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一)南乡子·舟行记梦

(南宋)辛弃疾

欹枕橹声边,贪听咿哑聒醉眠。梦里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别后两眉尖,欲说还休梦已阑。只记埋怨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

(二)南歌子

(南宋)辛弃疾

万万千千恨,前前后后山。傍人道我轿儿宽。不道被他遮得、望伊难。

今夜江头树,船儿系那边?知他热后甚时眠?万万不成眠后、有谁扇?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词皆可收录在《宋代婉约词选集》中。
B.两首词皆写梦境,借梦境写相思相恋之情。
C.两首词皆口语化,直抒胸臆,被称为俗词。
D.两首词皆以女子口吻书写情怀,视角巧妙。
2.两首词皆为离别相思之作,你认为哪一首的构思更为巧妙?请以两词的画线部分为例,加以分析。
2024-02-18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①咄咄:东晋将领殷浩被废为庶人;整日朝天空书写“咄咄怪事”,表示失意的感叹。②休休:唐代司空图寻觅美好的山林,建亭子隐居不出,给亭子命名“休休”。③一丘一壑也风流:《汉书》记载班嗣语:“鱼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游罢鹅湖归来,曾患过一场疾病,病后登楼观赏江村晚景,百感交集,写下这首词。
B.枕簟初凉,溪堂乍冷,虽未入秋,已有秋意袭来,这种清冷的感觉也是词人心绪的外射。
C.池塘里的红莲盛开,互相依偎,宛若醉酒的美人;堤岸上白鸟静静兀立,正在发愁。
D.下片三个典故用在一起,表达词人隐居自有乐趣的闲适心情,气势连贯,意思曲折。
2.有人评价这首词“以淡语写深情”,请结合这首词具体分析。

3 .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湖南部曲

宋·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到老眼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①部曲,部属。此诗是辛弃疾调离湖南时赠别部下所作。②明珠成薏苡,《后汉书·马援传》载,马援在交趾常食薏苡,以其能胜瘴气。及还朝,带回一车薏苡。马援卒后,有人上书皇帝诬陷说马援从交趾运回的都是明珠文犀等宝物。喻指管军被谤。③於菟,虎的别称。

1.下列对这首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的部属官阶低微,但急军令所急,跨马横刀、腾跃冲锋、英勇无畏,令人敬佩。
B.颔联两句以描写心理的字起笔,把诗人与部属的交心之语融入—“愧”一“负”当中。
C.颈联诗人夸赞部属年纪虽老但眼光明亮,敢于挺身而出、直言论事,绝不畏首畏尾。
D.全诗既申明己志,又慰勉部属,诗中充满豪宕不平之气,显得悲壮苍凉、雄健沉郁。
2.辛弃疾善于用典暗讽时事,抒写襟怀。请结合《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送别湖南部曲》中的典故,简要分析两首诗歌所讽之事、所抒之怀有何不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簪花屡堕,戏作

辛弃疾

鼓子花开春烂漫,荒园无限思量。今朝拄杖过西乡。急呼桃叶渡,为看牡丹忙。

不管昨宵风雨横,依然红紫成行。白头陪奉少年场。一枝簪不住,推道帽檐长。

【注】①本词作于词人六十二岁,时词人赋闲于瓢泉。②鼓子花,即旋花,形似鼓。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鼓子花在春天开得非常繁盛,这一充满生机的景象引发了词人许多的思绪。
B.词人想要去观赏牡丹花,“急呼”与“忙”表现了他前往赏花的急切心理。
C.“红紫成行”此处用颜色代指牡丹,写出牡丹虽经受狂风暴雨却依旧艳丽。
D.词人深受百姓尊重且性格随和,到西乡之后,许多少年陪伴词人共赏牡丹。
2.有评论认为本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妙,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其妙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送祐之弟

