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法治护航、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1985年中共中央20号文件明确指出:“目前,保护青少年的有关法律还不完善,建议立法机关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宪法的精神,加紧制定保护青少年的有关法律。”

据此,1987年8月,在国务院法制局的协调下,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分别进行有关青少年保护立法的调研起草工作。1991年9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于2006年、2020年进行了两次修订。2020年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条文从72条增加到130条,新增网络保护等。修订过程中,近2万名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参与,提出意见,其意见和诉求也得到了具体条文的反映。此外,在该法修订时,中国还同步启动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法》等的修改。

2023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该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标志着中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条例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要求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指导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账号租售服务;强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网络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形象等网络欺凌行为。

1.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第25号决议通过第一部有关保障儿童权利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性约定——《儿童权利公约》,于1991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批准,成为中国认可的国际公约。这说明(     
A.中国是联合国中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
B.中国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C.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积极参与者
D.《联合国宪章》是各国制定政策的依据
2.(多选)2023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论坛在浙江乌镇举办,来自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国际组织以及高校、企业等100余位嘉宾,围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凝聚共识,共同守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这说明在数字化背景下,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需要世界各国(     
A.加强网络治理的国际合作B.提高网络经济的竞争实力
C.积极履行网络治理的责任D.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3.甲某与丙某之间存在邻里纠纷,丙某为了发泄情绪,在社交账号上发布了甲某未成年女儿乙某的肖像照,并做出了侮辱性评价。丙某侵犯了乙某的(     
A.发表权B.人格权C.身份权
4.2022年7月以来,程某甲(12岁)在家自行下载注册A公司运营的某网络APP,并通过微信支付方式购买虚拟币、打赏等,仅半年时间,程某甲在该网络APP上累计消费人民币共计21.7万余元。关于此案,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程某甲的父母怠于履行监护职责
B.程某未履行刑事责任人的义务
C.公司应坚持依法、诚信经营原则
5.结合材料,从党的全面领导和法治国家的角度,论述:良法善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要求:
(1)综合运用所学内容概括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建设的经验;
(2)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具有内在一致性,论证逻辑合理、连贯、完整;
(3)引用材料(也包括第14-17题的试题材料)进行事实论证,以支持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篇幅在400字左右。
2024-04-1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2 . 以法为“盾”,守护未成年人清朗网络空间

2023年10月16日,国务院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7章60条,重点就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方面作出规定。

1.(多选)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国家网信办在前期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起草了《条例(送审稿)》。司法部会同网信办反复研究修改,先后多次征求中央有关单位、地方人民政府意见,形成《条例(草案)》。这一过程体现了(     
A.唯物论要求的物质决定意识B.充分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人的意识能够决定事物发展
2.(多选)条例聚焦突出问题,结合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和网络空间的规律特点,细化未成年人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的已有制度,提高了法律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A.规律是主观的,国家根据已有制度提高了可操作性
B.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规律
C.提高法律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3.(多选)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汇聚各方合力,形成良好社会氛围。条例规定了有关政府部门和学校、家庭、行业组织、新闻媒体等各方主体的责任,明确了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个人信息处理者、智能终端产品制造者和销售者等的保护义务。这说明(     
A.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把握联系多样性
B.要立足整体,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C.部分居于主导的地位,各方责任都重要
4.将联系的特征与对其特征的描述连线。(以选择形式将对应的正确选项涂于答题纸)
联系的特征
特征的描述
①客观性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②普遍性B.普遍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但世界上每一具体联系又都有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③多样性C.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条件性D.事物的联系可以分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未成年人保护法》最早颁布于1991年,中间经过了2006年、2020年的两次修订,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从唯物论的角度来看,该法的修订的原因是(     
A.物质决定意识,《未成年人保护法》需要根据实际的变化做调整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事物,《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以针对特定人群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
6.《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根据我国未成年网民不合理使用网络、网络违法及不良信息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问题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它将为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这体现的辩证唯物论哲理是(     
A.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B.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7.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发展要经历量变到质变,不断前进的过程
B.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不断健全
8.近年来,网络“双刃剑”作用日益明显,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一方面拓展了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空间,同时也引发了网络成瘾、网络霸凌等问题。正确看待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应该(     
A.抓住主要矛盾B.抓住内部矛盾C.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9.网络为青少年拓展学习空间等有利的方面是_______(选填:主要方面;次要方面);(填空)
10.网络引发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和霸凌等弊端是_______(选填:主要方面;次要方面)。(填空)
11.既然网络可能对青少年成长产生不利影响,请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为何还要发展网络?
辨析正误:
12.新时代,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
13.人工智能可以按照指定要求完成绘画说明其具有能动创造性。(     )
14.在网络中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种实践活动。(     )
15.网络世界网民意见各不相同,说明不存在真理性认识。(     )
2024-01-1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合格)考试政治试题

3 . 以法为“盾”,守护未成年人清朗网络空间

2023年10月16日,国务院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7章60条,重点就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方面作出规定。(以下简称《条例》)。

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国家网信办在前期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起草了《条例(送审稿)》。司法部会同网信办反复研究修改,先后多次征求中央有关单位、地方人民政府意见,形成《条例(草案)》。条例聚焦突出问题,结合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和网络空间的规律特点,细化未成年人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的已有制度,提高了法律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汇聚各方合力,形成良好社会氛围。条例规定了有关政府部门和学校、家庭、行业组织、新闻媒体等各方主体的责任,明确了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个人信息处理者、智能终端产品制造者和销售者等的保护义务。

《条例》指出:国务院教育部门应当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并会同国家网信部制定未成年人素养测评指标;所有人不得通过网络、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等网络欺凌行为;监护人应当加强条例聚焦突出问题,结合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和网络空间的规律特点,细化未成年人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的已有制度,提高了法律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高自身网络素养,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新闻媒体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得诱导未成年人参与应援集资等网络活动,合理限制未成年人单次消费数额和单日累计消费数额,建立健全防沉迷制度等。

1.近年来,网络“双刃剑”作用日益明显,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拓展了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空间,同时也引发了网络成谜、网络霸凌等问题。正确看待网络与青少年的关系,应该(     
A.抓住主要矛盾B.抓住内部矛盾C.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2.《未成年人保护法》最早颁布于1991年,中间经过了2006年、2020年的两次修订,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修订体现唯物论的依据是(     
A.物质决定意识,《未成年人保护法》需要根据实际的变化做调整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事物,《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以针对特定人群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
3.(多选)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这体现(     
A.量变与质变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
B.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成,并在不断健全
D.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4.综合学科内容,从“法治中国建设”和“全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角度,论述:如何以法为“盾”,守护未成年人清朗网络空间。
要求:
(1)综合运用所学内容概括“守护未成年人清朗网络空间”的路径,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
(2)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准确、连贯、完整;
(3)概括地引用第三题组所有文字材料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分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建议论述篇幅控制在400字左右。
2023-11-2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