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列夫·托尔斯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玛丝洛娃转过身,抬起头,挺起胸部,带着聂赫留朵夫所熟悉的温顺表情,走到铁栅栏跟前,惊讶地盯着聂赫留朵夫,却没有认出他来。

不过,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

您找我吗?她问,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

我想见见……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还是,但随即决定用。他说话的声音并不比平时高。

玛丝洛娃听不清聂赫留朵夫在说些什么,但他说话时脸上的那副神情使她突然想起了他。但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过,她的笑容消失了,眉头痛苦地皱起来。

您说什么,我听不见。她叫起来,眯细眼睛,眉头皱得更紧了。

我来是……

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感情,免得哭出声来。

玛丝洛娃看到聂赫留朵夫激动的神气,认出他来了。

您好像是……但我不敢认。玛丝洛娃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涨红的脸突然变得阴沉了。

我来是要请求您饶恕。聂赫留朵夫大声说,但音调平得像背书一样。

他大声说出这句话,感到害臊,往四下里张望了一下。但他立刻想到,要是他觉得羞耻,那倒是好事,因为他是可耻的。于是他高声说下去:

请您饶恕我,我在您面前是有罪的……他又叫道。

她一动不动地站着,斜睨的目光盯住他不放。

我知道要您饶恕我很困难。聂赫留朵夫开口说,但又停住,觉得喉咙哽住了,过去的事既已无法挽回,那么现在我愿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您说说……

您是怎么找到我的?她不理他的话,径自问。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天哪!您帮帮我,教教我怎么办!聂赫留朵夫望着她那张变丑的脸,暗自说。

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他说,您没有认出我来吧?

没有,没有认出来。我没有工夫认人。当时我根本没有看。玛丝洛娃说。

不是有过一个孩子吗?聂赫留朵夫问,感到脸红了。

谢天谢地,他当时就死了。她气愤地简单回答,转过眼睛不去看他。

真的吗?是怎么死的?

我当时自己病了,差一点儿也死掉。玛丝洛娃说,没有抬起眼睛来。

——说这些干什么呀!我什么都不记得,全都忘了。那事早完了。

不,没有完。我不能丢下不管。哪怕到今天我也要赎我的罪。

没有什么罪可赎的。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全完了。玛丝洛娃说。接着,全出乎他的意料,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

接着是一阵沉默。

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

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她突然说。

行,行。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地说,伸手去掏皮夹子。

她急促地瞅了一眼正在屋里踱步的副典狱长。

当着他的面别给,等他走开了再给,要不然会被他拿走的。

等副典狱长一转过身去,聂赫留朵夫就掏出皮夹子,但他还没来得及把十卢布钞票递给地,副典狱长又转过身来,脸对着他们。他把钞票团在手心里。

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

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他心里这样想。

不过,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

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了。

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他现在对她的这种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其中不带丝毫私心。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

这时候,探监的人纷纷出去。副典狱长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说探望的时间结束了。玛丝洛娃站起来,顺从地等待人家把她带回牢房。

再见,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说,可是,您看,现在没时间了。聂赫留朵夫说着伸出一只手。我还要来的。

话好像都已说了……

她伸出一只手,但是没有同他握。

不,我要设法找个可以说话的地方再同您见面,我还有些非常重要的话要对您说。聂赫留朵夫说。

好的,那您就来吧。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

您对我来说比妹妹还亲哪!聂赫留朵夫说。

真怪!她又说了一遍,接着摇摇头,向铁栅栏那边走去。

文本二:

心灵辩证法是车尔尼雪夫斯基评价托尔斯泰创作时,对他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艺术手法,所提出的精辟论断。他说托尔斯泰伯爵最感兴趣的,却是心理过程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用一个特定的术语来表达就是心灵的辩证法。也就是说,心灵辩证法常常将人物放在特定的矛盾处境中,通过艺术手法细细展现人物心灵的辩证发展过程。

心理矛盾既是人的心灵运动的一种主要形态,又是心灵运动的内在动力。所以,托翁首先特别注意描写人物的心理矛盾。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法庭相遇之后,思想冲突激化,面临同邪恶的决战,同自我的决战,同本阶级的决战。托翁就精细入微地描写了交织在他内心的错纵复杂的矛盾:他意识到自己有罪,怕罪恶披露,却又故作镇静,若无其事地坐在法庭上,把一条腿架在另一条腿上,摆弄着他的夹鼻眼镜

