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①

辛弃疾

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见君谏疏频上,谈笑挽天回。千古忠肝义胆,万里蛮烟瘴雨,往事莫惊猜。政恐不免耳,消息日边来。

笑吾庐,门掩草,径封苔。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说剑论诗余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

[注]①当时,南宋孝宗皇帝锐意远略,汤朝美议论英发,上心倾向之,称其“以身许国,志若金石”。淳熙二年八月汤朝美使金有辱使命,被贬新州,尝尽“蛮烟瘴雨”滋味。写此词时,汤朝美自广东亲州贬所量移江西信州(今上饶),二人相见,心有戚戚。辛弃疾时年42岁,赋闲江西。②用东晋谢安典故,意指将复出做官。③“日边”喻帝王左右。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阕”、“九关”均喻指宫廷,写出了皇宫金碧辉煌,禁卫森严的气象。
B.上片文意一波三折,大起大落,乍喜乍悲,变化错综,具有激昂排宕之势。
C.“门掩草,径封苔”景象凄冷,但词人悠然闲适而自得其乐,故一笑置之。
D.上片誉友人“笑挽天回”,下片写自己只能“把蟹螯杯”,形成强烈对比。
2.本词下阕最后两句“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韵味悠长,谈谈你的理解。
2024-05-1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满江红·暮春

辛弃疾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处说,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注释:①红粉,形容红花飘落。②清阴,碧绿的树叶茂密。③刺桐花:落叶乔木,春天开花,有黄红、紫红等色。④流莺乳燕:指权奸佞臣。他们鼓唇弄舌,搬弄是非。⑤尺素,书信。⑥彩云,指想念的人。⑦谩,枉然、徒然。

1.对上片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过了、清明寒食”的“又”字极言时间之长,与后文的“年年”相呼应,表现了一种忧愁苦闷、百无聊赖的情绪。
B.“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三句的暮春景色,既暗喻了南宋的抗战“春光”已经逝去,又为下片抒发诗人的怨情做了铺垫。
C.“园林渐觉清阴密”句以精致的笔触描写了春去夏来之际红花落尽、浓荫匝地的情形,而“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句则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美好愿望一次次落空的心情。
D.词的上片着力铺写暮春花残粉褪的狼藉景象,其中不带有政治情感。
2.后人评价辛弃疾的词有“机杼独辟”“笔法曲喻”的特色,请结合本词的下片进行分析。
2024-04-21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

辛弃疾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注】①本词为辛弃疾被罢官后退居瓢泉时作。②参差:仿佛。③直饶:即使。④东山:指东晋名士谢安,他曾隐居东山,后又被朝廷起用,成功指挥了淝水之战。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来”二句写词人老来才识渊明,两人本志趣不同,性格各异,平静的叙述中隐藏了词人深沉情感。
B.“问北窗”四句言陶渊明辞官归隐乡里,于东篱下对酒赏菊,并且一味醉心飘逸静穆,自当别有深意。
C.“富贵他年”三句,使用东晋谢安的故事,表明即使他年词人不免于富贵显达,也是没有意义的。
D.全词将叙述、抒情、议论紧密结合,语言激越豪放,格调恬淡清和,在辛弃疾词上别具一格。
2.作品借“高山流水”引陶为知音。结合词句分析,辛、陶二人有哪些相似之处?
2023-05-30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5月考前得分训练(二)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汉宫春·立春日

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注]①西园,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专供皇帝打猎和游赏。②黄柑荐洒:黄柑酪制的腊酒。立春日用以互献致贺。更传,更谈不上相互传送,青韭堆盘:《四时宝鉴》谓“立春日,唐人作春饼生菜,号春盘”。③解连环,据《战国策·齐策六》:秦昭王尝遣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智,而解此环否?”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锥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虽为婉约之作,风格与豪放之作明显不同,但是其内在的情感也有相通之处。
B.上片写词人看到美人头上春幡,方知“春已归来”,其“袅袅”一词,颇为传神。
C.下片开头先以一“笑”字,故意打散上片中的紧张和烦乱情绪,并领起整个下片。
D.本词用比兴手法,所运用的风雨、燕子、西园、梅柳、塞雁等物,富有象征意味。
2.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并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对比阅读辛弃疾同时、同地写下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下面称它为甲词)和《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下面称它为乙词)完成各题。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对比分析甲、乙两首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乙词的上阕由景生情,下阕重点写人,借古喻今,讽刺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
B.乙词上阕末句巧妙地化用了杜甫“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抒发了作者的壮志豪情。
C.两首词都写登上北固亭悼念古代英雄,以讽喻南宋统治者,用了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D.乙词写法多样,有用典,有设问,可见辛词艺术特点之一斑。
2.甲词下阕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有什么作用?
6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②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钟鼎”“山林”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分别代指奢侈豪华的生活、隐居乡野的生活,这句诗指出富贵、隐逸的生活都是梦幻。
B.“人间宠辱休惊”一句,劝导族弟辛祐之面对人间得失荣辱,无需心惊,流露出失望消极的人生态度。
C.“酒杯秋吸露”一句,写了诗人在秋季用酒杯接取露水来饮用的情形。“吸露”形容一个人生活清贫。
D.下阕前两句回忆了往昔与族弟辛祐之小窗风雨、对床夜话的手足情谊,情真意切,清丽洒脱。
E.作者在下阕运用虚写、对偶、设问等多种手法,表达了离别时对弟弟祐之的深厚情意。
2.这首送别词结尾三句写景抒情既柔美又不失洒脱豁达,极具辛词特色,请简要赏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