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耶律义先,美风姿,举止严重。重熙初,补祗候郎君班详稳。十三年,车驾西征,为十二行纠都监,战功最,改南院宣徽使。

时萧革同知枢密院事席宠擅权义先疾之因侍宴言于帝曰革狡佞喜乱一朝大用必误国家言甚激切不纳它日侍宴,上命群臣博,负者罚一巨觥。义先当与革对,怃然曰:“臣纵不能进贤退不肖,安能与国贼博哉!”帝止之曰:“卿醉矣!”义先厉声诟不已。上大怒,赖皇后救,得解。翌日,上谓革曰;“义先无礼,当黜之。”革对曰:“义先天性忠直,今以酒失而出,谁敢言人之过?”上谓革忠直,益加信任。义先郁郁不自得,然议事未尝少沮。又于上前博,义先祝曰:“向言人过,冒犯天威。今日一掷,可表愚款。”俄得堂印。上愕然。十六年,为殿前都点检,讨蒲奴里,多所招降,获其酋长陶得里以归,手诏褒奖,以功改南京统军使,封武昌郡王奏请统军司钱营息,以赡贫民。未期,军器完整,民得休息。二十一年,拜惕隐,进王富春,,年四十二。

义先常戒其族人曰:“国中三父房,皆帝之昆弟,不孝不义尤不可为。”其接下无贵贱贤否,皆与均礼。其妻晋国长公主之女,每遇中表亲,非礼服不见,故内外多化之。清宁间,追赠许王。

(《辽史》卷九十,有删减)

【乙】

它日,侍宴,辽主命群臣博,负者罚一巨觥。义先当与革对,怃然曰:“臣纵不能进贤退不肖,安能与国贼博哉!”革佯言曰:“公相谑,不既甚乎?”辽主亦止之曰:“卿醉矣!”义先厉声诟不已。辽主大怒,皇后解之曰:“义先酒狂,醒可治也。”……革之矫情媚上,多此类也。

(《续资治通鉴·宋纪四十八》)


