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①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②,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③?

却忆安石④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⑤,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史留守致道:史正志,字致道,任建康行宫留守,与辛弃疾志同道合。②危楼:高楼,此代指赏心亭。③喷霜竹:喷,喷发,指吹奏。霜竹,竹笛。④安石:谢安,字安石,东晋著名政治家。⑤宝镜难寻:据唐李睿《松窗杂录》,有渔人于秦淮河得一古铜镜,能照人肺腑。后不慎坠水中,遍寻不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虎踞龙盘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两句自问自答,勾画出词人大声疾呼、悲痛欲绝的形象。
B.下片“宝镜难寻”三句将笔锋从历史转到现实,词人寻觅不到“宝镜”,夜幕降临,无人劝酒。
C.本词采用吊古伤今的手法表现主题。写景时寓情于景,感情浓郁;抒情时吊古伤今,笔调深沉。
D.“却忆安石风流”五句借用东晋谢安受馋被疏的典故,直抒胸臆,表达词人志不得伸的情怀。
2.“闲愁”是作者故作轻松之笔,其实表达了深深的忧愁,请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
2024-04-1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郑守厚席上谢余伯山,用其韵)①

辛弃疾

梦断京华故倦游。只今芳草替人愁。阳关莫作三叠唱,越女应须为我留。

看逸韵,自名流。青衫司马且江州。君家兄弟真堪笑,个个能修五凤楼②。

【注】①余伯山将到江州赴任,辛弃疾在宴席上写诗相赠。②五凤楼:据载,“韩浦、韩洎能为古文,洎常轻浦,语人曰:‘吾兄为文,譬如绳缚草舍,庇风雨而已。予之文,能造五凤楼。’浦闻其言,因人遗蜀笺,作诗与洎曰:‘十样蛮笺出益州,寄来新自浣溪头。老兄得此全无用,助尔添修五凤楼。’”后因以造五凤楼喻文才杰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是一首应和之作,首句表现了诗人理想破灭,对继续待在京城已然厌倦的失意和落寞的情感。
B.“阳关莫作三叠唱”一句借用阳关三叠,表现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不舍与伤感。
C.词作最后两句,作者以艳羡的口吻表现了对友人家族个个是文章好手的赞美,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自谦。
D.词作没有一般离别诗的缠绵悱恻,诗人反客为主,诗词风格疏放。
2.本词“青衫司马且江州”一句运用了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其与“江州司马青衫湿”两句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时年29岁的作者任建康通判,南渡归宋已七年;朝中主和派当权,作者感慨作词,呈送建康行宫留守史致道,②虎踞龙蟠:诸葛亮曾言“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都也”。③安石:谢安的字:晋朝宰相谢安,后遭谗被疏。④儿辈:原指谢安的弟弟和侄儿,曾被谢安委派而赢得著名的淝水之战。

1.下列对词作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闲愁千斛”,是形容悲苦深重。所谓“闲愁”,是作者故作轻松之笔,其实是他关心国事的深忧焦虑。
B.“兴亡满目”,其中“兴亡”二字是偏义词,侧重于“亡”字,曾经易于成就帝业的石城建康,如今已徒有虚名,只剩一片败亡的历史陈迹。
C.“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是写一叶扁舟在秦淮河上随风飘荡,远处不知是谁吹起了悠扬的笛声,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歇息归隐之意。
D.“宝镜”,被辛弃疾当作实现理想的象征:“宝镜”三句,格调虽悲愤沉郁,但词意却含蓄蕴藉,优美动人。
2.优秀的古诗词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宋史》本传称辛弃疾“雅(“很、甚”之意)善长短句,悲壮激烈”。该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皆为感人的“吊古伤今”之作,试综合分析这两首词,简述辛弃疾词作的艺术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2024-03-0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四中(吴山)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瑞鹤仙·赋梅

辛弃疾

雁霜【1】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着。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2】更仗谁托?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


注释:【1】雁霜:严霜。【2】鳞鸿:鱼雁,此处代指书信。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不仅写了梅花的姿态,还写到了梅花的内心及命运。
B.本词借物抒怀,借写梅花寄托了词作者深沉的家国情怀。
C.辛弃疾词作善于用典,“瑶池”两句运用典故传情达意。
D.本词风格以沉雄豪迈为主,以细腻柔媚为辅,格调鲜明。
2.下列对具体词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溪奁”一句,写梅花生于溪边,似美人以溪为镜,在寒夜中梳妆。
B.“倚东风”两句,由虚转实,写梅在春风中转盼一笑,使万花失色。
C.“粉蝶儿”三句,写粉蝶未察觉桃花、柳絮已开遍南枝,意味深长。
D.“但伤心”两句,表面写梅花冷落伤感,其实暗含作者的悔恨之情。
2024-01-0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_________·题上卢桥

