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制生产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他们可以任意买卖奴隶,可以把奴隶当作财产转让、赠送,也可以把奴隶作为遗产继承。奴隶主像对待牛马那样强制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材料二   地主向农民收取的地租,通常要占农民收获量的一半,多的则达七成以至八成以上。当农民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量后,地主就要提高租额,把增产的成果据为己有。在正常年景下,农民交租后已所剩无几;遇上灾年,租额不减,农民处境更加艰难。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概括两则材料反映的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特点。
2023-11-0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 . 汉代董仲舒描述的“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以及唐朝李绅描述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两首诗中反映的农民生存状况,产生的根源是(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B.封建土地所有制
C.收取地租D.封建迷信思想的散布
3 . 某班举办了一次有关“人类社会形态演变”的主题交流活动。下面是一位同学展示的四幅图片。下列排序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是(       
A.③②①④B.③②④①C.④③②①D.④②③①
4 . 在封建制生产方式下,直接生产者一般拥有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并领租或分租地主的一小块土地,在缴纳地租等后建立自己的经济。这意味着(     
①地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农民
②农民毫无人身自由,在地主的强制下劳动
③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剥削农民
④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可以支配部分劳动成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唐朝诗人李绅描写的是 生产关系。(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
6 . 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两个基本阶级,社会底层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却依然十分贫困。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是(     
A.收取地租B.封建等级制度C.封建土地所有制D.封建思想钳制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

“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

——马克思

“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推翻旧社会建立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并以崭新的姿态向着新的梦想出发。”

——习近平


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中出现的社会形态分别是什么?并简要说明马克思所述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特点?
8 .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而且要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可以被买卖。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缴纳地租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当时农民的全部财产归地主支配
③当时农民有了归自己支配的财产        
④豪强地主通过收取地租剥削农民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9 . “皇权至上,法自君出”深深烙印在中国封建体制中。皇帝是整个大家的家长,皇权不可侵犯,下属臣子和百姓都被视为他的子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仲舒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认为君权神授,皇权至上。他说:“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在封建制度下,君主的言论是金科玉律,神圣不可侵犯,决不允许阳奉阴违,抗拒不从。从中可以看出(     
①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封建制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③封建礼教思想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④封建道德思想是为维护封建国家统治服务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唐宋时期有很多“悯农诗”,这些诗歌描述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却依然十分贫困的现象,如诗人张俞在《蚕妇》中写到“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下列对诗歌中描述的社会现象理解正确的有(       
①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导致农民贫困的根源
②农民的劳动成果全部需要用来缴纳地租
③封建社会的社会分工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④封建制生产关系影响了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0-1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沛县沛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政治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