【注】①事及史家评论详【乙】文。②堂印,骰子掷双重四称为堂印。③三父房,辽朝皇族机构的统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萧革同知枢密院/事席宠擅权/义先疾之/因侍宴/言于帝曰/革狡佞/喜乱一朝/大用必误国家/言甚激切/不纳/
B.时萧革同知枢密院事/席宠擅权/义先疾之/因侍宴/言于帝曰/革狡佞喜乱/一朝大用/必误国家/言甚激切/不纳/
C.时萧革同知枢密院事/席宠擅权/义先疾之/因侍宴/言于帝曰/革狡佞/喜乱一朝/大用必误国家/言甚激切/不纳/
D.时萧革同知枢密院/事席宠擅权/义先疾之/因侍宴/言于帝曰/革狡佞喜乱/一朝大用/必误国家/言甚激切/不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院:辽官署名,即南枢密院,与北枢密院同为辽政治中枢。
B.郡王:爵名。唐、宋以后,郡王皆为次于亲王一等的爵号。
C.薨:古称皇帝、高等级妃嫔、皇子、诸侯或封王的贵族死去。
D.长公主:在古代,称皇帝的姊妹为“长公主”,亦称“长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义先战功卓著,累有升迁。兴宗西征时,他因战功第一,改任南院宣徽使。生前一直从武昌郡王、富春王封到许王。
B.义先痛恨佞臣,厉声呵斥。一次侍宴时,他高声诟骂萧革不已,而萧革善于矫情媚上,第二天劝皇帝不要罢黜义先。
C.义先心虽不郁,议却不馁。皇上认为萧革忠诚正直,对他更加信任。义先郁郁寡欢,但对于议事从来不会气馁。
D.义先告诫族人,家风良好。义先告诫族人不孝不义之事尤其不能做。其妻每每遇到中表亲来,不穿礼服不相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义先当与革对,怃然曰:“臣纵不能进贤退不肖,安能与国贼博哉!”
(2)奏请统军司钱营息,以赡贫民。未期,军器完整,民得休息。
5.对耶律义先在侍宴博戏时呵斥萧革,当场众人的反应如何,请联系【乙】文《续资治通鉴·宋纪四十八》简要谈谈。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俭,宛平人。性端悫,不事外饰。统和十四年,举进士第一,调云州幕官。故事,车驾经行,长吏当有所献。圣宗猎云中,节度使进曰:臣境无他产,惟幕僚张俭,一代之宝,愿以为献。先是,上梦四人侍侧,赐食人二口,至闻俭名,始悟。召见,容止朴野;访及世务,占奏三十余事。由此顾遇特异,践历清华,号称明干。开泰中,累迁同知枢密院事。太平五年,出为武定军节度使,移镇大同。六年,入为南院枢密使。帝方眷倚,参知政事吴叔达与俭不相能,帝怒,出叔达为康州刺史,拜俭左丞相,封韩王。帝不豫,受遗诏辅立太子,是为兴宗。赐贞亮弘靖保义守节耆德功臣,拜太师、中书令,加尚父,徙王陈。重熙五年,帝幸礼部贡院及亲试进士,皆俭发之。进见不名,赐诗褒美。俭衣唯䌷帛,食不重味,月俸有余,赒给亲旧。方冬奏事便殿帝见衣袍弊恶密令近侍以火夹穿孔记之屡见不易帝问其故俭对曰臣服此袍已三十年时尚奢靡,故以此微讽喻之。上怜其清贫,令恣取内府物,俭奉诏持布三端而出,益见奖重。俭弟五人,上欲俱赐进士第,固辞。有司获盗八人,既戮之,乃获正贼。家人诉冤,俭三乞申理。上勃然曰:卿欲朕偿命耶!俭曰:八家老稚无告,少加存恤,使得收葬,足慰存没矣。乃从之。俭在相位二十余年,裨益为多。致政归第,会宋书辞不如礼,上将亲征。幸俭第,尚食先往具馔,却之;进葵羹干饭,帝食之美。徐问以策,俭极陈利害,且曰:第遣一使问之,何必远劳车驾?上悦而止。复即其第赐宴,器玩悉与之。二十二年,年九十一,敕葬宛平县。

(节选自《辽史·张俭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冬/奏事便殿/帝见衣袍弊恶/密令近侍以火夹穿孔记之/屡见不易/帝问其故/俭对曰/臣服此袍已三十年/
B.方冬/奏事便殿/帝见衣袍弊/恶密令近侍以火夹穿孔记之/屡见不易/帝问其故/俭对曰/臣服此袍已三十年/
C.方冬/奏事便殿/帝见衣袍弊/恶密令近侍以火夹穿孔记之/屡见不易帝/问其故/俭对曰/臣服此袍已三十年/
D.方冬/奏事便殿/帝见衣袍弊恶/密令近侍以火夹穿孔记之/屡见不易帝/问其故/俭对曰/臣服此袍已三十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其中一甲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称号。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北魏始置,隋朝以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主管五礼之仪制、学校贡举之法以及赋税财政等。
C.致政,古代指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即辞官退休,犹致仕。古代官员退休需自己请辞,将官职交还皇帝,称作“以礼致仕”。
D.薨,古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古代,地位不同,死的称谓也不同,“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俭正直诚谨,深受当地长官器重。他在云州任幕官时,圣宗到云中游猎,他被云州的节度使当成宝物献给了皇帝。
B.张俭质朴无华,但心中颇有见识。在接受召见时,他被问及世情时务,当面口奏三十多件事,受到皇帝的青睐。
C.张俭清贫自守,不贪恋金银财宝。他每餐只食一菜,衣服破旧,皇帝让他到内府任意取用物品,但他只拿了三匹布。
D.张俭体恤民生,敢于为百姓发声。被斩首的盗贼不是正犯,被斩首者的家人申冤,他多次请求审理,但皇帝没有允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方眷倚,参知政事吴叔达与俭不相能,帝怒,出叔达为康州刺史。
(2)上怜其清贫,令恣取内府物,俭奉诏持布三端而出,益见奖重。
21-22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马得臣,南京人,好学博古,善属文,尤长于诗。保宁间,累迁政事舍人、翰林学士,常预朝议,以正直称。乾亨初,宋师屡犯边,命为南京副留守,复拜翰林学士承旨。圣宗即位,皇太后称制,兼侍读学士。上阅唐高祖、太宗、玄宗三《纪》,得臣乃录其行事可法者进之。及扈从伐宋,进言降不可杀,亡不可追,二三其德者别议。诏从之。俄兼谏议大夫,知宣徽院事。

