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20年来,“千万工程”极大改变了浙江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该省因地制宜建设乡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非遗”展厅、村史馆等文化阵地,普及乡村文化,展示乡村历史文化资源。这有利于(       )
①繁荣文化市场,满足村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②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③推动文化经济化,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④双翼共振,推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协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3月5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国诗歌作为国内最高规格的诗歌艺术盛会,曾以“诗在中原歌咏中华”为主题,开展多项活动,包括诗歌采风创作与征集活动邀请了全国知名诗人深入历史文化重镇、红色革命圣地和现代化建设现场体验感受,创作推出一批优秀诗歌作品;群众性氛围浓厚的诗歌活动以诗歌讲堂、吟诵展演、中秋诗会和市民体验等形式开展;诗歌主题剧目展演邀请了一批弘扬新时代风貌的优秀舞台作品集中展演等。诗歌节是诗人的盛会,更是人民群众的节日。诗歌节以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三馆一站”公共文化服务场馆为主阵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群众参与度高的活动。诗人以诗意形式表达人民的劳动智慧,群众积极参与各类形式的诗会体验活动,两者共同推动诗意生活成为现代社会风尚。

(1)结合材料,运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的知识,阐明“诗歌节是诗人的盛会,更是人民群众的节日”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国诗歌节策划多项重要活动的理论依据。
(3)请你结合两会精神,就如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两条建议。
2024-05-1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昆明一中高三二模联合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11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希望各国专家学者当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秉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不断推进世界中国学研究,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

材料二   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推动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大力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在把握大势、贯通古今、立足全局上下功夫,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书写文化繁荣新篇章、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阐释“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们大力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意义。
(3)学校计划开展“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活动,请你就具体活动形式提出两点建议。
2024-04-04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卷-高中政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

材料一   春节是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总会给人们带来新的憧憬,蕴含着中国人民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理念,寄托着对家庭和睦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新春佳节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在传统底色上描绘现代色彩,在传统语境下进行现代表达,承载着情感寄托、精神标识,浓缩着文化张力、时代活力。2023年12月22日,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中国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为此,我们应始终践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的价值观念,一起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材料二   《联合国假日》的决议在网络上引发了网友们的激烈争论。既有热情洋溢者对此表示热烈欢迎,也有唏嘘不已者对此心生忧虑。不同观点交相辉映,人们对决议抱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支持者认为,将春节纳入全球假期,体现了对中国文化的敬重和认可,并有助于推动跨文化交流和理解。他们认为,春节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象征,应该被更多的国家和人民所了解和庆祝。这一决议可以激发全球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认知,促进国际友谊与合作。

反对者认为,春节的全球化庆祝可能削弱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他们认为,春节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代表着家庭团聚、祭祀祖先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价值观。一旦春节全球化,其传统仪式和文化内涵可能会逐渐消失,变得商业化和泛滥。

这一全球化现象引发的讨论,让我们不禁思索文化保护与开放的平衡之道。

(1)春节正在不断走向世界,世界也在热情拥抱春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我们应如何推动春节更好地走向世界。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文化保护与文化开放的关系。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除春节外,请你再向外国友人推介一项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阐明推荐理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年,江苏沛县八堡村“村界杯”足球赛和贵州台江县台盘村“村BA”篮球联赛“火爆全网”。这种贴近村民生活、步入烟火人间的草根球赛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在乡村的蓬勃开展,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也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助力了乡村振兴。由此可见(       
①“村BA”的火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②对待外来文化要保持开放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④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可以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法治面对面》《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新时代面对面》《新中国发展面对面》《中国制度面对面》等系列通俗理论读物,发行总量达数千万册;《马克思是对的》《脱贫攻坚在路上》《必由之路》《我们走在大路上》等专题片,在全国范围引发追片热潮和热烈反响;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一批又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如同闪耀的明灯,共同构筑起新时代的“道德灯塔”;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深入人心。

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中国大地上,地方戏曲、舞蹈曲艺演出,民间技艺、民俗艺术展示,书法、美术、摄影创作,以及“村晚”、花会、灯会、赛歌会、秧歌会、广场舞、舞龙舞狮等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加速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向社会免费开放。文化创意水平持续提升,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不断健全。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持久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的。
(2)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力量。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3)文化工作者应如何为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作贡献?请列出两条建议。
7 . ________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
A.文化自信B.文化强国
C.思想道德建设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 . 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历来注重敦亲睦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一以贯之的外交理念。我们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就是要诚心诚意同邻居相处,一心一意共谋发展,携手把合作的蛋糕做大,共享发展成果。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       
①彰显了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强大生命力
②表明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取决于时代的变迁
③增强了坚守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和形式的信心
④是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范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7-09更新 | 7725次组卷 | 112卷引用:真题重组卷01(四川、陕西、内蒙古、青海、宁夏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