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文阅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

材料一: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舞幽壑之潜蛟,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选自《赤壁赋》)

材料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选自《短歌行》)

1.下面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绝如       缕:细丝
B.孤舟之嫠妇       泣:使……哭泣
C.顺流而       东:向东
D.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享有
2.下面加点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扣舷歌之
A.侣鱼虾友麋鹿B.锲舍之,朽木不折
C.惑不从师D.倚歌和之
3.下面关于文体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B.格律诗按照句数,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分为五言和七言,《登高》从体裁上分是一首典型的七言绝句,每联对仗,句法严谨。
C.歌行体,古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富于变化,《短歌行》《琵琶行》《梦游天姥吟留别》都属于歌行体。
D.词,又名“曲子词”“长短句”,一般按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声声慢》属于中调。
4.下面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石苍黑色,多平方B.小学而大遗
C.人生几何D.杯盘狼籍
5.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赋》第一段写作者与友人夜游赤壁的情景。这一段侧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以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俱佳。
B.《赤壁赋》第二段写作者饮酒纵歌的欢乐和客人箫声的悲凉。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陡转,由乐入悲,文气随之跌宕。
C.《赤壁赋》第三段“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这也是作者借“客”之口表露自己思想中消极的方面。主客问答,使文章的思想情感跌入低谷。
D.《赤壁赋》第四段是苏子针对客之人生短促无常的感慨抒发自己的见解,表达了作者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且不把问题绝对化。
6.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纵使小船漂来漂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B.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蜉蝣寄居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粒米。
C.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我知道这是不可能轻易得到的,因而只能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中。
D.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永不复返,而并没有流去;月亮像那样时圆时缺,却终究没有增减的变化。
7.下面对《短歌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八句,作者似乎是在抒个人之情,实际上却是在提醒贤才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逝,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他那里施展抱负。
B.“青青子衿……鼓瑟吹笙”前四句引自《诗经·郑风·子衿》,后四句引自《诗经·小雅·鹿鸣》,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
C.“明明如月……心念旧恩”主要讲了两层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前四句讲愁,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照应第二个八句。
D.最后四句画龙点睛,点明了此诗的主题:希望人才都来归顺,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运用比喻、典故表达了自己求贤不懈的耿耿赤忱。
2024-03-0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

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我特需此核作种。于是掬梨大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镵,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渖,道士接浸坎上。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方断。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

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俵散皆己物也。又细视车上一把亡,是新凿断者。心大愤恨,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把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然

异史氏曰:乡人愦愦,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每见乡中称素丰者,良朋乞米,则怫然,且计曰:‘是数日之资也。’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又计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及至淫博迷心,则顷囊不吝;刀锯临颈,则赎命不遑。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

(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种梨》)


【注】①喋聒:谓多言扰耳。②镵(chán):一种柄长而弯曲的掘土工具。③沸渖(shěn):滚开的汁水。④攒视:围观。⑤勾萌:草木的嫩芽。⑥俵散(biào sàn):散发,分发。⑦粲然:露齿而笑的样子。⑧怫(fú)然:忿怒的样子。
1.下列对文中西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B.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C.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D.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士,信奉儒家学说并修习儒术的生徒。他们唯儒是崇,传道授业,故称道士。
B.老衲,年老的僧人,亦为老僧的自称,也有借用于道士的。文中指道士的自称。
C.拥保,被雇佣的人,该词在此文段中指店铺里被雇佣的伙计,相当于“店小二”。
D.异史氏,蒲松龄自称。《聊斋志异》里记有许多怪异的事,不同于正史,故称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下人在街市上卖梨,一个衣衫褴褛的道士向他讨一颗梨吃,他很愤怒,不但不舍得给梨,还对道士叱责辱骂进行驱赶。
B.有人给道士买了一个梨,道士吃完种下梨核,过了一会儿,便长出一棵梨树,开花结果。他请大家吃完梨后砍倒梨树而去。
C.道士离去后,卖梨人发现自己车上的梨全被周围人抢光了,车子的一个车把手也被凿断,方才明白事情始末,非常气愤。
D.异史氏评论:有的乡中富人对于危难之人斤斤计较,不予救济,而为了一己私利,却舍尽家财,跟卖梨人做法大同小异。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渖,道士接浸坎上。
(2)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
5.这则故事(不包括评论部分)表现了怎样的道理?