时上击鞠无度,上书谏曰:臣窃观房玄龄、杜如晦,隋季书生,向不遇太宗,安能为一代名相?臣虽不才,陛下在东宫,幸列侍从,今又得侍圣读,未有裨补圣明。陛下尝问臣以贞观、开元之事,臣请略陈之。臣闻唐太宗侍太上皇宴罢,则挽辇至内殿;玄宗与兄弟欢饮,尽家人礼。陛下嗣祖考之祚,躬侍太后,可谓至孝。臣更望定省之余,睦六亲,加爱敬,则陛下亲亲之道,比隆二帝矣。臣又闻二帝耽玩经史,数引公卿讲学,至于日昃。故当时天下翕然向风,以隆文治。今陛下游心典籍,分解章句。臣愿研究经理,深造而笃行之,二帝之治,不难致矣。臣又闻太宗射豕,唐俭谏之;玄宗臂鹰,韩休言之;二帝莫不乐从。今陛下以球马为乐,愚臣思之,有不宜者三,故不避斧钺言之:窃以君臣同戏,不免分争,君得臣愧,彼负此喜,一不宜。跃马挥杖纵横驰骛不顾上下之分争先取胜失人臣礼二不宜轻万乘之尊图一时之乐万一有衔勒之失其如社稷太后何三不宜。傥陛下不以臣言为迁,少赐省览,天下之福,群臣之愿也。

