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注】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新耕好了,却逢春雨,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
B.下阕词人从近处落笔,一个“闲”字,个“细”字,一个“有”字,一个“趁”字,把农村生活的闲适与古朴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C.词的景物描写也很有特色,色彩明丽丰富,相映成趣;又动静结合,人、物和谐,情景相生。
D.词人无一字写自己,尽情描写客观景象,着力描绘了一个无我之境,实际上我尽在其中。
2.清人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本词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3-11-3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兰陵王·赋一丘一壑

辛弃疾

一丘壑。老子风流占却。芳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寻思前事错。恼杀晨猿夜鹤。终须是、邓禹①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②。

长歌自深酌。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西风黄菊芗③喷薄。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入江海曾约。

遇合。事难托。莫击磬门前,荷蒉人过④,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


【注】①邓禹:东汉中兴名将,佐刘秀称帝,二十四岁即官拜大司徒。②黄阁:借指宰相官署。③芗:同“香”。④“莫击”两句:勿效孔子击磬于卫,惟恐不为人知,遭他人嘲讽。磬(qìng):古时一种打击乐器。荷蒉人:挑草筐之人。
1.下列对词作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以占尽丘壑的风流自我形象领起全篇,接着以茅屋上“松月桂云”,和山脚下清泉脉脉的优美风景,衬托占尽这一丘一壑的美景者的风流意态。
B.词中“鸢飞”“鱼跃”既可看作现实景象,也可视为内心幻象,而“西风黄菊”一句点明了作词时间,营造出一种秋风肃杀、菊花孤冷的清寂氛围。
C.第二阕写了作者对一位曾约定同游江海、而今不见踪迹的“佳人”即知音的盼望,这位像屈原那样身佩芳香饰物的佳人,可视为作者自我精神的化身。
D.全词语言豪放,采用拟人、用典、借物抒情等手法,体现了作者的非凡志趣与精神风采,结尾呼应开篇“风流占却”,使包孕丰富的长调结构更为圆满。
2.有人说:“诗是心绪的传达。”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抒情主人公的心绪不完全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友情提示】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023-11-21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三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蝶恋花·送祐之弟

辛弃疾

衰草斜阳三万顷,不算飘零,天外孤鸿影。几许凄凉须痛饮,行人自向江头醒。

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不是离愁难整顿,被他引惹其他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衰草、斜阳、孤鸿,三个意象萧瑟颓败,渲染了送别时的悲凉心情。
B.因“几许凄凉”才“须痛饮”,唯有如此,才能忘记你我兄弟离别之苦。
C.离愁很容易消除,但是被其他的忧愁或怨恨引起,使离别之愁更显忧愁。
D.在艺术手法方面,本词下片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下片,所用的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一致的。
2.结合词的具体内容分析下阕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2023-11-1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兰陵王·赋一丘一壑

辛弃疾

一丘壑。老子风流占却。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寻思前事错。恼杀晨猿夜鹤。终须是、邓禹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

长歌自深酌。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西风黄菊芗③喷薄。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入江海曾约。

