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贯彻新发展理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经济的主要压力是宏观总需求不足和微观主体信心不振,扩大有效投资、刺激耐用品消费是稳增长稳信心的重要抓手。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企业新建、改扩建项目和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应优先使用先进水平的产品设备。对于产能已经饱和的行业,要依法依规淘汰老旧落后产品设备。供给方面,在钢铁、有色、轻工等传统行业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推动大规模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深度布局信息通信、生物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需求方面,引导企业和居民选购高效节能产品设备和高质量耐用消费品。但是,当前企业和居民对于主动进行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的意愿不高,如设备还能正常使用、更新换代需要额外支付费用等制约因素仍然存在。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并就解决“当前企业和居民主动进行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的意愿不高”问题提两条政策性建议。
7日内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0 “影响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显示,近三年来,央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年均投资增速超过20%,持续保持高位水平;央企积极打造技术攻关高地,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和行业领军企业作用,在电网、通信、能源等领域有效解决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国有企业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能源资源供给,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伴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企业应多措并举,与高校一起深化产教融合,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员工市场化联合培养机制。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国有企业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应如何大有作为。
(2)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有同学认为“只要我们大力发展科技,就能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该同学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文化兴则国运兴,科技强则民族强。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数字化⋯⋯今年全国“两会”上这些与科技创新相关的话题引发了代表委员们的热议。假如你是人大代表,请用文化的相关知识,就高科技对文化发展的作用,列举两条发言提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技术、资本、人才、数据等要素正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重要资源,各国都需要找到自身优势和特色,构建自己的人工智能生态。在西方国家,人工智能得到快速发展。大量资金投入使得美国在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中占据领先地位。在中国,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中国的人工智能市场也呈现爆发式增长。但与此同时,中国也面临着人才短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数据安全等问题。

2024年2月19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会议强调,中央企业要把发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加快布局和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假如你作为中央企业代表出席国资委召开的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请拟一份发言提纲,简要阐明你的立场。

4 . 2023815日,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的知识,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未来要通过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把各方面资源整合起来,根据各地特色、基础、资源的情况,突出重点、补齐短板、提高效率。此次会议从加大推进力度和更加明确重点两方面对乡村全面振兴提出要求。未来各地各部门要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会议强调,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材料二   习近平指出,2023年,我们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多重不利影响,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乡村振兴如何坚持新发展理念。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为建设农业强国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4-04-1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新时代、新征程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材料一   【冰雪经济大有可为】

2024年东北三省成功“火出圈”,凭借得天独厚的冰雪旅游资源,不断打造新热点、营造新场景,激发冰雪消费潜能,让“冷资源”释放“热效应”。

沈阳作为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的主会场,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做足文章,策划“冰雪+温泉”“冰雪+年俗”“冰雪+亲子”“冰雪+非遗”等特色活动。吉林利用数字技术和智慧服务催生了“智慧冰雪服务”“冰雪场馆数字化运营”等新应用模式。哈尔滨通过冻梨摆盘、甜豆腐脑、人造月亮等花式宠客模式、机场新增更衣室、广场增设温暖驿站等,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为了更好地向国内外推介哈尔滨,成立了“全球冰雪城市市长论坛”,共商全球冰雪事业发展与合作,提升冰雪节国际化水平。

材料二   【传承精神勇担使命】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是在中国特定历史环境和极其艰苦的自然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50年代至70年代,在国家的号召下,解放军官兵、革命干部以及广大知识青年带着必胜的信念和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他们在茫茫的荒原上顶风冒雪,艰苦奋斗,终于把一望无垠的荒草地开垦成了万顷农田。经过了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从向亘古荒原要粮的艰难,到让水稻连年增产成为北大荒人执着的梦想与追求;从艰辛探索敲开寒地水稻高产的大门,到黑土地粮食产量的连连跳……北大荒精神催生出北大荒速度,创造出北大荒奇迹。