书奏,帝嘉叹良久。未几卒,赠太子太保,诏有司给葬。

(节选自《辽史·马得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跃马挥杖/纵横驰骛不顾/上下之分/争先取胜/失人臣礼/二不宜/轻万乘之尊/图一时之乐/万一有衔勒之失/其如社稷/太后何/
B.跃马挥杖/纵横驰骛不顾/上下之分/争先取胜/失人臣礼/二不宜/轻万乘之尊/图一时之乐/万一有衔勒之失其/如社稷/太后何/
C.跃马挥杖/纵横驰骛/不顾上下之分/争先取胜/失人臣礼/二不宜/轻万乘之尊/图一时之乐/万一有衔勒之失/其如社稷/太后何/
D.跃马挥杖/纵横驰骛/不顾上下之分/争先取胜/失人臣礼/二不宜/轻万乘之尊/图一时之乐/万一有衔勒之失其/如社稷/太后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季,隋朝末年,“季”在文中指一个朝代或一个时代的末期。
B.祖考,文中指父祖之辈。“考”指已故的父亲,“妣”指已故的母亲。
C.定省,称子女早晚向亲长问安,郑玄言:“省,问其安否何如。”
D.日昃,古代表示时间,指太阳偏东之时,红日刚出山,日光照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得臣好学善文,深受皇上器重。他好学,博通古事,尤其擅长作诗;多次升迁任政事舍人、翰林学士,常常参与朝议;圣宗即位后兼任谏议大夫,知宣徽院事。
B.马得臣一心为主,敢于直言进谏。待到扈从将军讨伐宋,他进言对投降的不要滥杀,对逃走的不可穷追;皇上打鞠没有节制,他又以太宗、玄宗之事劝谏。
C.马得臣赞扬圣宗,希望他效仿二帝。首先希望皇上亲睦六亲,加倍爱敬;其次希望皇上兴隆文治;最后指出击球走马有三不宜,委婉地劝谏皇上。
D.马得臣严于责己,劝言委婉恳切。他自称为愚臣,认为自己身为臣子,对于皇上的圣明没有什么补益;谏书中说,倘若陛下不认为他的言论迂腐,抽时间看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尝问臣以贞观、开元之事,臣请略陈之。
(2)臣愿研究经理,深造而笃行之,二帝之治,不难致矣。
2021-11-10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超级全能生”高三全国卷地区9月联考(甲卷) 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绿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兴,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选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B.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C.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D.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书令,古代官名,指中书省的长官,掌管传宣诏命等事宜。中书省和尚书省、门下省并称“三省”,隋初改中书省为“内史省”。
B.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C.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代称,也可以指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笔的人,即史官。文中是“史官”的意思。
D.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奉入宗庙祭祀,都要给予相称的尊号。一般来说,开国皇帝称“祖”,第二代以后的多称“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忧虑别人会受到损害,退钱领回牛;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B.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
C.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
D.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不迎合皇上心理,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
(2)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
2021-05-1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登封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耶律安抟,父选里,幼多疾。神册六年,为惕隐,从太租将龙军讨阻卜、党项有功。天赞三年,为南院夷离董①,征渤海,攻忽汗城,俘斩甚众。太祖,淳钦皇后称制,欲以大元帅嗣位。选里建言,帝位宣先嫡长;今东丹王赴朝,当立。由是忤旨。诏下狱,加以炮烙。不伏,杀之,藉其家。

安抟自幼若成人,居父丧,哀毁过礼,见者伤之。既长寡言笑重然诺事母至孝以父死非罪未葬不预宴乐世宗在藩邸尤加怜恤安抟密自结纳。

太宗伐晋还,至来城崩,诸将欲立世宗,以李胡及寿安王在朝,犹豫未决。时安抟直宿卫,世宗密召问计。安抟曰:“大王聪安宽恕,人皇王之嫡长;先帝虽有寿安,天下属意多在大王。今若不断,后悔无及。”会有自京师来者,安抟诈以李胡死传报军中,皆以为信。于是安抟诣北、南二大王计之。北院大王洼闻而遽起曰:“吾二人方议此事。先帝尝欲以永康王(指世宗)为储贰,今日之事,有我辈在,孰敢不从!但恐不白太后而立,为国家启衅。”安抟对曰:“大王既知先帝欲以永康王为储副,况永康王贤明,人心乐附。今天下甫定,稍缓则大事去矣。若白太后,必立李胡。且李胡残暴,行路共知,果嗣位,如社稷何?”南院大王吼曰:“此言是也。吾计决矣!”乃整军,召诸将奉世宗即位于太宗柩前。

帝立,以安抟为腹心,总知宿卫。及置北院枢密使,上命安抟为之,宽任无比,事皆取决焉。然性太宽,事循苟简,豪猾纵恣不能制。天禄末,察割兵犯御醒,又不能讨,由是中外短之。穆宗即位,以立世宗之故,不复委用。


