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5 道试题

1 . 百年征程,英雄辈出;革命先烈,英魂永驻。左权、彭雪枫、董存瑞、黄继光……英雄不惧渡沧海,谱写了时代的慷慨悲歌。英雄不朽,精神不灭,英雄模范身上那些“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的凌云壮志、“救国安有息肩日,革命方为绝顶人”的英雄气概、“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的战斗豪情,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每一次对英雄模范的缅怀,都是一次唤醒初心使命的自我点名;每一次对英雄精神的仰望,都是一次砥砺责任担当的庄重宣誓。我们应认真学习英雄事迹、讲好英雄故事、发扬英雄精神,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像英雄模范那样“平时忘我、战时忘死”“一身硬骨头、一腔沸腾血”,鼓起迈向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明弘扬英雄精神的必要性。
7日内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直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行走的思政课”

◇最好的教育

清明时节、一堂坚持了29年的“行走的思政课”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凌晨5点,宁夏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学的2000多名师生喊着响亮的口号、擎起鲜红的旗帜,迈开脚步向着任山河烈士陵园进发。75年前,解放宁夏第一仗从这里打响,在任山河战斗中,364名解放军血浸山岭、长眠于此,其中152名是无名烈士。来回54公里路,从清晨到夜晚,横跨崎岖山路,对每个师生都是挑战。而每一次熬过倦怠,选择“再坚持一下”的瞬间,也是学生们懂得何谓信念的瞬间。“走过你走过的路”,学生们切身体会到长征的艰辛和英雄的无畏。

“一路上我曾几度想要放弃、但在同学的鼓励与帮助下,我成功到达了目的地。”一名参加活动的学生对记者说,当她站在烈士墓碑前、一种对先辈的敬畏油然而生,她庆幸自己能参加这次活动。

(1)对此,有网友这样留言:“最好的教育就是亲身经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运动辩证发展过程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英雄的坐标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烈士纪念设施是纪念缅怀烈士的重要场所,铭刻了无数革命先烈为党和国家付出的伟大牺牲。目前我国已公布六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名单,共计277处。放眼全国,有近5000处烈士陵园等纪念设施,它们已然成为一个个屹立在祖国大地上的英雄坐标。近年来,退役军人事务部颁布《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启用烈士纪念设施保护标志及标识牌,联合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类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不断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发掘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发挥红色资源教育功能,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2)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的政治和文化传承知识,阐明政府为什么要保护管理利用好烈士纪念设施。

◇青春的献礼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某校拟以“用好新中国成立75周年实践‘活教材’,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理’”为主题,举行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3)如果让你参与组织其中的学生主题宣讲活动,需要拟定活动通知。请你将下面活动通知中“宣讲稿内容要求”部分补充完整。
关于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学生宣讲活动的通知(部分)
一、活动目的:略
二、时间地点:9月30日,学校报告厅
三、参加人员:全校学生
四、宣讲稿内容要求:
1.
2.
3.
……
2024-06-1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东校区)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三模)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的中华民族文明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从历史看,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今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全国各族人民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中国人民更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儿女的爱国奋斗史。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知识加以说明。

【爱国主义教育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我国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让人们感受悠久灿烂的文化,涵养人们的爱国情怀;广泛开展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感悟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中艰难而卓越的成就;推进中国共产党百年英模人物的宣传,全社会营造形成了崇尚英模、争做英模的良好氛围和优良传统。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是如何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

【推进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文化涵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包含爱国主义的诗词不胜其数。诗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体现追求真理、求索不懈的爱国情怀。变法先驱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体现投身革命献身革命的爱国精神。台湾诗人余光中“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体现的是游子思念故乡、对中华民族早日统一殷切期盼。

(3)某同学集中学习了一些爱国诗词之后,发现不同诗词爱国的具体内容各不相同,但大都指向所处的时代,与时代同频共振;指向国家民族命运,国家民族相向而行。运用辩证思维的特征,说明这一现象的原因。并说明当今时代爱国主义的主题。
2024-06-11更新 | 3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6月模拟预测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3年10月22日,位于贵阳市龙洞堡国际机场旁的“红飘带"(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项目开馆。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重点项目,是全国首个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行浸式”数字体验馆。