辛弃疾

衰草斜阳三万顷,不算飘零,天外孤鸿影。几许凄凉须痛饮,行人自向江头醒。

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不是离愁难整顿,被他引惹其他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衰草、斜阳、孤鸿,三个意象萧瑟颓败,渲染了送别时的悲凉心情。
B.因“几许凄凉”才“须痛饮”,唯有如此,才能忘记你我兄弟离别之苦。
C.依据“江头”这一意象分析,本词的主旨应该与白氏《琵琶行》十分接近。
D.离愁很容易消除,但是被其他的忧愁或怨恨引起,使离别之愁更显忧愁。
2.结合词的具体内容分析下阕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2023-08-27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①吕叔潜:名大虬,生平事迹不详,似为作者声气相应的朋友。②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指月光。③被白发,欺人奈何:化用薛能《春日使府寓怀》“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
B.该词上片把酒问月,岁月无情抛人去;下片突发奇想,联系神话故事,言砍去月宫桂树枝丫,人间月色更美。
C.词人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
D.词人政治上积极入仕是为了实现抗金的理想,但现实黑暗,时至暮年他仍无法看到希望,只好任理想在残酷的现实中破灭。
2.词人辛弃疾与苏轼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形成了词史上的有名的“豪放”一派,苏、辛的一生都经历了极其坎坷的道路,而此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又是同样写于中秋之夜,试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上比较两词的异同。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两敌相持,无以得其情则疑,疑故易骇,骇而应之必不能详;有以得其情则定,定故不可惑,不可惑而听彼之自扰,则权常在我而敌实受其弊矣。古之善用兵者,非能务为必胜,而能谋为不可胜。盖不可胜者乃所以徐图必胜之功也。 我欲胜彼,彼亦志於胜,谁肯处其败?胜败之情战於中,而胜败之机未有所决。彼或以兵来,吾敢谓其非张虚声以耀我乎?彼或以兵遁,吾敢谓其非匿形以诱我乎?是皆未敢也。然则如之何?曰:“权然后知轻重,度而后知长短”,定故也。“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审故也能定而审敌情虽万里之远可定察矣。今吾藏战於守,未战而长为必战之待;寓胜於战,未胜而常有必胜之理。彼诚虚声以耀我,我以静应而不轻动;彼诚匿形以诱我,我有素备而不可乘;胜败既不能为吾乱,则故神闲而气定矣。然后徐以吾之心度彼之情,吾犹是彼亦犹是,南北虽有异虑,休戚岂有异趣哉!且彼诚欲战耶,则必不肯张皇以速我之备。且如逆亮始谋南寇之时,刘麟、蔡松年一探其意而导之,则麟逐而松年,恶其露机也。今诚必战,岂欲人遂知之乎!彼诚不敢必战耶,贪残无义,忿不顾败,彼何所恤?以母之亲、兄之长,一忤其意,一利其位,亮犹弑之,何有於我?况今沿海造舰,沿淮治具,包藏祸心,有隙皆可投,敢谓之终遂不战乎?大抵今彼虽无必敢战之心,而吾亦不可不防其欲尝试之举。彼於高丽、西夏,气足以吞之, 故於其使之至也,坦然待之而无他;惟吾使命之去,则多方腆鲜,曲意防备。如人见牛羊未尝作色,而遇虎豹则厉声奋臂以加之,此又足以见其深有忌于我也。彼知有忌,我独无忌哉!我之所忌不在於虏欲必战,而在於虏幸胜以逾淮,而遂守淮以困我,则吾受其疾矣。朝廷心定而虑审,何情不可得,何功不可成。不求敌情之知,而观彼虚声诡势以为进退者,非特在困吾力,且失夫致胜之机为可惜。臣故曰:“知敌之情而为之处者,绰绰乎其有余矣。”

