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信用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诚信之道,无远弗届。《论语·颜渊》直言:“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为政》则曰:“人而无不知其可也。”孟子将信用列为“五伦”之一,进一步确立了信用的伦理地位。关信用文化表述,正确的是(     
①传统信用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弘扬传统信用文化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观念与传统信用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④中华传统的信用文化能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丰富的滋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为创建文明城市,G市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建了500多支志愿服务队,深入乡镇、村等基层,按照不同群体需求,各有侧重地开展服务,传递文明向善的力量,形成了爱心助学、扶老助贫等志愿服务品牌,打造了一张独特的城市“道德名片”。可见,创建文明城市(     
①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②旨在依托志愿服务品牌,涵养现代城市精神
③应立足志愿服务主阵地,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
④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志愿服务质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百年恰芳华,奋斗正青春。“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奋进新征程提出目标要求,指明前进方向。

五月的花海,百年的芬芳。回首百年,正是中国青年的觉醒,点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光。展望未来,新时代中国青年迎来了实现抱负、施展才华的难得机遇,更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重任。时代向前、青春向党,一代代青年肩负责任使命,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青春的接力,亦是使命的接力。如何在新征程上执炬向前,时代等你用行动作答-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1)结合材料,谈谈新时代青年在接力使命奋力奔跑中应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先锋力量的文化奥秘。
(3)学校团委拟举办“学团史、知团情、跟党走”主题系列活动,请你为此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2022-05-31更新 | 35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4 . 农家书屋是满足农村群众文化需要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2021年底,湖北省建成万余个数字农家书屋,近10万册图书免费听读,内容涵盖农林牧渔、法律法规、文学艺术、成功励志、健康养生等方方面面,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这一举措有利于(     
A.丰富群众的物质生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B.发挥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C.村民拥有高品质的阅读资源,提升村民的阅读水平和积极性
D.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022-05-24更新 | 3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新高考信息卷政治试题(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年向上,国家向前。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志气与理想同源,是千古传承的民族气节;骨气与责任同源,是勇往直前的民族力量;底气与自信同源,是战无不胜的民族底蕴。青春使命,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怒起抗争,是“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同仇敌忾,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的实干奋斗,是“争当新长征突击手”的奋勇争先,是“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的笃行不怠。

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对于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必须把青春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让中国梦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新时代青年应如何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勇担青春使命。
2022-06-01更新 | 32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附属中学2022届高考考前测试卷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1月5日,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名单公布。本届道德模范评选共推选出322名候选人,最终68人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54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322个名字背后,是一个个平凡普通的职业。全国道德模范如星光般耀眼,却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来自农民、工人、学生、教师、医务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等各个群体。他们或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或诚实守信,或敬业奉献,或孝老爱亲,在平凡中迸发崇高的道德风尚。他们润物无声,感染着周围越来越多人见贤思齐。无数平凡的英雄,用数不尽的凡人善举,让人们感受到新时代的温度,从中获取前行的力量。

322个名字背后,是一个个不同寻常的故事。积蓄全部用于兴教办学、扶贫济困的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圆了多少贫困山区女孩的大学梦;重庆市合川区隆兴镇玉河村村民蒋诚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作战,荣立一等功,复员还乡隐于乡野劳作三十六载,举债带领村民修通致富路,带头发展特色农业;投身中医33年、救治患者无数的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张忠德,一次次站在抗击疫情最前线。


(1)道德模范是新时代的精神代码,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并运用人生价值的知识,说明全国道德模范给我们的启示。
(3)学校拟开展学习全国道德模范活动,请拟写两条宣传标语。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着近千年村庄历史的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文化底蕴厚重。近年来,该村着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他们重修村志,将建村以来历史名人的事迹整理完善,提炼蕴含的人生道理和崇高品德,在村庄文化长廊中展出。将姜氏“敬祖宗、孝父母、友兄弟、教子孙、睦家族”等“48字祖训”发展为“诚实守信,明码标价,不欺客不宰客”“孝敬老人,赡养费不得低于全村平均水平”等十条内容,涵盖村风民俗、和谐邻里、社会治安等多方面,既传承了“祖训”,又扩充了符合新时代的具体要求。设立了“红黑榜”,定期开展评比,内容包括好人好事、家风建设、学子求学等各个方面。建设了法治广场,将优秀文化精神和农村常见陋习案例在广场中予以展现,对村民进行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专题普法培训。如今的下姜村,家风良好、民风淳朴、乡风文明,处处洋溢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气息。