宋·辛弃疾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注】①此为作者闲居带湖之时所做。上卢桥:在江西上饶境内。 ②陵谷;高山深谷。
1.在标题空格处最不可能填入的一项是(     
A.清平乐B.山坡羊C.丑奴儿D.西江月
2.下列最能概括本词主要写作特征的一项是 (     
A.因小见大B.借古喻今C.对比映衬D.托物言志
3.这首词是如何做到将情、景、理三者合一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2023-12-28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大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释:①本词写于词人因受投降派排挤而隐居带湖时期。②旧盟:指鸥盟,隐居者与鸥为伴侣,意在表明自己决心归隐,永与鸥鸟为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景怎生图画”一句,情景交融,以虚代实,包含着词人对雨后美景的无限喜爱之情。
B.“青旗卖酒”与“午醉”相照应,词人“无事”消磨时光,于是饮酒度日,快意而又潇洒。
C.下阕后三句诙谐幽默,询问白鸥近来是否有了新的盟约者,流露出想归隐而不得的惆怅。
D.上阕整体写博山道之景,下阕对松竹、野鸟进行细节描写,由面到点,情感也渐趋细腻。
2.《金粟词话》评价此词是学易安“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的词风。“浅俗之语”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请找出两处简要分析。
2023-12-01更新 | 204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教学检测(一)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注】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新耕好了,却逢春雨,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
B.下阕词人从近处落笔,一个“闲”字,个“细”字,一个“有”字,一个“趁”字,把农村生活的闲适与古朴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C.词的景物描写也很有特色,色彩明丽丰富,相映成趣;又动静结合,人、物和谐,情景相生。
D.词人无一字写自己,尽情描写客观景象,着力描绘了一个无我之境,实际上我尽在其中。
2.清人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本词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3-11-3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鉴赏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寄寓了词人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
B.“可堪回首”一句一语千钧,不但使后面内容具有了深刻的政治意义,而且也表达出了词人忧时伤世的强烈感情。
C.词的结尾处,词人以廉颇自比,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又表现了词人有心杀敌报国,却力不从心的苦闷心情。
D.这首词用典虽多,却十分贴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借历史人物来表达情感,千百年来为人所传诵。
2.上阕写到了孙权和刘裕,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词人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2023-11-27更新 | 27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兰陵王·赋一丘一壑

辛弃疾

一丘壑。老子风流占却。芳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寻思前事错。恼杀晨猿夜鹤。终须是、邓禹①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②。

长歌自深酌。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西风黄菊芗③喷薄。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入江海曾约。

遇合。事难托。莫击磬门前,荷蒉人过④,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


【注】①邓禹:东汉中兴名将,佐刘秀称帝,二十四岁即官拜大司徒。②黄阁:借指宰相官署。③芗:同“香”。④“莫击”两句:勿效孔子击磬于卫,惟恐不为人知,遭他人嘲讽。磬(qìng):古时一种打击乐器。荷蒉人:挑草筐之人。
1.下列对词作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以占尽丘壑的风流自我形象领起全篇,接着以茅屋上“松月桂云”,和山脚下清泉脉脉的优美风景,衬托占尽这一丘一壑的美景者的风流意态。
B.词中“鸢飞”“鱼跃”既可看作现实景象,也可视为内心幻象,而“西风黄菊”一句点明了作词时间,营造出一种秋风肃杀、菊花孤冷的清寂氛围。
C.第二阕写了作者对一位曾约定同游江海、而今不见踪迹的“佳人”即知音的盼望,这位像屈原那样身佩芳香饰物的佳人,可视为作者自我精神的化身。
D.全词语言豪放,采用拟人、用典、借物抒情等手法,体现了作者的非凡志趣与精神风采,结尾呼应开篇“风流占却”,使包孕丰富的长调结构更为圆满。
2.有人说:“诗是心绪的传达。”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抒情主人公的心绪不完全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友情提示】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023-11-21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三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怀古抒情,词人以“千古江山”起笔,气势豪迈,喷薄而出。
B.词的下片借古事影射现实,寓议论于叙事之中,既有警示又暗含忧虑。
C.本词在短小的篇幅之中蕴含了丰富的内容,体现出作者深切的思索和博大的胸怀。
D.本词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同为怀古词,意境上均雄浑壮阔,抒情上多直抒胸臆。
2.本词用典贴切,寄意深远。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