【注】①夷离堇:官名,辽政权建立前为契丹各部军事首领。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长/寡言笑重/然诺事母/至孝以父死/非罪/未葬不/预宴乐世完/在潘邸/尤加怜恤安抟/密自结纳。
B.既长寡/言笑重/然诺事母/至孝/以父死/非罪未葬/不预/宴乐世京/在潘邸/尤加怜恤/安抟密自结纳。
C.既长/寡言笑/重然诺/事母至孝/以父死非罪/未养/不预宴乐/世宗在潘邸/尤加怜恤/安抟密自结纳。
D.既长/寡言笑/重然诺/事母至/孝以父/死非罪/未葬/不预宴乐/世宗在/潘邸/尤加怜恤/安抟密自结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崩,本义是山倒塌,古时认为帝王或太后逝世,就好像山倒塌了一样,因此,常用此来指称古代帝王或太后逝世。
B.炮烙是古代酯刑,用炭火烧热钢柱,令人爬行柱上,即坠炭上烧死。也指用烧红的铁烧烫犯人的刑具。
C.宿卫是指古时候在宫禁中住宿,值班守夜、担任警卫,有时也可专指皇帝的警卫人员,现在一般指保卫、守护。
D.社稷是太阳神和谷神的总称,古时君主为求天下太平、风调雨顺而每年都要进行祭祀,后便用“社稷”来代称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耶律安抟能征善战,战功赫赫跟随太祖率领龙军讨伐阻卜、党项和征讨渤海国,进攻忽汗城时,俘虏和斩首的敌人都特别多,立下大功。
B.耶律安抟恪守礼法,孝顺父毋。他少谈笑,重信誉。在为父亲守孝期间,他悲恸哀绝,以致毁伤了身体,超过了常礼,见到的人都哀怜他。
C.耶律安抟思维缜密,行事果断。在扶立世宗时,当他人顾虑重重、犹豫不决时,他细密分析,果断处置,最终使世宗能即帝位于太宗灵枢前。
D.耶律安抟生性宽厚,为政偏弱。对于强横狡猾之辈不守法纪、恣意妄为的举动不能辖制禁止,甚至连进犯皇帝住的大帐的人也不能征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我辈在,孰敢不从!但怒不白太后而立,为国家启衅。
(2)且李胡残暴,行路共知,果嗣位,如社稷何?
2020-06-1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仲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19-20高三下·河北衡水·阶段练习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统和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选自《辽史·萧韩家奴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蔻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B.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C.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D.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经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后人用“弱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B.帑廪,钱库粮仓的意思。在古代,“帑” 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廪” 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
C.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代称,也可以指史官记载历史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笔的人,即史官。文中是“史官”的意思。
D.穆宗,是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庙号始于殷代,如武丁称高宗。汉以后,历代帝王都有庙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用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担心别人会受到损害,便退钱领回了牛;他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却不忘规讽。
B.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
C.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引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地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
D.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直言穆宗贤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
(2)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
2020-03-08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四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选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B.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C.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D.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男子二十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后人用“弱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B.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C.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代称,也可以指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笔的人,即史官。文中是“史官”的意思。
D.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庙号始于殷代,如武丁称高宗。汉以后,一般帝王都有庙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忧虑别人会受到损害,退钱领回牛;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B.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
C.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
D.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
(2)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
2020-01-1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14·上海奉贤·一模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马人望,字俨叔。咸雍中,为松山县令。岁运泽州官炭,独役松山,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吐浑怒,下吏,系几百日;复引诘之,人望不屈。萧喜曰:“君为民如此,后必大用。”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徙知涿州新城县,县与宋接境,驿道所从出。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近臣有聘宋还者,帝问以外事,多荐之,迁警巡使。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同知留守萧保先怪而问之,人望曰:“民产若括之无遗,他日必长厚敛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矣。”保先谢曰:“公虑远,吾不及也。”

②改上京副留守。会剧贼赵钟哥犯阙,劫宫女、御物,人望率众捕之,右臂中矢,炷以艾,力疾驰逐,贼弃所掠而遁。人望令关津稽察行旅,悉获其盗。迁保静军节度使。有二吏凶暴,民畏如虎。人望假以辞色,阴令发其事,黥配之。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缺。迁中京度支使,始至,府廪皆空;视事半岁,积粟十五万斛,钱二十万繦。

③未几,拜参知政事。时钱粟出纳之弊,惟燕为甚。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奸人黠吏莫得轩轾,乃以年老扬言道路。朝论不察,改南院宣徽使,以示优老。逾年,天祚诏之,既至,谕曰:“以卿为老,误听也。”遂拜南院枢密使。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当时,民所甚患者,驿递、仓司之役,至破产不能给。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时以为便。

