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时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村旅游的火热,是消费升级不断加快的生动体现。2020年国庆中秋假期,某旅游出行服务平台数据上的乡村民宿订单量同比增长68%。某旅行玩乐平台数据显示,由于需求旺盛,当前国内民宿客单价较去年同期提高32%,“当地游”的客单价也较去年同期提高31%。这些年,随着人们观念转变,旅游已从单一的观光行为,转变为集欣赏风景、健身休闲、文化娱乐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型度假服务。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凸显,自驾游、自助游、家庭定制游等旅游产品受到欢迎,为个性特点鲜明、体验互动感强、文化内涵丰富的乡村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还处在发展初期,存在规模偏小、缺乏特色、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有的地方乡村旅游季节性比较明显,旅游内容大多局限在采摘、钓鱼、烧烤等,旅游形式比较单一,不容易吸引回头客;有的地方缺少品牌意识,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为此,亟须加强引导协调,统筹安排,把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乡村旅游的本质是休闲游。各地应从全域视角整合乡村文化资源,推动解决好乡村旅游中存在的出行难、停车难、如厕难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培育核心竞争力,优化乡村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旅游体验。

各地乡村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把乡土风貌、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地方特色,培育特色产品。还要针对消费升级特点,运用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延伸乡村旅游内涵,提升竞争力。比如,现在南京、成都等城市周边的一些乡村挖掘夜经济潜力,发力乡村夜游,适时推出美食节、灯光节等旅游活动,为游客提供了新鲜的旅游体验。

多姿多彩的乡村田园与现代繁华都市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期待相关部门和地方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产品供给,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推动乡村旅游持续较快发展。

(摘编自杜海涛《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人民日报》20201028日)

材料二:

乡村旅游具有行程少、时间短、方式灵活等特点。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乡村旅游已超越传统农家乐形式,逐渐向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复合型转变。

乡村良好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越来越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吸引点,自然观光、亲子陪伴、健康养生、休闲度假、身心放松等需求不断增长,催生了特色民宿、夜间游览、文化体验、主题研学、康养旅居等产品和项目的开发。

乡村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经常性的休闲活动,涌现出一批特色民俗村、田园休闲农庄、农业科技园、传统古村落、艺术小镇等。有的地方推行“一村一品”的差异化发展策略,深挖内涵,精心设计,打造精品。

乡村旅游正从过去的一个个点、一个个村,扩展为一个个片区、一条条特色旅游带。如今,乡村旅游发展往往以一个重点村为核心,联合周边景区、行政村、自然村,打造集考察研学、参观游览、休闲娱乐、商务会议、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休闲目的地。

经过多年的发展,乡村旅游已经从农家乐、采摘园等单一业态,转向多业态全产业链经营,实现创意设计、资源开发、餐饮住宿、文创商品、特色农产品销售、网络社交互动等全产业链运营。投资主体也日趋多元,既有农户个体或合伙经营,也有村集体投资经营,一些较有实力的企业也积极介入乡村旅游开发。

当前,乡村旅游产品类型不断增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给游客带来个性化、多样化的体验,提升了乡村旅游发展质量,从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摘编自王珂《乡村旅游越来越红火》,《人民日报》20201028日)

材料三:

近些年,乡村旅游伴随着深化农村改革的步伐开始兴旺起来,领略田园风光、品尝农家美味、感受自然归真变成了一种时尚。然而更多的人在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之下,却开始慢慢淡忘乡村旅游背后乡村文化的低速跟进。我们应该看到乡村旅游的基础在乡村文化,不能忽视乡村文化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反作用,而这种反作用要远远比单纯的构造产业链更值得重视和关注。因此,二者的关系值得我们去深思。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土壤。即使现在有的地方互相争抢与历史名人相关的景点、文物等,甚至恶意去修改历史进行包装宣传以博眼球,即使现代化夸张元素的添加和以市场盈利为目的的装点,已经让名满天下的徽居淡去了太多的文化气息,我们也要看到有乡村文化的基础才有乡村旅游发展的可能,无论是在乡村旅游的物质载体上,如文物、建筑等等,还是在乡村旅游的精神载体上,又如回归自然、淳朴厚重等都无不起源于文化自身所带来的意义和价值。

乡村旅游是乡村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二者相互影响。虽然在现实中,过于追求片面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乡村旅游和乡村文化关系断裂的问题,但是政府应当承担起乡村文化的保护责任,认识到乡村旅游背后乡村文化的价值,实现乡村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20年的“双节”期间,国内民宿客单价同比增长约三分之一,这使得我国当下的乡村旅游市场火爆,需求旺盛。
B.单一的旅游形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现在人们更喜欢自助游、家庭定制游等富有特色、个性化的旅游产品。
C.我们发展乡村旅游时要充分注意到乡村经济与乡村文化两者间的关系的协调,尤其要注意双方各自具有的反作用。
D.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核心,政府要引起重视,只要政府措施得当,就可以彻底解决乡村旅游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好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生产方式,为发展个性特点鲜明、体验互动感强、文化内涵丰富的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利契机。
B.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乡村旅游资源遭破坏、规模偏小、缺乏特色等。
C.近几年来,乡村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和复合型旅游产品的打造。
D.目前,有的地方过分注重盈利,恶意修改历史,过度包装宣传,或是加入了一些现代化的夸张元素,损害了当地的文化气息。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复合型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的一项是(     
A.王先生一家人到采摘园摘瓜果蔬菜,体验丰富多彩的农家生活乐趣。
B.刘大姐向游客展示传统民族工艺产品制作过程,提升游客体验感。
C.张大哥既提供餐饮住宿,又销售地方特产,还与顾客进行网络互动。
D.某乡村店铺林立,有面坊、茶坊、豆腐坊等,让人们能感受到明清以来的乡村生活。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某乡村小镇为脱贫致富,特开辟乡村旅游产业,请结合材料向该镇政府提出你的建议。
2021-11-0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枣阳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