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制生产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

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马克思

材料二   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12.8%,大危机由此开始。紧接着就是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遭遇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深刻的经济危机。


请根据以上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句话分别是对哪个社会的什么现象的描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和根源是什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新石器时代末期,人类已使用天然金属,后来学会了制作纯铜器。随着生产的发展,产品出现了剩余,集体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所取代,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私有制由此确立。墓葬之间也有了明显的等级之分,大墓墓穴宏大,陪葬品种类繁多,小墓墓穴十分简陋,只有死者生前用过的一些工具和陶器。

材料二   在古罗马,奴隶主把生产工具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会说话的工具”,即奴隶;第二种是“有声的工具”或“哞哞叫的工具”,指耕牛一类;第三种是“无声的工具”,如大车等。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

材料三   我国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的佃农和为豪强地主耕作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但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隶那样可以被买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原始社会为什么会向奴隶社会转变。
(2)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一次社会进步。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这是对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形象描述。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推翻旧社会建立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并以崭新的姿态向着新的梦想出发。

材料二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期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邓小平南方谈话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到70年的时间内,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推动我国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要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分析新中国与前面两种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有何不同?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说明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4 . 地主制经济以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典型。中国的封建地主对自有土地采取多种经营形式:有的是由自己经营,采取剥削童奴或剥削雇工的形式;最主要的是将土地租给他人经营,采取以地租依附农或佃农的形式。依附农在历代有私属徒、部曲、佃仆等类型;佃农在历代有佃客、庄户、田客、佃户等别称。唐宋以后,分租给佃农的形式逐渐排斥和代替依附农形式,成为地主制经营中的典型形式。


结合材料,运用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一种社会进步。
2022-03-17更新 | 892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5 . 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无不遵循一个普遍的规律:随时代而行,是时代的反映和产物。下列作品与反映的时代背景一致的是(     
作品反映的社会时代背景
《炎黄始祖》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产品,出现了原始畜牧业和农业
《红楼梦》冶铁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地主占有所有土地,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收取地租
《诗经》金属工具得到广泛使用,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
《焦裕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
《巴黎圣母院》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A.①③B.①⑤C.②③D.②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是北宋诗人张俞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蚕妇》。这首诗是通过以养蚕为业的农妇入城里卖丝的所见所感,揭示了怵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无衣无食”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的不满。全诗构思奇巧,言简意赅,语言明白如话,生动地集中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材料二   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以反映现实生活见长的作家,毕生的活动和创作,始终与时代潮流同步。他主要以写实笔法揭露社会上层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卑琐、凶残,满怀激愤和深切的同情展示下层社会的悲惨处境,并以严肃、审慎的态度描写开始觉醒的劳苦大众的抗争。他的代表作《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该作品在全世界盛行不衰,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其开篇名句“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更是广为广大读者所熟知。


(1)根据材料一,简述作者所处时代生产关系特点并指出当时社会剥削的基础及主要矛盾。
(2)结合材料二,联系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说明为什么“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7 . 公元三世纪,古罗马的一些大庄园主把庄园分成小块土地,出租给奴隶或破产的自由农民耕种,收取一定数量的地租。租种土地的人,称为“隶农”,他们要向大庄园主缴纳大量劳动产品作为地租。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隶农制”体现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特点
②“隶农”毫无人身自由,在庄园主的强制下劳动
③收取地租是庄园主剥削“隶农”的基础
④“隶农制”能够促进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我国古代诗人经常用诗歌记录自己所处的时代。宋代诗人翁卷的《乡村四月》为我们描绘了这么一幅画面“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结合当时社会生产关系背景,分析下列选项中能解释“乡村四月闲人少”的是(     )
①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进行劳动
②农民在缴纳地租后剩余的部分劳动成果可归自己支配
③在苛捐杂税压迫之下的广大农民不得不进行辛勤劳动
④农民完全依附于地主,在地主的压迫下强制进行劳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0-08更新 | 693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9 . 2022年7月10日,“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在北京开幕。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通常指从公元前9世纪初至公元476年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发展的文明。古罗马文明时期处于奴隶社会阶段,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则经历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经了东周(包括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几个朝代。由此可以判断出(     
①在中国的春秋时期,私有制逐渐确立起来,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②在中国的秦汉时期,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③在古罗马文明时期,铁制农具得到了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
④在古罗马文明时期,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9-01更新 | 1551次组卷 | 27卷引用:山东省泰安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10 . 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在这一发展中,属于用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的是(       
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
②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
③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
④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2-11-13更新 | 1405次组卷 | 129卷引用:统编版(2019)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同步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