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特事特办,是指特殊事情用特殊办法来处理,最初是改革开放初期支持特区建设的一项特殊政策,后来演变成一种突破惯例、提高效率的特殊方法。近年来,一些地方行政服务中心开办“特事特办”窗口,专办“急办、难办、办不成之事”,帮助企业和群众解决了诸多困难,从根本上打通堵点、解除盲点、治理难点,确保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受到了很多好评。但也有媒体评价说,“特事特办”还是少些好。

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阐释“特事特办”为什么还是少些好?
22-23高一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2 . 在近300年的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模式的全球话语权被西方所垄断,在“西方中心主义”的裹挟下,引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话语陷阱。

2022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概括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同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最大的区别,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不断激发人民创造力,不断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人民智慧。

中国式现代化及其理论,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意义,同时也彻底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提供了有历史意义的镜鉴。


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能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
2023-04-06更新 | 58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选修)试题

3 . 法治,美好生活的保护伞,民之福祉,法之所系。

家庭教育促进法:小家之事,大国之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2021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我国首部家庭教育领域专门立法,从前期调研到进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再到今年三次审议,十年磨一剑。家庭教育促进法把实现家庭教育由以家规、家训、隶书为载体的传统模式,向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模式迭代升级,将家庭教育由旧时期的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阐明“小家之事”背后的“大国之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对施行30多年的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作出修改,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全过程民主”写入法律。全过程民主,要求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全过程民主既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也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正如习近平指出的: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过程民主的贯彻落实,正是中国的成功密码所在。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将全国人大坚持“全过程民主”写入法律的主要依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无论是一个家庭的富裕,还是一个国家的强大,都离不开开源节流、勤俭持家。

“小米粒’’关系“大民生’’。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国人口多、基数大,每人浪费一点,就会是惊人的量,对我国粮食生产带来较大压力。同时,餐饮浪费产生大量厨余垃圾,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分别审议了《反食品浪费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以及《关于珍惜粮食、反对浪费情况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报告》的现实意义。
(2)某中学针对学校存在食物浪费和学生节俭意识淡薄的问题,发出“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倡议书。请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帮助该校续写完倡议书。
要求:①围绕主题,形成总论点和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
②论据充分: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④字数在200字左右。

倡议书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品质。作为时代新人,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重要批示精神,形成崇尚节俭的良好氛围。厉行节约、杜绝浪费,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农民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
2021-02-17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6 . 材料一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的民事权利保障迎来了一个全新时代。编纂民法典,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客观需要,也是形成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体系的必然要求。

材料二   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巨大变化。我国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遵循民事立法的基本规律,形成了一部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民法典的颁行,必将掀开新时代法治社会建设的新篇章,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材料三   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共分七编、1260条,关乎14亿人民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如高空抛物,被大家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此次民法典对高空抛物处理作了明确的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如抛物坠物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赔偿:赔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民法典的实施需要每位公民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


(1)结合材料一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编纂《民法典》的必要性。
(3)请从“公民权利与义务”角度谈谈,如何运用民法典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2020-09-09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高新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政治试题
7 . N村采取背对背个别谈话等形式,进一步了解掌握村支部成员工作开展情况和履行职责情况,通过这种形式,使群众逐渐产生对基层民主的感性认识,进而习得民主的理念和途径。材料说明了社区基层民主
保证了国家机关的高效运行
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是坚持依法治国的必由之路
夯实了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A.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