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制生产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1 . 《诗经·大田》中说:“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反映了西周时期农民对公田的态度;到了春秋时期,则出现了“公田不治”“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的现象。导致农民对公田态度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关系变更B.社会生产力发展C.土地私有制确立D.生产资料私有
2 . 下图是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构成与关系的理论模型。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人类社会发展理论,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①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奴隶社会——铁制工具广泛使用,出现社会分工
③封建社会——相比奴隶,农民能比较自主地劳动
④资本主义——劳动者成为被强制劳动的雇佣工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晚唐时有人曾诉说老百姓有八苦:一苦官吏苛刻,二苦高利贷重,三苦赋税繁多,四苦事事摊钱,五苦当差服役,六苦无处申冤,七苦冻无衣饥无食,八苦病不得医死不得葬。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封建社会老百姓这么苦的基础是(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封建土地所有制
C.封建专制制度
D.封建等级制度
2022-10-06更新 | 251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4 . 管仲在《乘马》中说:“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是故夜寝蚤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畏劳苦。”这反映出( )
A.封建剥削加剧了人民生活的压力B.地主阶级努力占有农民生产的剩余价值
C.生产关系变革促进了生产发展D.通过变革确定了封建地主私有制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在封建制生产方式下,直接生产者一般拥有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并领租或分租地主的一小块土地,在缴纳地租等后建立自己的经济。这意味着(     
①地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农民
②农民毫无人身自由,在地主的强制下劳动
③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④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可以支配部分劳动成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9-14更新 | 4156次组卷 | 48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6 . 公元三世纪,古罗马的一些大庄园主把庄园分成小块土地,出租给奴隶或破产的自由农民耕种,收取一定数量的地租。租种土地的人,称为“隶农”,他们要向大庄园主缴纳大量劳动产品作为地租。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隶农制”体现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特点
②“隶农”毫无人身自由,在庄园主的强制下劳动
③收取地租是庄园主剥削“隶农”的基础
④“隶农制”能够促进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材料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集中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材料二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狄更斯《双城记》开篇中的一句话。《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小说里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该小说创作于19世纪50年代,正处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种种罪恶和劳动人民生活的贫困化,导致下层群众中存在极端的愤懑与不满,英国社会处于爆发一场社会大革命的边缘,这与18世纪末法国的社会现状极为相似,狄更斯通过对两个城市的对比,给当时的英国社会以借鉴及警醒。


(1)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及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封建制生产关系特点。
(3)结合材料二,联系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说明那个时代“好”在哪里,“坏”在哪里?
8 . 唐代诗人李绅在《悯农》一诗中写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首诗生动反映了在封建社会中农民的悲惨生活和所受的残酷剥削。农民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干杂务等。结合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
②封建等级制度是农民与地主贫富不均的总根源
③农民没有任何自由,地主占有其全部劳动成果
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2-08-14更新 | 1097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佃农通常是指封建地主制经济下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在中国,不同时期又有田客、佃客、地客、庄户、佃户等称谓。西欧封建领主制经济下承租份地的农民也称佃农。这表明,在封建社会(       
①劳动者完全失去土地,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②地主阶级通过对土地的占有来剥削劳动者          
③收取地租成为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④农民的劳动成果全部归地主阶级所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8-09更新 | 559次组卷 | 45卷引用:湖南省沅陵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9月考政治试题
10 . 列宁指出:“农民(指农奴)的地位与奴隶占有制国家内奴隶的地位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通过向农民解放的道路毕竟是比较宽广了,因为农奴制农民已不算是地主的直接私有物。”这说明(     
A.农民占有大部分劳动成果B.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C.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可以完全自主地劳动D.农民与奴隶的社会地位完全一样
2022-07-18更新 | 485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