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制生产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董仲舒说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说

材料二   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马克思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
(1)材料一是董仲舒和诗人李绅对哪个社会时代进行的描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是马克思对哪个社会时代进行的描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3)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什么道理?
3 . 牟氏庄园,位于山东省栖霞市霞光路,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拥有房产五千五百多间,土地六万亩,册岚十二万亩,现保存厅堂楼厢四百八十多间,占地两万多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封建地主庄园。封建地主庄园(     
①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②占有农民大部分的劳动果实
③将高利贷当作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④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依附于地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佃农通常是指封建地主制经济下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在中国,不同时期又有田客、佃客、地客、庄户、佃户等称谓。西欧封建领主制经济下承租份地的农民也称佃农。这表明,在封建社会(       
①劳动者完全失去土地,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②地主阶级通过对土地的占有来剥削劳动者          
③收取地租成为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④农民的劳动成果全部归地主阶级所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8-09更新 | 559次组卷 | 45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5 . 在封建社会,战乱使得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而且还要服劳役,战乱时被武装为私兵,终身依附地主,世代相袭。尽管如此,史学家普遍认为,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其根本原因是(     
A.农民比奴隶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封建制比奴隶制更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剥削方式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
D.农民有了人身自由,能够占有大部分劳动成果
2022-06-25更新 | 678次组卷 | 18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政治试题
6 . 我国封建社会有一首民谣这样唱道:“农民头上三把刀,租子重、利息高、苛捐杂税如牛毛,农民面前三条路:投河、上吊、进监狱”。这首民谣反映了(     
①地主剥削农民的手段
②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③农民在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和剥削下,没有生活出路
④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7 . 据1934年对22个省中789个县的调查,货币租占21%,实物租占79%。有些地区还程度不同地保留着劳役租残余,在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劳役租甚至还占优势。农民缴纳地租的根源是(     
A.封建的等级制度B.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封建土地所有制D.封建“君权神授”思想
8 . 下列情境中,符合奴隶制生产关系特点的是(     
A.阿兴没日没夜为主人劳作,却还经常被暴打、食不果腹
B.阿兴有一定人身自由,租种土地的劳动成果大部分交给主人
C.阿兴每天劳动12小时以上,工资除了吃住之外,所剩无几
D.阿兴的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9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此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卖炭翁》。诗中反映的农民生存状况的根源是(     )。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B.封建土地所有制
C.封建迷信思想的散布D.封建等级制度的确立
2021-09-30更新 | 422次组卷 | 19卷引用:青海省玉树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10 . 奴隶制与封建制生产关系最本质的区别是(     
A.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不同B.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劳动所得不同
C.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不同D.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不同
2021-08-29更新 | 1579次组卷 | 28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