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制生产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朝是中国古代贡茶制度形成的重要时期。“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描述了唐朝贡茶院采茶制茶的场景。据史料记载,当时的贡茶院“有房屋三十余间,役工三万人”“工匠千余人”,创造了制作茶饼的蒸青制法,专门为朝廷制作贡茶。由此可见,贡茶制度(     
①一定程度上能推动制茶技术的进步
②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特权
③反映了农民被迫劳动,毫无人身自由
④促进专业化生产,推动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首《蚕妇》,是由北宋文学家张俞所写。全诗通俗易懂,描写了一个养蚕妇女进城卖丝所引起的感叹,从而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阶级不劳而获和劳动人民劳而不获的黑暗现实。造成这一现象发生的基础是(     
A.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
B.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C.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
D.实物地租和苛捐杂税的征收
3 . 上古歌谣《弹歌》里面记载:“断竹,续竹;飞土,逐宍(ròu)。”描绘了我国原始社会的生动图景,以下选项符合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是(     
①人们用小篆把氏族长的话记录下来
②人们用镰刀收割庄稼,耕种技术显著提高
③人们在氏族议事会选举氏族长和军事首领
④人们把猎物平分给大家,共享快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毛主席的《贺新郎·读史》描述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几百万年的发展史。对此诗词理解正确的有(     
①“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表明人类社会处于发展的最低阶段
②“铜铁炉中翻火焰”,体现了社会生产力随着生产关系的发展而变化
③“更陈王奋起挥黄钺”,表明地主阶级的奴役是农民阶级反抗的根源
④“歌未竟,东方白”,喻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在古罗马,奴隶主有权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奴隶。我国唐诗《悯农》写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根据材料,可得出如下结论(       
①奴隶和农民一样毫无人身自由,都是被压迫的对象
②奴隶主和地主占有绝大多数的土地,处于统治地位
③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被地主占有,屈从于地主奴役
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是存在阶级对立的阶级社会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6 . 电影《轩辕大帝》讲述了有熊氏部落首领带领族人,凭借智慧、勇气、真诚,成就中华文明起源的辉煌之路。影片以粗粝且真实的整体风格对历史作出正确的解读和呈现,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五千年前落后的农耕火种。下列情节可能出现在《轩辕大帝》中的是(     
①蚩尤拿着巨大的石斧攻击神农族人
②有熊氏用凿痕记录外出换盐的次数
③神农氏用铁犁耕地种谷提高了产量
④九黎部落抢了很多神农族人做奴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济宁市某高中社团“溯源社”策划拍摄了一期以“社会制度演进”为主题的短视频,生动呈现一定社会形态下的生产状态。下列场景展示正确的有(     
①原始社会:人们一起外出采集和狩猎,回来后按贡献的大小分配劳动产品
②奴隶社会:奴隶劳作一整天后,将劳动工具和部分劳动成果带回自己家中
③封建社会:农民在租种的土地上劳作完,继续耕种自己家贫瘠的小块田地
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春秋时期,由于牛耕和铁制农具的应用和普及,大量的荒地开垦后被隐瞒在私人手中,成为私有财产。当时鲁国实行“井田制”,私田不向国家纳税,因此国家财政收入占全部农业产量的比重不断下降。公元前594年,鲁国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施行“初税亩”田赋制度,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收税。由“井田制”转为“初税亩”这表明(       )
①使封建制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②适应了鲁国土地占有关系的新变化
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④缓和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2-09更新 | 914次组卷 | 14卷引用: 四川省高县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9 .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出自《诗经·国风·魏风·硕鼠》,意思是:“大老鼠啊大老鼠,别再吃我的黍。多年侍奉你,全然不把我顾。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地。”对于《诗经》所描绘的社会剥削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②铁器的广泛使用促进生产力发展,导致阶级剥削日益尖锐
③地主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被迫依附于地主而被奴役
④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们的反抗和逃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我国从秦朝到清朝,普遍存在“金字塔”状的等级制度,皇帝作为地主阶级的总代表居于顶端,皇帝以下有大、中、小地主,处于最底层的农民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这说明(     
①封建国家是地主和农民阶级矛盾调和的产物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③地主阶级以“君权神授说”钳制农民的思想
④地主阶级通过封建等级制度对农民进行压迫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