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制生产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7 道试题
1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唐代诗人李绅通过创作《悯农》呈现了当时社会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秋收万颗子”描绘出当时农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状态
②“犹饿死”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③“犹饿死”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对于地主的人身依附
④“犹饿死”刻画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三个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依次是(     
①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矛盾
②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⑤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⑤—④D.②—③—⑤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有何共性,并从生产方式角度分析人类社会更替发展的根本原因。
4 . 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高一某同学对阶级社会中“剥削的秘密”很感兴趣,在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最确切的是(     
①奴隶主奴役并占有奴隶——奴隶被剥削的根本原因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农民依附于地主,被地主阶级压迫——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③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④资本家提高工人工资待遇——缓解了阶级矛盾,消除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与这首诗歌描述的社会形态相符合的是(     
①地租是地主占有农民绝大部分劳动成果的主要形式
②地主剥削农民是封建土地私有化的基本前提
③社会生产力低下是其阶级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
④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是这一社会的显著特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如果把原始社会比作人类的童年,那么这个童年期长达二三百万年。下列描述原始社会末期状况的是(       
A.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B.生产和军事活动中广泛使用铁制器具
C.商业和王宫城堡、城市等逐渐发展起来D.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贫富分化开始加剧
7 . 人类社会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广,使农业发展到新水平。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和城市也有较大的发展。这表明(     
①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代替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封建社会的农民比奴隶社会的奴隶的处境有所改善
④当时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长安古意》是唐代诗人卢照邻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描绘当时京都长安的现实生活场景,也写出了权贵阶层骄奢淫逸的生活,深寓讽喻之旨。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权贵阶层占有农民的全部劳动成果            
②唐王朝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④农民和地主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宋)张俞《蚕妇》”《蚕妇》写在北宋时期,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批判,下列选项中与这首古代民歌所反映的社会形态相符合的是(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地主收取地租占有农民的全部劳动成果
③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④生产资料公有制开始逐渐转化为私有制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白居易

材料二   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

——马克思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是诗人白居易对哪个社会现象的描述?这种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是马克思对哪个社会现象的描述?这种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什么?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