(选自辛弃疾《美芹十论》)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审A故B也C能定D而审E敌情F虽万里之远G可定察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少年有“男儿到死心如铁”的补天裂之豪情壮志,然而晚年常向往陶潜隐居自适的生活。《美芹十论》正是在作者“壮岁旌旗拥万夫”时期所著。
B.“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出自《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巧言》,意思是他人有心想谗毁,我能揣测能料及。蕴含做人不要太过花言巧语,要懂得适可而止的寓意,在文中用来讽刺精明的敌军圆滑、用兵手法刁钻。
C.鸩,此处指鸠酒,代指毒酒。鸩鸟在水中洗浴,其水即有毒,用鸩鸟的羽毛划过酒,酒即含有剧毒,就是鸩酒,饮之令人立即毙命。
D.腆鲜,也作鲜腆。谓对地位低的人无谦爱之意。此处指高丽、西夏接待南宋使者时不友善的表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要想使敌方受我方制约,了解敌情来镇定军心、不胡乱产生疑惑是关键。故而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了解敌人的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应对敌人、获取胜利就会显得轻而易举。
B.作者引用孟子的话,意在论证心中若交织欲胜惧败的思想,则胜利或失败的迹象就难以捉摸。
C.完颜亮最初图谋向南侵犯南宋时,刘麟、蔡松年刚一弄清他的意图就引领金兵进攻南宋。最终刘、蔡下场悲惨,是因为金国皇帝恼恨他们泄露了进攻南宋的机密。
D.美芹“十论”分别是:审势、察情、观衅、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微、久任、详战。结合文章内容来看,本篇应该属于“察情”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善用兵者,非能务为必胜,而能谋为不可胜。盖不可胜者乃所以徐图必胜之功也。
(2)如人见牛羊未尝作色,而遇虎豹则厉声奋臂以加之,此又足以见其深有忌于我也。
5.本篇文章论述了古代用兵之法、作战之道,现在看来对于我们青年的现实生活处世仍有一定启示。请结合文章论点及任一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谈谈你从中汲取的启示。
2023-08-21更新 | 20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通义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8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和王正之右司吴江观雪见寄

辛弃疾

造物故豪纵,千里玉鸾飞。等闲更把,万斛琼粉盖颇黎。好卷垂虹千丈,只放冰壶一色,云海路应迷。老子旧游处,回首梦耶非。

谪仙人,鸥鸟伴,两忘机。掀髯把酒一笑,诗在片帆西。寄语烟波旧侣,闻道莼鲈正美,休制芰荷衣。上界足官府,汗漫与君期。

【注】①此词约作于淳熙二年(1175)或三年。王正之原唱已佚。②颇黎:大德本作“玻璃”。③“上界”句,韩愈《奉酬卢给事云夫》云:“上界真人足官府,岂如散仙鞭答凤终日相追陪。”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应和词,右司王正之在吴江观雪写词送给作者,作者因此作词回应。
B.上片就吴江观雪展开铺陈,词人看到万斛琼粉盖在玻璃上,看不清前方的道路。
C.下片叙写旧侣情谊。“谪仙人”三句仅用九字,王正之的高士形象便呼之欲出。
D.尾句用典,表明了与友人相期约会之意,语辞之间充满豪情,语意潇洒飘逸。
2.明代卓人月、徐士俊评价这首词说:“佳句忽来,正如一片远帆,从天际落。”辛词擅长奇特景物描写,从而造就绝妙艺术效果。请结合词的上片,对此加以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雨岩:地名,在江西永丰县西博山中。石浪:雨岩的一块巨石,长三十余丈,篇末“石龙”即指此。②本句化用《离骚》中“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和“纫秋兰以为佩”。③泠泠:指瑟音清越如流水。千古调:高山流水之调。④此句化用了《离骚》中“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⑤湘累:指屈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标题中“月下”交代写作的时间和环境,“醉”写出词人写作时的状态。
B.“宝瑟”两句化用典故,表达了词人满腔热忱无人可诉、无人理解的苦闷心情。
C.“水满”两句描绘眼前景色,运用反问意在突出雨岩石浪水高浪急的特点。
D.词人想要唤起屈原高歌,写出了词人因壮志难酬而对屈原产生惺惺相惜之感。
2.有学者评此词“深得屈原《离骚》精髓”,请结合词作对此作简要评述。
2023-06-20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注】①这首词是乾道九年秋天,作者在滁州任上,为送他的同事范昂赴京城临安而作。范悴:即范昂。倅,副职。②《世说新语·识鉴篇》: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遂命驾便归。③承明:汉有承明庐,为朝官值宿之处。④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诏。⑤殢酒:沉溺于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送别酒宴,词人情绪陡然而起,直抒胸臆,一个“老”字,尤耐人寻味。
B.“不管”与“只管”相对而出,突出流水、西风之无情,从而反衬人之有情。
C.上片实写离别所见,中秋好月,流水西风,莼鲈夜灯,借景渲染了伤离之情。
D.下片词人期待朋友能为收复中原、统一国家施展才华,送友良愿,实为己志。
2.下片抒情跌宕起伏,请简要分析词人情感的变化过程。
2023-06-19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四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