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曾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复传

[北宋]曾巩

徐复字希颜,兴化军莆田人。博学,于书无所不读,世罕有能及者。为人倜傥有大志,人自饬励,不求当世之誉。乐其所自得,谓富贵不足慕也,贫贱不足忧也。故穷阎漏屋,敝衣粝食,或至于不能自给,未尝动其意也。遇人无少长贵贱,皆尽恭谨。其言前世因革兴坏是非之理,人少能及,盖其强记如此也

康定中,李元昊叛,诏求有文武材可用者,参知政事宋绶、天章阁侍读林瑀皆荐复,诏赐装钱,州郡迫趣上道。既至,仁宗见复于崇政殿,访以世务,复所为上言者,世莫得闻也。仁宗因问今岁西兵欲出如何?复对兵宜内不宜外。仁宗善其言。必欲官之,复固辞,乃官其子晞。留复登闻鼓院,岁余,固求东归。仁宗高其行,礼以束帛,赐号冲晦处士

复久游吴,因家杭州。州牧每至,必先加礼,然复未尝肯至公门。范仲淹知杭州,数就复访问,甚礼重之。仲淹尝言,西兵既起,复预言罢兵岁月,复言吴当大疫,死者数十万人。后皆如其言。人或劝复著书,复曰:古圣贤书已具顾学者不能求吾复何为以徼名后世哉晚取其所为文章尽焚之。今其家有书十余篇,皆出于门人故旧之家。

复卒时,年七十余。既病,故人王稷居睦州,欲往省之。复报曰:来以五六月之交,尚及见子。稷未及往,至期,复果已死。其终事皆预自处。子晞,年五十余,亦致仕。复死十余年,而沈遘知杭州,榜其居曰高士坊云。

赞曰:复之文章,存者有《慎习赞》《困蒙养》等篇,归于退求诸己,不矜世取宠。余论次复事,颇采其意云。若复自拔污浊之中,隐约于闾巷,久而不改其操,可谓乐之者已。

(选自《曾巩文集》,有删节)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古圣贤A书B已具C顾D学者E不能F求G吾复H何为I以J徼K名L后世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倜傥,洒脱不拘,与司马迁《报任安书》“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中“倜傥”词义相同。
B.穷阎漏屋,指僻陋狭小的住处,形容生活困顿,下文中“敝衣粝食”与此意思相似。
C.门人,聚在名士门下的士人,与《送东阳马生序》中“门人弟子填其室”中“门人”不同。
D.致仕,封建时代官员辞去官职退休,又称“致事、致政”,与“乞骸骨”用法相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复博览群书,志向远大,言行合礼,他以劳动所得的微薄资产为快乐,认为富贵不值得羡慕,贫贱不值得优虑。
B.李元昊反叛的时候,朝廷寻找可用之人,有人推荐了徐复,皇帝召见他,他对皇帝说的观点都是自己的独到见解。
C.仁宗认为徐复品行高尚,赐予“冲晦处士”名号;徐复安家杭州,历任州牧都很敬重他,而他却从未进过州府大门。
D.徐复先后预言过与西夏战事休兵年月、吴地大瘟疫等,更预先安排好自己的身后事,这些增加了本文的传奇色彩。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言前世因革兴坏是非之理,人少能及,盖其强记如此也。
(2)诏赐装钱,州郡迫趣上道。
5.在曾巩看来,徐复为什么能做到“自拔污浊之中”?请简要说明。
2023-10-30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八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南轩竹

曾巩

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注]色转明。


[注]琅玕:翠竹的美称。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抓住南轩竹的特征,融物与情为一体,使这首咏物诗清新隽永,意韵丰富。
B.颔联表面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绘南轩竹形象。
C.颈联形象地描绘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之上的摇曳姿态,意趣盎然。
D.尾联既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又虚写回忆、想象中的竹子,虚实相生,韵味悠长。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在这首诗中也描绘了竹子的形象。请分析两首诗中竹子形象的异同。
2020-04-01更新 | 737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