④人望有操守,喜怒不形,未尝附丽求进。初除执政,家人贺之,人望愀然曰:“得勿喜,失勿忧,抗之甚高,挤之必酷。”其畏慎如此。

(选自《辽史·卷一百五·列传第三十五·能吏》,有删改)


【注】①轩轾:喻指高低优劣,此处意为营私舞弊。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复引   (         )                 (2)近臣有宋还者(         )
(3)皆使别   (         )                 (4)喜怒不       (         )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近臣有聘宋还            民所患
B.炷艾,                      方其系燕父子
C.贼弃所掠               江浙之梅皆病
D.畏慎如此                  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人望假以辞色,阴令发其事,黥配之。
(2)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
4.第①段萧喜曰“为民如此,后必大用”,文中多处史实体现了马人望施政以民为本的原则,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中的两处。
5.分析第④段“愀然”一词的表达效果。
2019-11-0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大公鼎,渤海人,先世籍辽阳率宾县。公鼎幼庄愿,长而好学。咸雍十年,登进士第,调沈州观察判官。时辽东雨水伤稼,北枢密院大发濒河丁壮以完堤防。有司承令峻急,公鼎独曰:“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乃疏奏其事。朝廷从之,罢役,水亦不为灾。濒河千里,人莫不悦。改良乡令,省徭役,务农桑,建孔子庙学,部民服化。累迁兴国军节度副使。

时有隶鹰坊者,以罗毕为名,扰害田里。岁久,民不堪。公鼎言于上,即命禁戢。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徙长春州钱帛都提点。车驾如春水,贵主例为假贷,公鼎曰:“岂可辍官用,徇人情?”拒之。颇闻怨詈语,曰:“此吾职,不敢废也。”俄拜大理卿,多所平反。

天祚即位,历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改东京户部使。时盗杀留守萧保先,始利其财,因而倡乱。民亦互生猜忌,家自为斗。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拜中京留守,赐贞亮功臣,乘传赴官。时盗贼充斥,有遇公鼎于路者,即叩马乞自新。公鼎给以符约,俾还业,闻者接踵而至。不旬日,境内清肃。天祚闻之,加赐保节功臣。

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公鼎累表乞归,不许。会奴贼张撒八率无赖啸聚,公鼎欲击而势有不能。叹曰:“吾欲谢事久矣。为世故所牵,不幸至此,岂命也夫!”因忧愤成疾。保大元年卒,年七十九。

