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散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霜来秋色浓

陈爱民

①秋天往深处走,霜肯定来。霜来得轻巧,悄无声息。某一个早晨,瓦檐上闪烁着粉粉的光,那就是霜了。节令的抵达是时间发出的号令。霜由水汽凝结,万物染上或深或浅的白华,霜降正像时间的一场仪式。

②霜,只有在晴天里才会生成。霜降霜降,其实,霜是生成的,是集结的,甚至是铺排的。说,是人的心理作用,表明一种空阔、一种自然而然。天气确实更凉了,北方开始大面积冷起来,霜只是把大地和天空拓展得更为苍茫和澄澈而已。经了霜的好多蔬菜和果实,变得甜起来脆起来,比如萝卜、白菜、红薯、柿子、枣儿等等。

③霜在秋夜里喧哗得紧,数着丰收的故事,到早上,就在阳光的宁静中升腾自己。田里到处是白光流淌,稻草垛憨憨的。好多鸟雀混迹于鸡鸭鹅中间,一起收拾收割后漏下的谷粒,它们是一朵朵蹦跳的火焰,也是一簇簇迷离的浪花。等霜全部离开,一沟沟、一冲冲、一垄垄的田,都列着阵,老老实实,规规矩矩。

④五彩缤纷,是山的姿态和行头,虽然有些芜杂,却因了霜的洗涤,显得更加明净。所有的颜色都酣畅到了极致。苦楝的果实和一茎茎的叶,把鹅黄全抖出来了。银杏到底老辣,举重若轻,一树金黄就是一树景观。山毛榉没有服输,褐的底色中生出星星点点。栗树的每一片叶子都写满了阳光的斑斑驳驳。鹅掌楸挺秀的身材棱是棱,角是角。皂角把果实撑得紫黑油亮,叶子和树干有浓浓的烟火色。至于枫树,烈焰飞奔,自有不凡的气势。再看柏和松,葱茏转深翠,更显高洁。不得不承认,时间的霜,是清醒,是砥砺,是温婉,也是旷达。

霜降抢秋,不抢就丢。虽说气候南北差别大,但农事在这个时节没有闲下来。农谚说得明白,霜降见霜,谷米满仓”“霜降快打场,抓紧入库房”“红薯霜降下手收,豆到寒露没等头,等等。这时,湘中地区开始种油菜,等到阳春,油菜花炫目的金色会排山倒海,那些布谷的欢唱倒显得轻浅了;一些农家也在田里撒紫云英草籽,开春后,紫云英自成一景,细小的花骨朵笑成一堆,随风轻漾,猛不丁,一只只野蜂就跌进这紫色的湖泊里。

⑥关于霜降,有两件事情,我记忆深刻。一是摘棉花。晴好的天气,母亲都要去摘棉花,我常常跟着。我家的棉花地在山顶,霜降时,棉花骨朵纷纷绽开,像举着的一个个半攥的拳头;棉杆像刀子削过一样,瘦,但有劲道。母亲走进地里,一次次弯腰,用拇指食指轻轻探进骨朵里,再用力一捏,一扯,再一投,棉花就的一声,躺到了箩筐里。霜风虽不刺骨,但总是把母亲的脸吹出一道道沟纹。母亲用这些棉花,一部分卖了补贴家用,一部分用来给我们兄妹做棉鞋棉衣。如今老家生活殷实得很了,但母亲还是每年要种一块地的棉花,每年给城里的我寄一双棉鞋。她总说,好鞋子买得到,好棉鞋难得找,土办法做的棉鞋,一针一针紧出来的,穿得久,护脚呢。这都是实话,而且,母亲的针线功夫,在方圆十几里数得上。几次回老家,看见母亲在村头采摘棉花,腰已经挺不起了。我立马跑过去,和母亲一道,把棉花运回家。还有一件事,就是父亲对田里下的功夫,总比别人下得久,下得多,下得深。霜降后,他在自家的所有责任田里都要筑一个池子来沤肥;春耕时,把池子扒开,父亲会笑得特别舒畅。⑦千树扫作一番黄,霜降一过,大伙儿又各有各的忙碌,各奔各的希望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水汽   (chéng)澈B.(wú)杂   葱茏
C.补贴   (pō)D.(yān)实   方圆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在秋夜里喧哗得紧”“到早上,就在阳光的宁静中升腾自己”,写出霜的牺牲精神。
B.在⑥段中,用“探”“捏”“扯”“投”等动词,准确表现了母亲做农活的娴熟流畅。
C.文中⑤段引用农谚,突出霜降在农事中的重要性,从而自然引出了自己关于霜降的深刻记忆。
D.由自然之霜引发对时间之霜的思考,与《我与地坛》在景物中穿插生命感悟的写法相似。
3.下列诗句的意境与本文意境相近的一项是(     
A.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B.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霜来”之后,自然界“秋色浓”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
5.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6.文中用大量笔墨写“我”关于霜降记忆深刻的两件事,对此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2021-09-01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剑门古道