总之,在表现人物心灵运动的现实主义艺术中,托尔斯泰无疑是超越前人,并使后人景仰的艺术大师。

(选自屈骥明《<复活>中的心灵辩证法》,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聂赫留朵夫刚见到玛丝洛娃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但随即决定用“您”,表现他对玛丝洛娃由衷的尊敬,同时说明他内心的犹豫不决。
B.从“那事早完了”“没有什么罪可赎的”等表述可知,玛斯洛娃已经不计前嫌,原谅了聂赫留朵夫。
C.当问起玛斯洛娃为他生下的那个孩子时,聂赫留朵夫“感到脸红了”,此时,他的内心交织着怜悯、愤恨、内疚、羞耻多种情感。
D.“您对我来说比妹妹还亲呢”,说明聂赫留朵夫从内心对玛丝洛娃的感情开始由爱情向亲情转变,标志了他的人性开始“复活”。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聂赫留朵夫内心“兽性的我”与“精神的我”的对话,充分展示了聂赫留朵夫的内心陷入矛盾中,斗争激烈。
B.小说以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为明线,以双方恩怨情仇为暗线,双线交错,为读者展现了一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场景。
C.小说不仅使用大量的对话描写,或细化了故事发展,或延缓了叙事进程,还插写典狱长的介入,增加了波澜,延缓了叙事节奏。
D.“聂赫留朵夫”是列夫·托尔斯泰好几部作品的主人公。这篇小说中的他心存善念,深陷于心灵的激烈矛盾中,是作者精神上艰难探索的艺术记录。
3.小说中聂赫留朵夫的“复活”主要是其精神的复活,请简要概括其精神复活的过程。
4.请结合文本二,分析聂赫留朵夫面对玛斯洛娃要钱的情节,作者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展现了他怎样的心灵辩证发展过程。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阴森森的监狱,门前站着岗哨,门口点着风灯,尽管蒙着一层洁白的雪幕,使大门、屋顶和墙壁都显出一片雪白,尽管监狱正面一排排窗子灯火通明,它给聂赫留朵夫的印象却比早晨更加阴森。

“我要生活,我要家庭、孩子,我要过人的生活。”当卡秋莎没有抬起眼睛,快步走进房间里时,聂赫留朵夫头脑里掠过这样的念头。

他站起来,迎着她走了几步。他觉得她的脸色严肃而痛苦,就像上次她责备他时那样。她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她的手指痉挛地卷着衣服的边。她一会儿对他望望,一会儿垂下眼睛。

“减刑批准了,您知道吗?”聂赫留朵夫说。

“知道了,看守告诉我了。”

“这样,只要等公文一到,您高兴住哪里去就可以住哪里去了。让我们来考虑一下……”

她赶紧打断他的话:“我有什么可考虑的?西蒙松到哪里,我就跟他到哪里。”

她尽管十分激动,却抬起眼睛来瞧着聂赫留朵夫,这两句话说得又快又清楚,仿佛事先准备好似的。

“哦,是这样!”聂赫留朵夫说。

“嗯,德米特里·伊凡内奇,倘若他要跟我一块儿生活,”她发觉说溜了嘴,连忙住口,然后纠正自己的话说,“倘若他要我待在他身边,我还能有什么更好的指望呢?我应该认为这是我的福气。我还图个什么呢?……”

“也许她真的爱上西蒙松,根本不要我为她做什么牺牲;也许她仍旧爱我,拒绝我是为了我好,不惜破釜沉舟,把自己的命运同西蒙松结合在一起。二者必居其一。”聂赫留朵夫想,不禁感到害臊。他觉得自己脸红了。

“要是您爱他……”他说。

“什么爱不爱的!那一套我早已丢掉了。不过,西蒙松这人确实和别人不同。”

“是啊,那当然,”聂赫留朵夫又说。“他是个非常出色的人,我想……”

她又打断他的话,仿佛生怕他说出什么不得体的话,或者生怕她来不及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嗯,德米特里·伊凡内奇,要是我做的不合您的心意,那您就原谅我吧,”她用她那斜睨的目光神秘地瞧着他的眼睛,说,“嗯,看来只好这样办了。您自己也得生活呀。”