3 .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弟子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臣闻之,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除去之。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节选自《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海不细流                    择:同“释”,舍弃
B.四时美,鬼神降福          充:充实
C.藉寇兵而盗粮                 赍:送给、付与
D.除去之                           蠲:免除、除去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帝三王,“五帝”在《史记·五帝本纪》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国君,即夏禹、商汤和周文王。
B.黔首,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平民的称呼。黔亦黎,黑也。因平民白姓以黑巾覆头,故称“黔首”。秦始皇时期开始作为官方辞令使用,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等同。
C.黥刑,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肉刑,又名墨刑、刺字,就是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标志,以后再也擦洗不掉。
D.分封制是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和人民作为赏赐分封给功臣、王室子弟、古代帝王的后代或者宗室的一种统治手段,然后在所封地区组成诸侯国、封国或者藩地,这些诸侯或者藩王在当地就享有了一定的统治权,但他们要服从“天子”的命令。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运用比喻、事例,对比从理论上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与害,纳客就能无敌于天下,逐客则是削弱了自己,资助了敌人。
B.第二段分析如果秦国驱逐愿意效忠秦国的人才,就会危害秦国。这一段照应上段所论证的逐客是束约了自己而资助了敌人的道理。
C.文章以利劝之,以害怵之,紧紧抓住了秦王的心,深深击中其要害,使秦王顺理成章地接纳其意见,并收回逐客令。
D.齐人淳于越进谏,请求秦始皇向古人学习分封子弟功臣。李斯抓住此机会促成秦始皇清除、焚烧了诸子百家著作。
4.选文体现了李斯怎样的人才观?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2021-07-13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孟子)曰: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②王(齐宣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③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④王笑而不言。

⑤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⑥曰:否,吾不为是也。

⑦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⑧王曰:若是其甚与?

⑨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⑩曰:可得闻与?

⑪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⑫曰:楚人胜。

⑬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⑭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1.下列对描写齐宣王相关言行的语句分析相对恰当的一项是(     
A.“王笑而不言”句传神写出齐宣王被孟子戳中其野心后的尴尬之态。
B.“若是其甚与”句表明齐宣王意识到行霸道的错误并开始反思自己。
C.“可得闻与”句表明齐宣王已经开始接受孟子行仁政的主张和建议。
D.“吾惛”句可以看出齐宣王善于自我批评并完全具备了仁君的品质。
2.赏析第⑬段划线句运用整句的表达效果。
3.选文两次用到“缘木求鱼”的比喻,试分析其作用。
2021-04-28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崇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林冲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的紧。

1.文中划线部分的这些描写体现出林冲的__________________性格。
2.选段中对“风雪”的描写,只寥寥数笔,但作用很大,请你简析它的作用。
2020-11-2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六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白岳游记序

李长蘅

①友人徐声远诗云:“向平五岳无一字,其名亦自垂千秋”,予每读而壮之,举以为游者劝。及遇山水佳处,嗒然无言,有知之而不能以告人者,又自恨才不逮情,则聊举声远之言以自解。乃今读闲孟《白岳游记》而予殆有不能解者焉。

②夫人之情与才,固有兼之如闲孟者。闲孟与余谈,不能胜予,而所不能言者,闲孟之笔皆足以发之,其才真有过我者矣。往时与亲泊真州,风涛际天,喷薄万里,予低回留江口不去,而闲孟顾欲入城,一观其土风民俗之盛。盖闲孟之不能忘情于世如此。故其为纪游之语,不尽得之于山水,而遇事辄发,纵横古今,其磈磊骚屑之意,亦可以想见矣。

③予尝再游武林,无一语纪其胜;白岳吾故土,先人坟墓在□。冉冉逾壮,而不得一往,闲孟乃能先之,又其所著撰若此,予甚妨且愧焉。虽然,吾闻黄山三十六峰,插青天而垂旷野,其胜在白岳之上,闲孟游齐云而不能兼有黄山,又至武林,出没于灵隐天竺之间,而不得一参云栖,此皆闲孟未了公案,闲孟倘有意乎?予请执笔而从闲孟之后矣。乙竹醉日。

1.第①段的作用是________
2.填入第③段□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A.矣B.哉C.焉D.也
3.结尾写到名山名寺,首尾巧妙照应,试加以分析。
4.文章反复拿“我”与闲孟作对比,极具表现力,请加以评析。
2020-08-2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9高三上·上海崇明·期中
7 .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按志者,记也;铭者,名也。古之人有德善功烈可名于世,殁则后人为之铸器以铭,而俾传于无穷。至汉,杜子夏始勒文埋墓侧,遂有墓志,后人因之。盖于葬时述其人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卒葬年月,与其子孙之大略,勒石加盖,埋于圹前三尺之地,以为异时陵谷变迁之防,而谓之志铭;其用意深远,而于古意无害也。迨夫末流,乃有假手文士,以谓可以信今传后,而润饰太过者,亦往往有之,则其文虽同,而意斯异矣。然使正人秉笔,必不肯徇人以情也。

为人作墓志铭,不填事迹,则求者不甘;多填事迹,则见者不信。其至无可称述,不得已转抄汇语及众家刻本以应之,譬如传神写照,向死人面上脱稿,已不克肖,况写路人形貌乎?吾愿世人生前行些好事,做个好人,勿令作者铭者执笔踌躇,代为遮盖也。

