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文阅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8-9高三上·上海崇明·期中
1 .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按志者,记也;铭者,名也。古之人有德善功烈可名于世,殁则后人为之铸器以铭,而俾传于无穷。至汉,杜子夏始勒文埋墓侧,遂有墓志,后人因之。盖于葬时述其人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卒葬年月,与其子孙之大略,勒石加盖,埋于圹前三尺之地,以为异时陵谷变迁之防,而谓之志铭;其用意深远,而于古意无害也。迨夫末流,乃有假手文士,以谓可以信今传后,而润饰太过者,亦往往有之,则其文虽同,而意斯异矣。然使正人秉笔,必不肯徇人以情也。

为人作墓志铭,不填事迹,则求者不甘;多填事迹,则见者不信。其至无可称述,不得已转抄汇语及众家刻本以应之,譬如传神写照,向死人面上脱稿,已不克肖,况写路人形貌乎?吾愿世人生前行些好事,做个好人,勿令作者铭者执笔踌躇,代为遮盖也。

1.写出下列两个“之”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1)甲文“殁则后人为之铸器以铭”中的“之”,指代的是_________
(2)乙文“不得已转抄汇语及众家刻本以应之”中的“之”,指代的是_____
2.从甲文看,墓志铭“用意深远”在于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3.从乙文看,让“作铭者执笔踌躇”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4.甲、乙两文的写作意图不尽相同,甲文主要是用来_______________;乙文主要是用来__________
2020-08-2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适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来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顾瞻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把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鸣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鸣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殓不凭其棺,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馀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大待其嫁如此而已。

(节选自韩愈《祭十二郎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再变矣                  凡:一共
B.吾妻来               归:女子出嫁
C.得软脚病               比:等到
D.不临其穴               窆:下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客逾                                 则待终丧取以来
B.娘指叩门扉曰                           可守待终丧
C.儿成,则可待乎                      一在天之涯
D.后六年,吾妻死                    然乎?其不然乎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A.先是庭中通南北为B.东犬西
C.汝去年D.其竟以此而其生乎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写母亲听到大姐“而泣”时,用手指轻轻叩打南阁子的门扉说:“儿寒乎?儿食乎?“极普通的动作描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生动地抒写了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之情,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倍感真切。
B.甲文写先问儿、祖母送、亡妻学书善于捕捉生活细节,将内心的悼亡之情思念之意、刻骨之思表达得淋滴尽致,可谓情无限意无穷。
C.乙文中对十二部死亡的日期说法不一,大概是东野的使者没有向十二的家人问明日期,耿兰报丧时也没有告诉日期,于是,作者推测东野是给我写信时才去问使者,使者就详细地说了个日期来应付他。
D.乙文从“鸣呼!汝病吾不知时至“彼苍者天,易其有极”,一句紧接一句,一字紧接一字,顿足胸,呼天抢地,痛悔之气贯注,悲痛之情发展到最高点。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馀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2)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
2019-03-1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浙江省台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东轩记

苏辙(宋)

①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滥。既至,盐酒税治舍,水患尤甚。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厅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

②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心其害于学故也。

③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 !

④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有删改)

1.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
2.对第②段举颜回一例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达对颜回安于困顿、清贫自守行为的困惑。
B.揭示做官忙碌奔波的处境会妨害学道的道理。
C.对比作者疲累的现状,强调精神之乐的可贵。
D.表达对颜回自以为乐的生活态度的难以苟同。
3.简析第③段“嗟夫”一词在构思上的作用。
4.简析第③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沉湎于物质的享乐,会堵塞住士人追求大道的进程。
B.求道者认为天地的大小和个体的死生是最重要的事。
C.臻于求道之境,可以无视境遇困窘而内心超然旷达。
D.官场奔波疲乏,让作者放低心态完全是不可能的事。
5.结合全文,分析第④段画线句丰富的情感内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