屡捷,所得不偿所亡。闻其悔过求和,愿听其款服,以纾边人。上曰俟吾与王君奂议之说退谓源乾曜曰君奂勇而无谋常思侥幸若二国和亲何以为功吾言必不用矣。及君奂入朝,果请深入讨之。

吐蕃兵数败而惧,乃求和亲。忠王友皇甫惟明因奏事从容言和亲之利。上曰:赞普尝遗吾书悖慢,此何可舍对曰:赞普当开元之初,年尚幼稚,安能为此书!殆边将诈为之,欲以激怒陛下耳。夫边境有事,则将吏得以因缘盗匿官物,妄述功状以取勋爵。此皆奸臣之利,非国家之福也。兵连不解,日费千金,河西、陇右由兹困敝。陛下诚命一使往视公主,因与赞普面相约结。使之稽颡称臣,永息边患,岂非御夷狄之长策乎!"上悦,命惟明与内侍张元方使于吐蕃。赞普大喜,悉出贞观以来所得敕书以示惟明。

冬,十月,遣其大臣论名悉猎随惟明入贡,表称:甥世尚公主,义同一家。中间张玄表等先兴兵寇钞,遂使二境交恶。甥深识尊卑,安敢失礼!正为边将交构,致获罪于舅;屡遣使者入朝,皆为边将所遏。今蒙远降使臣,来视公主,甥不胜喜荷。倘使复修旧好,死无所恨!自是吐蕃复款附。

辛未,遣鸿胪卿崔琳使于吐蕃。琳,神庆之子也。吐蕃使者称公主求《毛诗》《春秋》《礼记》。正字于休烈上疏,以为:东平王汉之懿亲,求《史记》《诸子》,汉犹不与。况吐蕃,国之寇仇,今资之以书,使知用兵权略,愈生变诈,非中国之利也。事下中书门下议之。裴光庭等奏:吐蕃聋昧顽嚣,久叛新服,因其有请,赐以《诗》《书》,庶使之渐陶声教,化流无外。休烈徒知书有权略变诈之语,不知忠、信、礼、义,皆从书出也。上曰:善!遂与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曰/俟吾/与王君奂议之/说退/谓源乾曜曰/君奂勇而无谋/常思侥幸/若二国和亲/何以为功
B.上曰/俟吾/与王君奂/议之说退谓源乾曜/曰君奂勇而无谋常思/侥幸若二国和亲/何以为功
C.上曰/俟吾与王君奂/议之说退/谓源乾曜/曰君奂勇而无谋常思/侥幸若二国和亲/何以为功
D.上曰/俟吾与王君奂议之/说退/谓源乾曜曰/君奂勇而无谋/常思侥幸/若二国和亲/何以为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赞普,吐蕃王多在名字上加此词,强调了赞普的血缘属于神系,君权来自天神,这与“皇帝”称谓的由来相同。
B.陇右,最早约出现于汉末,由陕甘界山的陇山(六盘山)而来。古人以西为右,故称陇山以西为陇右,也称陇西。
C.敕书,是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的文书。敕最早是由西汉的戒书发展而来的,至唐宋元代敕书的种类有所增加。
D.鸿胪卿,官名,掌朝会时赞导礼仪,北齐置为鸿胪寺长官,历代沿置。隋初正三品,炀帝改从三品,唐代因袭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年战争,消耗巨大,面对吐蕃自恃言词违逆傲慢,张说还是劝说皇帝接受他们的求和,来休养生息,缓和边疆局势,但皇帝最终没有采纳。
B.皇甫惟明认为,边境有战事,武将就可以借这个机会胡乱地上报立功情形来获取功勋和爵位,不是国家的福气,这话一定程度上符合当时唐朝现实。
C.派使臣去看望公主,借这机会与赞普当面约定结交,使他俯首称臣,从此永远平息边境战祸,张说认为这是驾驭夷狄的良策。
D.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正字于休烈认为把经典书籍送给吐蕃,他们就会更加机变狡诈,裴光庭等人认为可以使吐蕃受到忠、信、礼、义的教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曰:“赞普尝遗吾书悖慢,此何可舍!”
(2)赐以《诗》《书》,庶使之渐陶声教,化流无外。
5.根据材料叙述的唐朝与吐蕃这段历史,分析古代治理边疆的策略。
2023-08-0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正中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