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言文翻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宛人卓茂,宽仁恭爱,恬荡乐道,雅实不为华貌,行己在于清浊之间,自束发至白首,与人未尝有争竞,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哀、平间为密令,视民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民亲爱,不忍欺之。民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民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民曰:“窃闻贤明之君,使民不畏吏,吏不取民。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民矣!凡人所以群居不乱,异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礼义,知相敬事也。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吏固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民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民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治事自若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及王莽居,以病免归。上即位,先访求茂,茂时年七十馀。甲申,诏曰:“夫名冠天下,当受天下重赏。今以茂为太傅,封褒德侯。”

臣光曰:“孔子称‘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是以舜举皋陶,汤举伊尹,而不仁者远,有德故也。光武即位之初,群雄竞逐,四海鼎沸,彼摧坚陷敌之人,权略诡塞之士,方见重于世,而独能取忠厚之臣,旌循良之吏,拔于草莱之中,实诸群公之首,宜其光复旧物,享祚久长,盖由知所先务而得其本原故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四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民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治事自若
B.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民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治事自若
C.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民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治事自若
D.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民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治事自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束发,古代男孩子一般在15岁束发,表示该学各种技艺了,如《项脊轩志》中“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B.迁,文中指升职。古代表示官员官职变化常用“迁”,“左迁”表示降职,如《琵琶行(并序)》中“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C.摄,文中是辅助、帮助的意思。古代有国君年幼,让勋贵辅助治理国家的例子,这就是大家所说的摄政。
D.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为国君的辅佐大臣或者帝王老师,东汉以后,历代都有设置,多为虚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卓茂为人宽厚谦恭。他从15岁束发一直到老年。都不与他人争短长,所以,乡人和朋友们都很敬重,仰慕他。
B.卓茂为官,爱民如子。他在哀、平年间做密县县令,推行仁政善政教化,当地百姓下属官吏和百姓都热爱亲近他。
C.卓茂爱惜保护下级。曾有蜀地的百姓告发他的下属收受贿赂。卓茂问清原委,用大义人情教训刁民保护了下级。
D.司马光借卓茂的事迹,赞颂了汉哀帝、汉平帝,善于启用厚道之人,用以教化百姓,所以才能仁政大行长治久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吏固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
(2)宜其光复旧物,享祚久长,盖由知所先务而得其本原故也。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国孰虑之。”应侯以闻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太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度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昭王大怒,欲听其自杀也。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

歇至楚三月,楚顷襄王卒,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后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并献淮北十二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

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

……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

(选自《史记·春申君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B.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C.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D.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国:古代官名,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设此官职,为百官之长。后为宰相的尊称。
B.春申君:黄歇,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C.元年:在古代,多指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考烈王元年就是指考烈王即位的第一年。
D.江东:泛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右,故江东又称江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歇对当时秦楚两国的局势观察得非常透彻,他游说秦国相国应侯,在应侯的帮助下,黄歇里应外合,与太子完一起返回楚国。
B.使者为太子驾车回国后,黄歇就守在屋中,称太子生病不见客。估计太子走远且秦兵追赶不上后,他才对秦王道出实情。
C.太子登基时,作为奖赏,将江东地区封给春申君,春申君就在吴国故都修建城堡,把它们作为自己的都邑。
D.春申君、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都礼贤下士,招徕宾客,互相争夺贤士,来辅助君王,掌握国政。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
(2)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
15-16高二上·吉林延边·期末
3 .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
B.而前驱负:背,用背驮东西
C.梁君臣之首函:匣子,此处是动词
D.天下之豪杰举:列举
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尔无忘乃父之志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
C.方其系燕父子组愿十五城请易璧
D.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用后唐庄宗由盛转衰的事例加以论证,再进一步得出结论。
B.作者用对比手法描述庄宗事例,“方其……可谓壮哉”极言庄宗志得意满,为下文张本;“及仇雠已灭……何其衰也”与先前形成强烈反差,印象深刻。
C.文章用庄宗“得与失”“盛与衰”的内容作为立论的历史根据,引史评史,就史论事,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客观分析、评论。
D.文章题目是“伶官传序”,表面写伶人,实际上是通过回顾庄宗的事例,强化对“人事”的认识,可以说是一篇单纯记述庄宗的传记作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016-11-18更新 | 208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