材料二   2019年6月,淳安县成立了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通过联建共富平台、联兴共富产业、联享共富生活“三联”模式,带领大下姜25个村、2.5万名群众,走出了一条“先富帮后富、区域共同富”的乡村振兴之路。大下姜联合体编制了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五年行动计划,设立培训、乡村旅游、农林、文创四个产业组,统筹推进联合体区域重大项目。充分发挥区域传统和片区种植特色,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红色培训、乡村旅游、农林及文创四大特色产业带。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白马地瓜干、夏峰高粱酒等农特产品均实现标准化生产;注册“千岛湖·大下姜”和“下姜村”全品类商标,推动品牌价值向经济效益转化。由镇属企业和大下姜所属25个行政村共同出资,组建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并聘请职业经理人负责区域内农产品整合开发、销售渠道建立和品牌宣传推介等活动。2021年1—10月,大下姜25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988.2万元,同比增长27.5%,实现年家庭人均收入1万元以下农户全面清零。


(1)结合材料一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该村上述做法对推进乡村治理有何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经济生活知识,概括大下姜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
(3)新时代共同富裕的使命要由新一代青年人担当。请就“青年学生如何助力新时代农村共同富裕”提出两条建议。
2022-01-16更新 | 307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材料一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播法治理念,积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既要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法治思想,又大胆吸收国外有益的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要善于利用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组织各地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艺团体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推动法治文化深入人心。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等的独特优势,大力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有效促进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

材料二   加强校园法治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由之路。学校法治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与学校的其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融法治教育于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之中,要与全民普法教育结合起来,着眼于现代人才基本素质的培训。同时,法治教育要紧密联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实际;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来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维护稳定大局和校园秩序。要紧密结合理想、道德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来进行,通过法治教育,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升华其人生理想,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简要说明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2)加强校园法治教育,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由之路。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9 . 北京大学师生参加由中宣部、人社部联合举办的“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首场先进事迹报告会,聆听“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代表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扎根基层、青春报国的“最美”故事。青年学生学习先进事迹有助于(     
①增强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   ②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
③加强道德建设,深化创建活动   ④提高科学素养,增强服务本领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1-02-05更新 | 585次组卷 | 4卷引用:押全国卷20题(全国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期,有关疫情的谣言也在蔓延,俨然成了另一种“疫情”。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都说最美人间四月天,但春暖花开时,“飞絮能加速传播新冠病毒”的谣言也随漫天飞舞的柳絮扑面而来。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明确表示,在过去两年多的研究当中,没有发现飞絮可以吸附病毒,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关于飞絮造成感染的报道。谣言重复千次还是谣言,用事实击败讹传,抓住谣言蔓延时机完善公众的科学知识体系。

自疫情暴发以来,一些网民通过网络编造、传播、散布疫情不实信息,引起群众恐慌,严重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流丸止于瓯臾,谣言止于智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里,主要新闻网站、新媒体平台及时据实发布权威信息,医疗专家解惑释疑,公众筑牢思想堤坝,增强对国家的信任和认同。上下同心,其利断金,要不断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防止谣言成为另一种“疫情”。


(1)谣言重复千次还是谣言,要用事实击败讹传,抓住谣言蔓延时机完善公众的科学知识体系。请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2)有关疫情的网络谣言层出不穷,俨然成了另一种“疫情”。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防止谣言成为另一种“疫情”。
(3)流丸止于瓯臾,谣言止于智者。请就抵制有关疫情的谣言、加强科普宣传提两条具体建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