北大荒博物馆作为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国内唯一一座以传承弘扬北大荒精神为主线、以北大荒开发建设历程和发展成就为主要陈列内容的综合性博物馆。陈列展出了重要文物、文献等,见证了昔日“北大荒”蜕变成为今日“中华大粮仓”的艰辛历程。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东北三省冰雪旅游产业是如何让“冷资源”释放“热效应”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知识,谈谈广大青年如何为东北全面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知识,以“循黑土红色记忆,看东北发展变迁”为主题,为北大荒博物馆撰写一篇推介词。要求:主题鲜明,观点正确,逻辑清晰,表达准确,字数150字左右。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3年淄博烧烤的爆火,再一次带火了“地摊经济”。“地摊经济”俗称“摆地摊”,亦即在公共空间流动性经营的行为,城镇中一种非正式的经济形势。曾经受我国市场监管的严格化趋势以及新冠疫情蔓延的影响,我国“地摊经济”的发展规模一度受到限制。但随着形势的逐渐好转,我国旅游业的回暖再一次推动了“地摊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地摊经济的经营模式也在逐渐改变和创新。现代的地摊经济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小摊贩,而是涵盖了多种形式,如流动摊位、网络销售等。这些新的经营模式为地摊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同时,政府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为地摊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材料二   2023年,淄博迅速出圈,这座人口约470万的城市,凭借特色烧烤,在“老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的固有认知外,贴上“文旅”和“网红”标签。流量来得快,退得也快。在“五一”大火之后的四五个月,尤其去年国庆长假之后,淄博迅速走到冷热交替的分水岭。有出租车司机一夜收入骤降,不少烧烤店门可罗雀……彼时,舆论场充斥着“淄博凉了”的声音。“每个城市都有可能因为某个突然的原因而爆火,所以火起来具有一定偶然性。但能不能让热度持续,才是对这个城市真正的考量。”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经济与社会》所学知识,分析政府支持“地摊经济”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并综合运用所学政治知识,以城市旅游业发展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论述明确;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思想政治相关知识。)
2023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质生产力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

早在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就提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新时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的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顺应新时代需要。”

在湘绣文化传承的过程中,非遗传承人利用湘绣数字化技术,采集湘绣文本图像,用数字手段记录湘绣针法,通过高科技赋能发展湘绣产业新质生产力;在中医诊疗领域,中医诊断模型、六经辨证系统、中医脉诊仪、舌诊仪等中医药人工智能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一些文旅景区利用前沿科技,打造更丰富的消费场景,满足游客更多样的需求,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对教育系统来说,人工智能也是把“金钥匙”,将培养一大批具有数字素养的教师,把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全环节,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学,让教师更加创造性的教………文化新质生产力正在蓬勃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原理,谈谈你对文化新质生产力正在蓬勃发展的理解。
(3)教育、科技、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三个关键要素(如图所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应着力打通束缚其发展的堵点卡点。请你为劳动者如何提升新质生产力提两条可行性建议。(要求: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很多场合都论述过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材料一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加大工程技术人才自主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工程师的社会地位,为他们成才建功创造条件,营造见贤思齐、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创新争先的浓厚氛围,加快建设规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师队伍。希望全国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坚定科技报国、为民造福理想,勇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锻造精品工程,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2024年1月19日在“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

材料二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要在改善人才发展环境上持续用力,形成人尽其才、各展其能的良好局面。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1)请运用《经济与社会》和《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我国坚持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的原因。
(2)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以青年科技工作者要“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无私奉献”为主题,撰写一篇演讲提纲。(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150字左右)

10 .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新时代最大的政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深刻指明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和实现路径。

【总基调】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习近平指出:“要免好把握稳和进的关系,稳是主基调,要在保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渠道。稳中求进不是无所作为,不是强力维稳、机械求稳,而是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有所作为,给到好处,把握好时机,把握好度。”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中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近,以近促稳、先立后破”,多由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同时强调经济工作不能乱易实际、急于求成,要“先立后破”,把握好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的时度效。

(1)结合材料,阐明“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工作思路是如何把握适度原则的。

【硬道理】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颓废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断动能。

我国传统产业门类多,大都是民生产业、基础产业,在制造业中占比80%以上。由于传执行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有人将其与“做路”“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等联系起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都是由重大技术突破或重要社会需求带动产生的新产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催生出无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新产业发展方向。2024年工信部等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新兴产生”“未来产业”也成为各地政府谋篇布局的高频词。

(2)有观点认为,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所有力量集中到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最大政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推进中国武观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这是党中央深刻把握世界潮流、历史大势、民心民意,对世界之间、时代之间、人民之间作出的坚定回答,是一个百年大党对新时代新征服自身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的深刻把握,为全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3)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以“最大的政治”为主题描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4-03-04更新 | 817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23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