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制生产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根据现有的考古成果判定,约公元前2900年,生活在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苏美尔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恩格斯认为“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这主要说明(     
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②地租是奴隶主剥削奴隶的主要方式
③奴隶主无偿占有奴隶创造的产品
④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
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④
2022-03-31更新 | 430次组卷 | 46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唐时有人曾诉说老百姓有八苦:一苦官吏苛刻;二苦高利贷重;三苦赋税繁多;四苦事事摊钱;五苦当差服役;六苦无处申冤;七苦冻无衣、饥无食;八苦病不得医、死不得葬。

材料二   马克思指出的:“资本家经常力图把工资降低到生理上所能容许的最高限度。”资本家还通过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进行更残酷的剥削。女工同样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而她们的工资只能是一般工人的三分之二或者一半。童工工资则更低,往往只是女工工资的一半。有的资本家只给童工一点粗劣的伙食,根本就不付工资。


(1)结合材料一分析造成封建社会百姓生活“八苦”的根源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说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2021-12-09更新 | 719次组卷 | 16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理)
3 .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此诗反映了当时农民艰苦的生活状况,其经济根源是(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B.封建等级制度的确立
C.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D.封建土地所有制
4 .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都是人类历史的进步,但是这些代替都没有改变其生产关系的本质。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没有改变社会的基本矛盾
B.没有改变社会的主要矛盾
C.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
D.没有改变剥削的实质和程度
2021-10-27更新 | 133次组卷 | 20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5 . 在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有自己一点儿土地,劳动成果除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其意义在于(       
A.严重束缚了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发展
B.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C.从根本上缓和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
D.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
6 . 自古以来,过春节时中国农民有给粮仓贴春联的习俗。现在的农民大多写着“春种一粒籽,秋收万石粮”,以祈愿来年粮食丰收。但唐代诗人李绅在《悯农》却是这样描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对诗歌中呈现的社会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四海无闲田”展现了当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犹饿死”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没有劳动成果
C.“四海无闲田”体现农民积极主动的劳动热情
D.“犹饿死”揭露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7 .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吕氏春秋》中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B.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8 .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在《红楼梦》里,贾元春入宫后回娘家省亲,其祖母和父母要向她跪拜行礼,这种现象说明了封建社会存在着(       )
A.森严的等级制度B.封建土地所有制
C.封建世袭制度D.君主专制制度
9 .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封建社会中的农民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交地租、从徭役。结合材料可以分析出(     )
①农民没有任何自由,地主占有其全部劳动成果
②农民与地主的贫富差距是命运所归
③地主阶级凭借其地位,使农民不得不屈从于其奴役
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