肖复兴

①我特别欣赏我国的一句古话:橘易地而成枳。

②真的是这样的。同样的东西,放在不同的地方,意味迥然不同。同样的亭台楼阁,放在自家的庭院里,只不过是摆设:放在皇家园林里,只不过是(诗情画意/柔情蜜意)中色彩明艳的一笔。但是,放在山川之上,特别是高拔入云的山峰之间,那意思就大不一样了。如同一位女人,出现在自己庭院里或皇家园林里,是小家碧玉,尽可以婀娜多姿;倘若是出现在战火纷飞的关隘险峰之上,那就必须是花木兰、穆桂英之类的巾帼英雄。有着“关山度若飞”,或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劲头。

③川北的剑门关,就是这样的一个关门。远远的看去,如果省略掉四周层云涤胸的起伏山峦,它和一般的山门或城门没有什么两样,甚至就是我国仿明代亭台楼阁建筑中的一种。尤其它是前几年地震之后新修的建筑,尽管石头的底座和木制的凌空飞檐都十分考究,但毕竟是新的,像树木没有多少年轮,沧桑是如何也化妆不出来的。

④但是,簇拥着它的是四围山色,一鞭残阳,却不是新的,而是上千年前就在这里了。站在剑门关上,望七十二峰,峰峰如剑,直刺云霄,云来云去,穿梭在峰峰之间,不是游龙戏凤,而是如水长流,如风尽吹,顿觉气脉贯通,血脉偾张。一下子,站在这里,再弱小的人也会感到有了气势,这和站在一池桃花水边或一道黄土坡前的感觉大不相同。

⑤我是从剑门关的后面上去的,这样的逆行,走的是当年出川人的行动路线,相比较而言,一路平坦,当年,李白和杜甫从陕西入川时,是从山底一步步爬上来的,这才会有李白“             ”的感叹,才会有杜甫“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的描写。站在剑门关上,往北望,如今有一阶阶的台阶,想当年,那陡峭的山岭,一步步,该是多么地难攀,在险之间,人如蚂蚁一样渺小,却又如蚂蚁搬山一样地伟大,在这里演绎了多少悲壮的故事。

⑥新中国成立后修的108国道,就是蜿蜒盘上这些山峦过剑门关的。如今,高速公路穿山而过,108国道,铺上仿旧的石板,再现了当年的壮观,成了游人游览的路径。只有把剑门关放在这样壮观的历史与大自然的背景中,才会彰显其气势和无可替代的位置,在险峻一线天的两山之间,在乱峰如阵的群山之上,剑门关显得很小,就意味旷世绝代的好汉,其实往往都是不显山露水的,只有在沧海横流时,方显英雄本色。

⑦离剑门关不远,依然是原108国道上,便是当地人称的“翠云廓”。共实,它是一个古代的驿道,最早修自秦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要说驿道,在我国到处都有,并不新鲜。它的新奇之处在于两侧有古柏参天,最早的植于秦朝,然后到明清两代,延续至今。如此上千年和几百年的古柏浓阴夹道,在各地驿道中(空前绝后/绝无仅有),历史最为兴旺时期,这里号称是“三百里程十万树”,浩浩荡荡,分外壮观。遭遇了历代战火和自然灾害,如今的古柏已经远远没有这么多了,但是,依然可以让我们想象当时的壮观,古柏森森,绵延百里,遮天蔽日,一派浓阴匝地,满树鸟鸣啾啾。如此壮观的古柏,才配得上险峻的剑门关,过剑门关,进入这条驿道,看到道两旁这样列阵的古柏,像是列队迎接凯旋英雄的仪仗队,该是多么的令人(心旷神怡/神气十足)。想象当年108国道盘上剑门关,然后就在古驿道边穿过时,尽管已经没有“三百里程十万树”,却一样是古柏夹道,真是的是有一种在历史隧道穿越的感觉。

⑧徜徉在古柏夹因的道上,阳光从浓阴之间筛下,也变成丝丝缕缕绿色了。如果赶上细雨飘飘,就更宜于瞎想悠悠,雨丝中夹带着故白的清香扑面,两千多年的历史,也在你的脸颊上轻拂了。

⑨入川来,要想看水之秀美,让然要去九寨沟;要看山之险峻,必须要来剑门关;要想看树之壮观,得要到古驿道。前者,有阴柔之美;中者,有阳刚之奇;后者,有历史之幽。

(有删改)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关隘(ài)     迥(jiǒng)然不同
B.簇(cù)        拥婀(ē)娜多姿
C.蜿蜒(yán)   巾帼(guó)英雄
D.脸颊(xiá)   沧海横(héng)流
2.依次选用括号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柔情蜜意   空前绝后   心旷神怡
B.柔情蜜意   绝无仅有 神气十足
C.诗情画意   空前绝后   神气十足
D.诗情画意   绝无仅有 心旷神怡
3.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诗句是
A.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
C.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D.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4.下列有关原文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树木没有多少年轮”来比喻新修的剑门关十分考究却难有沧桑之感
B.作者以站在桃花水边或黄土坡前于站在剑门关山 的感觉对比,突出游人在剑门关上的不同感受。
C.古驿道最早建于秦朝,曾经绵延三百里,浩荡十万树,至今依然古柏参天,遮天蔽日,特别壮观。
D.末段语言简洁,句式整齐,总结了全文内容,突出了剑门关和古驿道的主要特点。
5.文章以“橘易地而成枳”开篇,有何用意?
6.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彰显了剑门关的气势?请结合④⑤段加以分析。
7.请以剑门关拟写一则旅游广告词,以吸引游客前来观光。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个字。
2020-01-12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山东省冬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