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贵州人爱吃“酸”和“辣”,从乡村到城市,居民的餐桌上处处有它们的身影。劳心巧手的先民们遵循时令、就地取材,在田间地头、炉膛灶台旁,创造了各式各样的制辣方法和制酸手艺,并在长期的生活中代代相传。餐桌上的“酸”“辣”文化(       
①在世代传承中亘古不变            ②体现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
③在形式上是纯粹自然的            ④在生产生活中凝结而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1-30更新 | 28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政治试题(适用地区:贵州)
2 . 吃饭,外国人用刀、叉、勺摄取食物,中国人把筷子作为日常的饮食器物。筷子的两端一头方一头圆,意为天圆地方。我们用筷子是有讲究的,筷子两根,一阴一阳,阴阳互动,是谓太极,喻大和。由此可见(       
①要全面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②中华文化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③筷子文化中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内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走进电影院看一场红色电影、在红军食堂体验红军餐……2022年“五一”假期,全国各地红色旅游景区人气高涨,活动丰富多彩,游客们在游览中感悟榜样力量、传承红色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材料表明(       
A.要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价值B.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C.传承优秀文化关键在挖掘其经济价值D.优秀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经济功能
4 .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河南卫视爆款《2023七夕奇妙游》“以爱之名”,通过“初见、定情、别离和陪伴”四个篇章,融合浪漫爱情、剧情演绎、冰舞芭蕾、苗寨风情等多种艺术样式,深情勾勒古老爱情在现代视角下的模样,让观众为之动容,引发共鸣。由此可见(       )
①中华优秀文化要与时代同行,实现创造性转化
②传承传统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③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④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下列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表述正确的有(     
①从不同方面全方位解决世界所有问题
②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
③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9-20更新 | 433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2022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政治试题
6 . 近年来,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势头,这不仅在于中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我们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和化危为机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  )
A.推动中国历史变迁的决定力量
B.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C.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D.综合国力的基础
7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同时也对世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此可见(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不同文化在交流传播中逐渐趋同
④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①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世界的高速发展源于高速创新,创新的源泉在于人才,互联网AI技术正在不断改变教育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教育”已经不断深入人心。关于教育,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一定的教育决定着一定的文化发展方向
②教育作为创新主体能够推动科技的发展
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④教育能为科技文化创新培养创造性人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鲁迅在《拿来主义》中写道,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也对洋货产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对此,下列对西方文化解读正确且符合鲁迅的观点的是(     
①保持开放心态,大方接纳"'送来'的东西"
②坚持"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取其精华
④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中华五千年文化,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效仿,如《后园》(南齐·王融):正读: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花余拂戏鸟,树密隐鸣蝉。逆读:蝉鸣隐密树,鸟戏拂余花。连山带石耸,曲径绕峰斜。了解并阅读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古代诗人崇尚自然、道法自然       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探       ④古典诗词注重实用、综合性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1-26更新 | 501次组卷 | 37卷引用: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