遇合。事难托。莫击磬门前,荷蒉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


【注】①邓禹:东汉中兴名将,佐刘秀称帝,二十四岁即官拜大司徒。②黄阁:借指宰相官署。③芗:同“香”。③“莫击”两句:勿效孔子击磬于卫,惟恐不为人知,遭他人嘲讽。磬(qìng):古时一种打击乐器。荷蒉人:挑草筐之人。
1.下列对词作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以占尽丘壑的风流自我形象领起全篇,接着以茅屋上“松月桂云”,和山脚下清泉脉脉的优美风景,衬托占尽这一丘一壑的美景者的风流意态。
B.词中“鸢飞”“鱼跃”既可看作现实景象,也可视为内心幻象,而“西风黄菊”一句点明了作词时间,营造出一种秋风肃杀、菊花孤冷的清寂氛围。
C.第二阕写了作者对一位曾约定同游江海、而今不见踪迹的“佳人”即知音的盼望,这位像屈原那样身佩芳香饰物的佳人,可视为作者自我精神的化身。
D.全词语言豪放,采用拟人、用典、借物抒情等手法,体现了作者的非凡志趣与精神风采,结尾呼应开篇“风流占却”,使包孕丰富的长调结构更为圆满。
2.有人说:“诗是心绪的传达。”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抒情主人公的心绪不完全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辛弃疾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注】①课: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诗前两句直抒胸臆,表明了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了灯下读书的情景。
B.辛诗首句感慨是非难分、得失难明,这可能与作者在现实中屡屡碰壁有关。
C.辛诗三四句写诗人读书时的反应,体现了诗人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特点。
D.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
2.读书目的往往对读书行为有影响,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一现象。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上,却笑人间举子忙。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白苎新袍入嫩凉”中的“嫩”字很有意蕴,将秋天天气微凉、清爽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B.“鹏北海,凤朝阳”,比喻廓之就像鲲鹏从北海展翅翱游到南海,又像凤凰飞向东升的太阳。
C.本词的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豪放大胆。“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意境开阔。
D.本词写于作者送人参加科考时,故既有哀婉不舍的离情,也有对应考者热情的鼓励和美好的祝愿。
2.此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相生,请结合词的上片内容加以分析。
7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我亦卜居者

辛弃疾

将迁新居不成,有感,戏作。时以病止酒,且遣去歌者,末章及之。

我亦卜居者,岁晚望三闾。昂昂千里,泛泛不作水中凫。好在书携一束,莫问家徒四壁,往日置锥。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

舞乌有,歌亡是,饮子虚。二三子者爱我,此外故人疏。幽事欲论共,白鹤飞来似可,忽去复何如?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注】①此词作于庆元二年(1196)夏,当时辛弃疾因带湖居所被焚,计划迁居但最终迁居未果。②《卜居》相传为屈原被放逐后所作。③乌有、亡是、子虚,都是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拟的人物。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开篇表达了对屈原的仰慕与追思,“亦”暗示了自己与屈原被逐的相似遭遇。
B.词人借物抒怀,表明自己愿作一匹气宇轩昂的千里马,不愿作一只随波逐流的野鸭。
C.词人感慨幸好还携带了一束书,塑造了火灾后虽家徒四壁但心境乐观的词人形象。
D.结尾引用陶渊明的诗句,词人决意放下功业,在此结庐,享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
2.小序中称此词为“戏作”,请结合全词内容,从艺术手法角度简析“戏”体现在哪里。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是辛弃疾对朋友邀请他同居山间的回复,诗人借李广经历抒发自己感慨。
B.此词上片诗人用数十字有声有色、生动传神地勾画李广的性格特征和主要事迹。
C.辛弃疾对李广晚年生活充满思慕向往,希望能如他一般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D.结尾“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以景作结,与开篇“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形成呼应。
2.辛弃疾在这首词中回想“李将军”与高适在《燕歌行》中“至今犹忆李将军”的原因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3-07-01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

陆游

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读书

辛弃疾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注】①课:阅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诗思路清晰,前两句概括写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了灯下读书的情景。
B.辛诗首句感慨是非不分、得失难明,这与作者在现实中理想屡屡碰壁有关。
C.辛诗三、四句写读到书中古人有趣的情节,诗人常会掩卷会心微笑。
D.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
2.从这两首诗中可以获取哪些读书方面的启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山,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注释】①谢家子弟:谢家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②相如:此处指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以风度才情出名。③太史公:指司马迁。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开篇由远及近.从灵山群峰写到飞瀑小桥,画面壮阔又秀丽。
B.词人用诙谐幽默的语气写出老天不放他悠闲,让他统率十万兵马。
C.词人结庐齐庵,每当皓月当空之时,可以看到状如龙蛇的松影。
D.该词最后,用典取事驱遣自然,语既超旷,意又平和,韵味无穷。
2.词人在写景时,往往会把主观情感投射在景物中,主观情感会影响词人对外界的感知,请谈谈词中所写之景体现了词人的哪些情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