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长沙,古称潭州,别名星城,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三千多年,是一座名胜古城。有岳麓书院、古开福寺、天心阁、爱晚亭、陶公庙、长沙铜官窑遗址、贾谊故宅、马王堆汉墓、白沙古井、洗心禅寺等名胜古迹。保护好长沙名胜古迹就是留住这座城市的灵魂根脉。这有利于(     
①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②发挥名胜古迹的商业效益
③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④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6-0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政治仿真试题(专家版一)
2 . 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将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与中华民族千年理想有机结合;倡导“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协和万邦的和合智慧有机结合⋯⋯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     
①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②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
④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体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对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这个“结合”意味着(     
①马克思主义以其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
③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根源相同而彼此契合
④马克思主义成为世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 . 赏月、拜月,祈求团圆美满,是我国中秋的习俗。A省某市举办的第二届仁丰里中秋民俗文化节中,最受瞩目的要数中秋拜月仪式。参与者们通过传统仪式环节,寄托风调雨顺、月圆人圆的美好愿望。由此可见(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文化具有服务社会的功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06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2月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马克思主人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决定了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由此可见(     
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变化
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离不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
⑧马克思主义要植根于中国实践,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④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2-1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6 .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都寄托着人们的团圆之思。面对快速发展的全球化进程,快节奏的、充满流动性的现代生活方式,越来越让众多旅居海外的华人常常回忆和眷恋故土,对中华民族传统佳节多了一份情感眷恋。由此可见(     
①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全盘继承
②文化具有民族性
③文化具有多样性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2-0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学考)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贵州人爱吃“酸”和“辣”,从乡村到城市,居民的餐桌上处处有它们的身影。劳心巧手的先民们遵循时令、就地取材,在田间地头、炉膛灶台旁,创造了各式各样的制辣方法和制酸手艺,并在长期的生活中代代相传。餐桌上的“酸”“辣”文化(       
①在世代传承中亘古不变            ②体现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
③在形式上是纯粹自然的            ④在生产生活中凝结而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1-30更新 | 28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政治试卷
8 . 将龙的神圣与吉祥物的可爱有机融合的2024年,“欢乐春节”吉祥物——“吉祥龙”发布,该形象将广泛应用于海内外“欢乐春节”品牌活动中,并首次进行市场化开发和运营,为全球中国春节庆祝活动带来消费新亮点。可见(     
①文化通过一定的载体呈现出来
②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
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④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大秦赋》还原了先秦时代的独特文化氛围,让观众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观览封战国时期的格局和气象。此外,《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长安十二时辰》《清平乐》等,也均以个性化的视角形象表现了我国不同时代的历史特征。风上人情和价值取向。这些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于(       
①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②发挥文化推动政治制度发展的作用
③涵养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07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10 .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百善孝为先,孝乃德之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文化对维护社会和家庭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封建社会的“愚孝”,长期以来也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诸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在当代社会传承孝文化(       
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要“求同存异,吸收借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