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制生产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9 道试题
1 .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节选自唐代诗人张籍的《野老歌》。下列对诗歌中所呈现的社会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①“岁暮锄犁傍空室”说明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
②“耕种山田三四亩”说明农民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③“税多不得食”表明征税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④农民劳而不得根源在于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3-09-29更新 | 420次组卷 | 36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政治试题
2 .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节选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杜陵叟》。下列对诗歌中所呈现的社会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①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进行劳动
②有少量土地归农民自己,农民仍不得不依附于地主
③地主以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④君主专制国家暴力统治,激起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3-09-11更新 | 1316次组卷 | 26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3 . 2023年6月9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湖南主场城市活动在长沙王陵考古遗址公园举行。汉代长沙王陵墓群考古项目负责人何旭红发布了十年考古成果,刷新了人们对汉代长沙王的认知。从汉代所处的社会时代我们可以推断出(     
①互助合作是当时主要的生产模式
②农民拥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③农民需要缴纳各种苛捐杂税
④文字在当时得以发明和应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023-09-04更新 | 626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4 .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唐代诗人张籍《野老歌》。诗歌描述的社会现象表明,在封建社会(     
①统治者对百姓无情压榨,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②地主阶级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剥削农民
③农民劳动的全部产品归地主阶级占有和支配
④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8-24更新 | 2340次组卷 | 3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5 . 原始社会解体,进入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社会,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人民在经济上深受剥削,生活凄惨。就这一点来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共同点是(     
①剥削的基础、形式、程度相同             
②强制收入分配,贫富差距过大,社会失去公平
③生产力发展,经济危机无法克服             
④被剥削阶级被迫为剥削阶级无偿提供劳动和产品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023-08-03更新 | 1547次组卷 | 24卷引用: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同步练习
23-24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罗马,奴隶主把生产工具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会说话的工具”,即奴隶;第二种是“有声的工具”或“哞哞叫的工具”,指耕牛一类;第三种是“无声的工具”,如大车等。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

材料二   我国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的佃农和为豪强地主耕作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但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隶那样可以被买卖。

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一次社会进步。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7 . 对下列两幅图片共同反映的时代描述正确的是(     
   
①氏族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②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③产生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④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3-07-2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8 . 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有一个村庄叫“六搬村”,这里居住着我国从原始森林走出的少数民族族群——苦聪人。苦聪人曾在原始森林里风餐露宿、拿着简单的木石工具刀耕火种。以下可能与当时的苦聪人生活场景一致的是(  )
①人们要向地主缴纳地租
②人们去城市购买生活用品
③人们使用打磨的石器捕捉野兽
④生产资料由氏族部落全体成员共同占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在奴隶制近乎绝迹的20世纪中叶,残酷的农奴制堡垒却还存留在中国西藏。当时,占人口不足5%的“三大领主”(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几乎占有西藏全部财富,而占人口95%的农奴和奴隶却挣扎在生死线上。旧西藏“三大领主”掌握着绝对权力,农奴只是领主“会说话的牲口”和“会走路的工具”。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①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领主的强制下劳动
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③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被“三大领主”占有和支配
④奴隶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卖炭翁》中描述:“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优炭贱愿天寒”,形象地展示了当时农民恶劣的生存环境。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生产力水平低下B.收取地租C.封建土地所有制D.封建等级制度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