(《辽史·大公鼎传》)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
B.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
C.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
D.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及第者。“进士”分等级,一甲三人,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进士及第。
B.“大理”即大理寺,官署名,专门负责刑狱案件的审理,其长官为大理卿,即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
C.“旬日”指十天,有时也指时间不长。古代把一个月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为十天,分别为上旬、中旬、下旬。
D.“乞归”指请求辞职回乡,类似的词语还有“乞骸骨”“致仕”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公鼎心怀大局,思虑周全。辽东地区发生水涝,官府大规模调发壮丁来修缮堤防,他力陈征役之弊,朝廷最终停止了劳役。
B.大公鼎体恤百姓,务于教化。他任良乡县县令期间,为百姓减省傜役,重视农桑,兴办学校,使百姓顺服,并得到教化。
C.大公鼎为官耿直,忠于职守。他调任长春州钱帛都提点时,公主按照惯例向他借钱,他予以拒绝,即使被埋怨责骂也不为所动。
D.大公鼎以诚待人,令人信服。东京盗贼发动暴乱,百姓也互相猜忌、争夺,他向百姓陈说祸福,发给盗贼凭证,劝他们改过,众人都听从命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鼎独曰:“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
(2)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
2019-10-10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10 . 张俭,宛平人,性端悫,不事外饰。统和十四年,举进士第一,调云州幕官。故事,车驾经行,长吏当有所献。圣宗猎云中,节度使进曰:“臣境无他产,惟幕僚张俭,一代之宝,愿以为献。”先是,上梦四人侍侧,赐食人二口,至闻俭名,始悟。召见,容止朴野。访及世务,占奏三十余事。由此顾遇特异,践历清华,号称明干。开泰中,累迁同知枢密院事。太平五年,出为武定军节度使,移镇大同。六年,入为南院枢密使。帝方眷倚,参知政事吴叔达与俭不相能,帝怒,出叔达为康州刺史,拜俭左丞相,封韩王。帝不豫,受遗诏辅立太子,是为兴宗,赐贞亮弘靖保义守节耆德功臣,拜太师、中书令,加尚父,徙王陈。重熙(辽兴宗年号)五年,帝幸礼部贡院及亲试进士,皆俭发之。进见不名,赐诗褒美。俭衣唯?帛,食不重味,月俸有余,赒给亲旧。方冬,奏事便殿,帝见衣袍弊恶,密令近侍以火夹穿孔记之,屡见不易。帝问其故,俭对曰:“臣服此袍已三十年。”时尚奢靡,故以此微讽喻之。上怜其清贫,令恣取内府物,俭奉诏持布三端而出,益见奖重。俭弟五人,上欲俱赐进士第,固辞。有司获盗八人,既戮之,乃获正贼。家人诉冤,俭三乞申理。上勃然曰:“卿欲朕偿命耶!”俭曰:“八家老稚无告,少加存恤,使得收葬,足慰存没矣。”乃从之。俭在相位二十余年,裨益为多。致政归第,会宋书辞不如礼,上将亲征。幸俭第,尚食先往具馔,却之;进葵羹干饭,帝食之美。徐问以策俭极陈利害且曰第遣一使问之何必远劳车驾上悦而止复即其第赐宴器玩悉与之。二十二年薨,年九十一,敕葬宛平县。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徐问以策/俭极陈利害/且曰/第遣一使/问之何必远劳/车驾上悦而止/复即其第赐宴/器玩悉与之。
B.徐问以策/俭极陈利害/且曰第遣一使问之/何必远劳车驾/上悦而止/复即其第赐宴/器玩悉与之。
C.徐问/以策俭极陈利害/且曰第遣一使/问之何必远劳车驾/上悦而止/复即其第赐宴/器玩悉与之。
D.徐问/以策俭极陈利害/且曰/第遣一使问之/何必远劳/车驾上悦而止/复即其第赐宴/器玩悉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驾,即马驾的车,古代又以帝王所乘的车代指帝王,颜师古说:“凡言车驾者,谓天子乘车面行,不敢指斥也。”
B.节度使,唐代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名称。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作为印信,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C.不豫,“豫”有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古代常用于天子或尊长生病的讳称。
D.致政,意思是官更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自己退休。常用来指官吏受到了惩罚而被罢免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俭才干出众。他曾考中进土第一名,被地方官作为财宝进献给圣宗皇帝;初次被召见就显露出智慧和谋略,因此有了明智干练的名声。
B.张俭深受器重,皇帝对他宠爱倚重,给他加爵封王,而贬黜与他合不来的参知政事吴叔达;皇帝病逝前,还喝赐遗诏安排他辅佐太子登基。
C.张俭生活俭朴。平时只穿普通的绸缎;破旧的袍子穿三十年也不更换;吃饭不吃两样以上的菜肴;每月节余下来的俸禄,都用以周济亲戚朋友。
D.张俭关爱百姓。有八个人被官府当作强盗而错误地杀死,无辜被害者的家人申诉冤屈、张俭再三向皇帝请求为冤案昭雪,直到皇帝答应。
4.把文中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俭对曰:“臣服此袍已三十年。”时尚奢靡,故以此微讽喻之。
(2)八家老稚无告,少加存恤,使得收葬,足慰存没矣。”
2019-02-28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