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制生产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64 道试题
1 . 列宁指出:“通常所说的阶级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允许社会上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如果社会上一部分人占有全部土地,那就有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如果社会上一部分人拥有工厂,拥有股票和资本,而另一部分人却在这些工厂里做工,那就有了资本家阶级和无产者阶级。”由此可见(     
①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种集团
②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都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
③农民阶级和无产者阶级都不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
④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贯穿阶级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7-23更新 | 1993次组卷 | 25卷引用: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同步练习
2 . 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有一个村庄叫“六搬村”,这里居住着我国从原始森林走出的少数民族族群——苦聪人。苦聪人曾在原始森林里风餐露宿、拿着简单的木石工具刀耕火种。以下可能与当时的苦聪人生活场景一致的是(  )
①人们要向地主缴纳地租
②人们去城市购买生活用品
③人们使用打磨的石器捕捉野兽
④生产资料由氏族部落全体成员共同占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恩格斯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人类社会发展理论,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B.奴隶社会——广泛使用大机器生产,出现社会分工
C.封建社会——相比奴隶,农民能够完全自主地劳动
D.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成为没有人身自由的雇佣工人
4 .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首诗用简单朴素的语言鲜明探揭示出农夫和公子王孙不同的生活状况,反映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在封建社会中,农夫和公子王孙过着不同生活的根源是(     )
A.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低
B.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C.封建社会创造的产品有限
D.农民是被剥削被压迫阶级
5 . 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存在了二三百万年之久。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最终被奴隶社会所取代。下列对原始社会解体过程的分析,排序正确的是(       
①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             
②个体劳动盛行                    
③生产工具改进
④私有制确立                           
⑤贫富分化加剧
A.①—③—②—⑤B.②—③—①一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⑤
6 . 春秋时期,由于牛耕和铁制农具的应用和普及,大量的荒地开垦后被隐瞒在私人手中,成为私有财产。当时鲁国实行“井田制”,私田不向国家纳税,因此国家财政收入占全部农业产量的比重不断下降。公元前594年,鲁国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施行“初税亩”田赋制度,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收税。由“井田制”转为“初税亩”这表明(       )
①使封建制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②适应了鲁国土地占有关系的新变化
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④缓和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2-09更新 | 914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
7 . 下列情境中,符合奴隶制生产关系特点的是(     
A.阿兴没日没夜为主人劳作,却还经常被暴打、食不果腹
B.阿兴有一定人身自由,租种土地的劳动成果大部分交给主人
C.阿兴每天劳动12小时以上,工资除了吃住之外,所剩无几
D.阿兴的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8 . 17世纪后半期,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宣布的“朕即国家”,成了波旁王朝的统治格言。18世纪中叶,路易十五更明确地宣布“最高权力只属于我,立法权完整不可分地由我一人掌握。全部公共秩序都是我定的,国民的权利和利益与我的权益必然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只掌握在我手中”。这印证了封建社会时期(     
①具有明显的君主专制色彩
②广大国民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③君主掌握全部的生产资料
④被统治阶级所受的压迫异常沉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伐檀》一诗出自《诗经》,诗歌写到:“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封建社会制度下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形式多种多样
B.封建社会农民阶级依附于地主阶级,不享有任何劳动成果
C.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D.封建社会生产关系下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很高
2022-05-23更新 | 921次组卷 | 6卷引用:统编版必修1第一课课时作业1
10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元代张养浩的经典名句,一语道破了古代封建社会百姓的生活状态: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诗句中的百姓之苦缘于(     )
①封建制国家的发展主要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目的
②地主占有全部土地迫使百姓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
③封建社会中的百姓即使是生逢盛世也无法幸福生活
④等级制度森严使百姓一直在痛苦的生活状态中挣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