她说的正好是他刚才所想的,但此刻他已不这样想,他的思想和感情已完全变了。他不仅感到害臊,而且感到惋惜,惋惜他从此失去了她。

“我真没料到会这样。”他说。

“您何必再待在这儿受罪呢?您受罪也受得够了。”她说,怪样地微微一笑。

“我并没有受罪,我过得挺好。要是可能的话,我还愿意为您出力呢。”

“我们,”她说“我们”两个字时对聂赫留朵夫瞅了一眼,“我们什么也不需要。您为我出的力已经够多了。要不是您……”她想说些什么,可是声音发抖了。

“您不用谢我,不用。”聂赫留朵夫说。

“何必算账呢?我们的账上帝会算的。”她说,那双乌黑的眼睛泪光闪闪。

“您是个多好的女人哪!”他说。

“我好?”她含着眼泪说,凄苦的微笑使她容光焕发。

“您好了吗?”这时英国人问。

“马上就好。”聂赫留朵夫回答。接着他向卡秋莎打听克雷里卓夫的情况。

她强自镇定下来,平静地把她所知道的情况告诉他:克雷里卓夫路上身体很虚弱,一到这里就被送进医院。谢基尼娜很不放心,要求到医院去照顾他,可是没有获得准许。

“那么我该走了吧?”她发现英国人在等聂赫留朵夫,就说。

“我现在不同您告别,我还要跟您见面的。”聂赫留朵夫说。

“请您原谅。”她说,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他们的目光相遇了。从她古怪的斜睨的眼神里,从她说“请您原谅”而不说“那么我们分手了”时伤感的微笑中,聂赫留朵夫明白,她作出决定的原因是后一种。她爱他,认为自己同他结合,就会毁掉他的一生,而她跟西蒙松一起走开,就可以使他恢复自由。现在她由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而感到高兴,同时又由于要跟他分手而觉得惆怅。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篇聂赫留朵夫见到玛丝洛娃后提议“让我们考虑一下……”,既能看出他为玛丝洛娃获得减刑而感到高兴,同时也憧憬着能和玛丝洛娃一起生活的美好未来。
B.玛丝洛娃拒绝聂赫留朵夫时,发现说溜了嘴,而后又纠正自己的话,能看出玛丝洛娃对西蒙松和聂赫留朵夫两人的感情深度是不一样的。
C.因为恨而拒绝聂赫留朵夫的求婚和因为爱而拒绝聂赫留朵夫的求婚,体现了玛丝洛娃的精神上天翻地覆的变化。
D.当聂赫留朵夫赞美玛丝洛娃“您是个多好的女人哪”时,玛丝洛娃露出凄苦的微笑,表示她完全不认同他说的话,本质上她自认为并不是个好女人。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口点着风灯”“监狱正面一排排窗子灯火通明”等环境描写,反衬了监狱的阴森,与聂赫留多夫的内心世界相互映衬,表现了他当时内心的紧张与不知所措。
B.小说在描述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会面场景时,主要借助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既深入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有力地推动了情节发展。
C.“古怪的斜睨的眼神”运用神态描写,表现出了玛丝洛娃出于对聂赫留多夫的爱和保护,而选择了西蒙松之后的一种既高兴又惆怅的复杂心理。
D.小说构思不落俗套,结尾部分耐人寻味,作者最终没有告诉我们聂赫留多夫将走到什么样的路上去,引发读者思考,推想人物的未来命运。
3.在这场最后的道别中,玛丝洛娃的内心是丰富而复杂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小说一开始的结局是男女主人公捐弃前嫌,终成眷属,后来改成玛斯洛娃离开聂赫留朵夫选择了西蒙松。你认为哪一种好,请结合文本谈一谈你的看法。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劳动、死亡和疾病

【俄】列夫·托尔斯泰

这是一个流传在南美洲印第安人中间的故事。

那里的人们说,上帝最初造人时,不是非要他们劳动不可的。他们既不需要房屋,也不需要衣食。他们都能活到百岁而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疾病。

过了一段时间,上帝想去看看人们生活得怎样,他看到的是人们生活得并不幸福,而且互相争吵,只顾自己,不仅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反而诅咒起生活来。