1.写出下列两个“之”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1)甲文“殁则后人为之铸器以铭”中的“之”,指代的是_________
(2)乙文“不得已转抄汇语及众家刻本以应之”中的“之”,指代的是_____
2.从甲文看,墓志铭“用意深远”在于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3.从乙文看,让“作铭者执笔踌躇”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4.甲、乙两文的写作意图不尽相同,甲文主要是用来_______________;乙文主要是用来__________
2020-08-2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1-12高二上·上海·期中
8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前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七月既望                        (2)举酒              
(3)纵一苇之所                     (4)江陵              
2.补出文中两处空格的句子:
3.选出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     
A.寄蜉蝣天地          天下之水,莫大
B.其声呜呜             于是焉河伯欣自喜
C.夫险远则游者众            余与四人拥火
D.不知何时止不盈            扣舷歌之
4.选出加点词活用类型与“侣鱼虾而友麋鹿”中“友”相同的一项:(     
A.幽壑之潜蛟
B.顺流而
C.其下平旷,有泉
D.且夫我尝闻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5.翻译句子: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第2段划线句描写了洞箫的声音,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2020-08-1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理工大学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槎墩记

[明]吴廷翰

①槎①墩在小百万湖中。己亥,既家湖上,而墩遂当堂前。小舟径渡,坐卧终日,以为足以休老。架木而亭其中,四隅亦缘树结茅,如亭环列。以柳若干株为巷,冬青六为门,蕉二为台,水荆、木槿之类杂蔽为垣,芙蓉为屏。墩之名曰槎亭。水月、云霞、风雪、烟雨,槎之所有也。晓日、晚霞、雨笠、风帆,以助四时之景者,槎之所见□。

②【甲】曰:夫槎之为物也,引之以牵则进,鼓之以浮则游,然而可泊焉。【乙】夫动也而能静者乎!既骇之以风涛,或啮之以蛟龙,然而不犯焉。【丙】夫险也而能夷者乎!放之可以达四海,溯之可以致万里,然而能返焉。【丁】夫远也而能近者乎!

③予以微名飘逐流浪于外,其历夷微之域,犯谗惧之厄,盖屡矣。既困而归,潜形屏足,乃卒得栖泊于此,以偃仰游泳于一泓之间,庶几终身可以免惊覆之患。夫近而不能远,夷而不能险,静而不能动,则槎之用不行。然远不可近,险不可夷,动不可静,则槎之体不全。夫物也,而道存乎其间,则予之所托以终身者。

(选自[明]吴廷翰著,容肇祖点校《吴廷翰集》,中华书局出版)


[注]①槎:chá,木筏。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内的虚词是(     )。
A.焉B.哉C.也D.矣
2.对第①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小百万湖湖畔安家定居,门前对着土墩,风景佳妙。
B.湖上小舟往还,如桃源盛境,但作者身处江湖仍不忘其君。
C.柳树、冬青、芭蕉、水荆、木槿、芙蓉围拱了作者的房子。
D.风水雪月、晓日晚霞、风帆雨笠,组成了槎墩四时的景致。
3.将“或谓‘墩何取于槎而名之’”还原到第②段中,正确的选择是(     
A.放到【甲】处B.放到【乙】处
C.放到【丙】处D.放到【丁】处
4.第②段写“槎”的特点是________
5.本文先描写“槎”的形制,再结合自己的经历讨论“存乎其间”的“道”,衔接自然,试对此进行评析。
2020-07-10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论梁元帝读书

[明]王夫之

①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有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于帝哉?”此非知读书者之言也。帝之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取帝之所撰著而观之,搜索骈丽,攒集影迹①,以夸博记者,非破万卷而不能。于其时也,君父悬命于逆贼,宗社垂丝于割裂,而晨览夕披,疲役于此,义不能振,机不能乘,则与六博投琼②、耽酒渔色也,又何以异哉?夫人心一有所倚,        圣贤之训典,足以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得纤曲而忘大义,迷影迹而失微言,且为大惑之资也,况百家小道,取青妃白③之区区者乎?

②呜呼! 岂徒元帝之不仁,而读书止以导淫哉?宋末胡元之世,名为儒者,数《五经》《语》《孟》文字之多少而总记之,辨章句合离呼应之形声而比拟之。饱食终日,以役役于无益之较订,而发为文章,侈筋脉排偶以为工,于身心何与耶? 于伦物何与耶? 于政教何与耶?其穷也,以教而锢人之子弟;其达也,以执而误人之国家;则亦与元帝之兵临城下而讲《老子》者奚别哉?故程子斥谢上蔡之玩物丧志④,有所玩者,未有不丧者也。

(节选自《读通鉴论》,有删节)


【注】①影迹:指史实、典故,或金石文献。②六博投琼:古代博戏名。③取青妃白:指卖弄文字技巧。④程子斥谢上蔡之玩物丧志:程门弟子谢良佐录五经语作一册,程颢见之,谓曰“玩物丧志”。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可填入第①段划线处的虚词是(     
A.而B.则C.因D.以
3.对第①段论证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批判元帝的愚昧,肯定“读书万卷”的价值,论证角度全面。
B.指出元帝所标榜的“读书万卷”的夸张不实,驳论针对性强。
C.以元帝所撰著的作品的特点推论其读书心态,论据典型适切。
D.借引他人评价和举赌博事例,剖析元帝之过,论证方法多样。
4.本文“题小而旨意宏深”,请对此加以赏析。
2020-06-16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