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如今年轻一代人是“吃水人”,而现在的老年人便是之前的“挖井人”。老年人曾是社会的主力军,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展,祖国的昌盛、家乡的繁荣、家庭的幸福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和汗水。

材料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2000年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60岁以上老人1.29亿,占总人口10.46%;2015年60岁以上老人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 1%,15年中增长近1亿老年人;预计2025年将突破3亿,占人口20%。养老似乎变成沉重的社会和家庭“包袱”。但同时,随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对养老服务体系改革的进一步规划,“银发经济”崛起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势力。目前中国老年人主要的消费需求涉及社交娱乐、养生理疗和照料看护等方面,老龄服务业的兴起也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在老龄化的语境下,有人认为,养老成本日益加重,养老问题势必成为社会和家庭的“包袱”;另一些人则认为,“银发经济”势必带动新一轮发展潜能,老年人生活引发的相关需求将是社会的一笔“财富”。

材料二   当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至关重要。孝老爱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也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某地开展“敬老月”活动期间,进一步加强人口老龄化国情、省情教育,围绕解决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开展系列敬老爱老助老活动;对贫困、失能、独居等老年人开展多种形式的走访慰问和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宣传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


(1)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老龄化社会的机遇和挑战。
(2)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倡导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开展系列敬老活动的文化价值。
(3)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及常识,写一篇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及解决措施的文章。要求:①观点正确,主题鲜明;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3-02-10更新 | 4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思想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中国发展壮阔历程中,走向共同富裕始终是温暖人心的目标。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国奇迹之所以震撼人心,不仅在于规模和速度,更在于始终坚持共同富裕,让发展的阳光照进每个人的生活。

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目标,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由于我国地区之间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不同,共同富裕不能整齐划一、齐头并进,应该循序渐进分阶段促进,需要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回溯历史,从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先富带动后富,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向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迈进,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循序渐进,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提出了前后连贯、与发展规律相契合的共同富裕实现路径。


(1)结合材料,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角度,谈谈我国应如何推动共同富裕,让发展的阳光照进每个人的生活。
(2)共同富裕,人人有份,也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多献良策、多作贡献。学校团委发起“强国有我请党放心”主题志愿活动,请你设计两个具体志愿服务项目助力共同富裕。
2022-02-20更新 | 64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山东卷)第二辑卷4
3 . 某村由政府出资、群众出力,盖起两层乒乓球馆,场地、球台、球拍、灯光都"鸟枪换炮",大家打球的积极性得以提高。"打球的人多了,打牌赌博的没了,邻里争吵的少了,孩子们沉迷网络游戏的也少了。"村民们朴素的话语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大力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
②要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助力乡风文明建设
③要发展好乡村的公益性文化事业
④要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加强劳动教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凝练与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坚守与继承,更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青少年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新时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自立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从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到“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再到“铁人王进喜”“时代楷模张桂梅”……正是这些精神文化撑起了中华民族发展的脊梁。加强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会劳动,养成劳动习惯,通过劳动磨练意志,培养劳动精神,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于劳动、自立更生的优秀传统文化,展现青少年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的精神风貌,增强国家发展的软实力。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怎样才能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山东充分发挥文化、农业大省优势,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为我省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促进文化兴盛,提振农村精气神,加快形成齐鲁乡村文明新风尚。“十四五”期间,山东省乡村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村公共文化设施、队伍、活动、投入进一步提升,乡村文化人才支撑力明显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能力全面提高,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持续蓬勃发展,策划培育的乡村旅游活动品牌不断发展壮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繁荣丰富。工作计划:2021至2025年,每年评选10个山东省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街道),20个山东省乡村文化建设样板村(社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是如何打造齐鲁乡村文化样板、推动乡村振兴的?
2021-06-06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21届高考适应性训练政治试题(三)
6 . 近年来,山东省始终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摆在重要位置。依托图书馆而设的150多家尼山书院,通过定期举办国学讲堂、非遗体验等活动,吸引青少年走进图书馆。2万多个乡村儒学讲堂,经常组织村民学习传统文化典籍、了解当地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大事件,“走心”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广大百姓欢迎。这些举措有利于(     
①承袭传统文化,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
②构建基层文化传承阵地,培育文明风尚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④加强了文化交流互鉴,增强了民众的文化自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6-02更新 | 2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7 .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专程前往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馆,瞻仰革命文物、倾听历史回响。


2016年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在看到了《血战湘江》的油画、《可爱的中国》的手稿等文物时说:“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

1936年11月6日,三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1981年,记者报道此事寻找女红军未找到。后来,邓颖超托人给徐解秀家人送去一条新被子。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时指出,今天,我们重温这个故事,仍然倍受感动。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2021年3月30日,全国革命文物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保护和利用好革命文物对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价值。
(2)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分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的正确性。
2021-05-01更新 | 24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1届高三4月阶段性检测政治试题(十一校联考)
8 . 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不在于它多富有,而在于它的国民珍惜每一粒粮食和每一滴水;当一个民族的很多人都在肆意浪费粮食,这个民族一定深陷道德危机的漩涡。从文化生活角度看,遏制浪费需要每一位公民(     
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     
②参与健康文化活动,培育节俭文明风尚
③立足社会实践,全面提升自己文化素养
④倡导传统道德取向,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1-04-29更新 | 23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2021届高考压轴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

《建议》勾画的宏阔壮美的蓝图,照见未来的中国,也照见未来的你我。朝气勃发的事业,让青春的你与青春的国,相遇在最美的年华、最好的时代。未来的五年和十五年,对于新时代青年而言,是成长、成才的重要时期。


(1)结合材料,运用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说明《建议》所提要求对培养时代新人的积极意义。
(2)青年强则国强,青年立则国立。请从文化角度,围绕“成长、成才、成功”为当代中国青年提两点建议。
2021-02-12更新 | 138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考前演练政治试题(四)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1月20日上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桂林市获得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由此,桂林市正式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早在2002年,桂林就吹响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全市上下不懈努力,稳步推进各类创建活动。近年来,桂林市以“文化立市”助推文明城市的创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开展“百姓大舞台”,举办“唱红歌,诵经典”主题文化活动;在兴安、灌阳、全州先后建成红军长征湘江战役主题纪念馆,引导广大市民重温红色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举办国际旅游博览会,在展示本市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在交流中吸取了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新建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使这些设施能够更好承担起公共文化服务职能;联合多个部门整治网吧、查处色情和邪教等非法出版物,组织优秀文化进校园、进基层、进乡村,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等等。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桂林“文化立市”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成功经验。
2021-02-05更新 | 154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考前演练政治试题(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