此时,上帝对自己说:“这是因为他们都能独立生活的缘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上帝做了重新安排:人们要活下去,就不能不劳动;为了避免受冻挨饿,人们就不得不建造房屋、耕种谷物。

“劳动会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上帝心想,“要是他们不合作就造不了工具,伐不了树,盖不了房子,种不了地也收不了庄稼,纺不了纱,织不了布也做不了衣服。”

过了一些时候,上帝又来查看人间的生活情形,看看他们现在是否幸福了。

可是他发现,人们生活得比以前更糟了。他们在一起劳动是出于不得已,而且也不是大家全在一起,而是一伙一伙的。每一伙都想把另一伙的活儿抢去干。他们互相倾轧,把精力和时间都浪费在争斗之中了,所以他们的生活还不如从前。

上帝看到自己的安排并没有使人们的生活好起来,于是便决定让人们都不知道自己的死期,人们随时都会死亡,并向他们宣布了这一安排。

“要是人们知道自己随时都会死亡,”上帝心想,“也许就不会为争夺那些身外之物而浪费自己的年华了。”

但是事情还是与上帝的意愿相反,当他再次来视察时,发现人们的生活还是同以前一样不幸。

那些强有力的人,利用人随时会死的事实,降服了一些软弱无力的人,杀掉一些,用死亡去威胁另一些。结果,强者及其后代都不劳动,闲得百无聊赖,而弱者则不得不拼死劳动,终生不得休息,两种人互相害怕,彼此憎恨,人的生活变得更加不快活了。

看到这种情况,上帝决定用一种补救方法,他把千奇百怪的病魔打发到人间,上帝认为,当人们都受到疾病威胁时,他们就会懂得,强者应该怜悯并帮助那些弱者。

当上帝再次回来查看人们有了得病危险以后的生活情形时,他看到人们的生活甚至比以前更糟了。上帝的本意是要让疾病使人们能够互相同情关照,岂不知,如今疾病,反使人们陷入更大的分裂。那些强壮得足以强迫别人劳动的人,得病时就强迫他们来侍候自己,但临到别人生病时,他们就置之不理。那些被迫劳动、在别人生病时又得去侍候他们的弱者,其劳累程度便可想而知了,他们有了病就只能听天由命。为了不使病人影响健康人的精神状态,人们把病人和健康人的住宅远远分开。其实健康人的同情本来是会使那些可怜的病人的心情快活起来的,这些病人只好待在他们的房子里受煎熬,死在那里。那些雇来看护他们的人,不仅没有热情,反而还厌恶他们。此外,人们还认为有许多,病是传染的,由于害怕传染,他们不仅躲着患者,甚至把自己同照看病人的人都隔离开来。

上帝自言自语道:“如果连这样都不能使人们懂得他们的幸福所在,那就是咎由自取。”于是,他撇下人们不管了。

过了许久,人们逐渐明白,他们是应该而且也是可以过得幸福的。只是到了近代,才有少数的人懂得,劳动不应该成为人生中的苦差事,也不应该认为是服苦役,而应该是使所有人联合起来的共同事业。他们开始懂得,死亡时刻威胁着每个人,人类唯一合乎理性的事,就是在团结和友爱中度过有生之年的每一分钟。他们也开始懂得,疾病不应该把人们分开,恰恰相反,它应该为人类相爱提供机会。

(选自《世界微型小说佳作选》,春风文艺出版社)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语言简单质朴,情节多有起伏,层层推进,揭示出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引人深思。
B.对比、反语手法在鲁迅的《拿来主义》中有集中体现,本文也多处运用这两种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讽刺和批判力度。
C.“上帝心想”“上帝认为”等语句在文中多次出现,以上帝的心理活动来推动情节发展,构思巧妙。
D.本文看似虚构,实则有很强的现实性,是现实生活中人性及社会性的缩影,这很好地诠释了“文学是生活的浓缩’’这一观点。
2.有人认为,本文尾段显得赘余,你认为呢?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3.本文作为寓言体微型小说,艺术特色鲜明,试简析其中特色。
2021-03-13更新 | 430次组卷 | 7卷引用:湘豫2020-2021学年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