“红飘带”项目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属性,将视野着眼于中国独特的红色文化深度体验,以科技的手段讲述长征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赋能红色文旅事业发展。总设计师王志鸥表示,我们创作“红飘带”项目的信心源于中华儿女对于“长征精神”的集体文化记忆,通过科技艺术的手段将其唤醒,让人们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红飘带”作为首创的“全城行浸式”数字体验馆,观众将完全沉浸于整个场城空间,并通过边走边看的体验方式去感受这史诗般的征途故事,唤醒观众流淌的红色血脉,让长征文化“活”了起来,将成为全国红色文化旅游新名片。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红飘带”让长征文化“活”起来的时代价值。

材料二   传史育人,依托革命文物资源优化内容供给,使得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是用好红色资源、开好“大思政课”的重要方式方法。数据显示,全国有3.6万多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这些革命文物是历史的记录者、承载者,无声讲述着“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精神密码。这些红色资源,为思政课铸魂育人提供了丰富滋养。

(2)有人认为,所有红色资源丰富的学校,思政课的效果都明显好于红色资源相对匮乏的学校。请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说明验证该观点可以采取哪种推理方法,并简要说出操作过程。
2024-06-1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5月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灵秀湖北,九省通衢,是国之腹地,也是长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三国文化富集地,也是“红军的摇篮”,浪漫瑰丽的楚文化与激昂热血的近现代历史在这里熠熠生辉。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提出,要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2024年4月19日,湖北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意见》,依据湖北各地自然人文禀赋,把支点建设的目标细化为“五个功能定位”,即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国家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基地、国土安全保障服务基地、国家水安全战略保障区、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区。锚定目标定位,湖北奋楫扬帆: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8万亿元;高标准运行的汉江国家实验室和10家湖北实验室等,点燃科技创新“强引擎”;花湖机场已开通国内外航线62条……这片土地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科技和产业支撑不断增强,枢纽地位不断巩固,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得来不易的成绩记录了湖北循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坚实足印。

(1)结合材料,分析湖北支点建设的功能定位是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的。
(2)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湖北贡献,必须推动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关知识,说明新时代湖北铸就文化新辉煌依托的禀赋优势。
2024-06-0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6 . 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追求真理】

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深刻认识,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以马克思主义为“强大思想武器”“伟大的认识工具”,“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容。

100多年来,我们党牢牢把握真理、守住正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其灵活地而不是刻板地、辩证地而不是教条地运用于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1)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知识,阐述我们应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发展真理】

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丰厚滋养。只有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才能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同时,我们又要用马克思主义人民性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为邦本的文化基因、用历史主动精神激活自强不息的文化基因、用发展观激活固本开新的文化基因、用辩证法激活“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文化基因、用系统观激活万物一体的文化基因、用价值观激活天下大同的文化基因……

(2)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对此加以阐释。
2024-06-0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智慧上进2023-2024学年高三5月大联考政治试题

7 . 故宫博物院,网络预约,放票即空;陕西历史博物馆,预约门票日均点击量超60万;成都博物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一个多月吸引观众逾40万人次……“博物馆热”涵养着文化自信的力量。

这里有文脉,一段段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记录着我们的前辈对个人与社会、天理与人性等问题的思考与解答,绵延着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沧桑;这里有声音,红船、军号、草鞋……一件件收藏的文物,回响着先烈们血染疆场的艰苦岁月;这里有故事,雷锋、红旗渠、“两弹一星”……一个个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讲述着中华民族为了复兴的自立自强;这里有科技,AR、VR体验装置复现古代,仿佛穿越时光;这里有文创,“马踏飞燕”“青铜面具”“考古盲盒”将古朴赋予时尚……

“博物馆热”涵养着文化自信的力量。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4-06-04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三模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向来重视爱国主义这一课。无论是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还是大学教育、职业教育,都对“爱国主义”这一核心内容提出了针对性要求。将爱国主义教育写入法律、形成制度,守护其薪火相传、弘扬光大,正当其时。

目前,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制度分散于近200部法律法规和近40部党内法规中,呈现出一定的碎片化。在大量立法经验之上,以一部总则性、综合性、基础性的法律将爱国教育纳入法治轨道,发挥法治科学、长效、规范的优势,推动形成配套成龙的爱国教育法治体系,对提升爱国教育实效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

材料二   202310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爱国主义教育法》。《爱国主义教育法》202411日起生效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健全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各方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根据爱国主义教育法,在每年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国家和社会各方面举行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集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网络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了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责任义务。学校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办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爱国主义教育法对利用红色资源、文物古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各类文化场馆等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作出明确规定。

(1)结合材料一,运用系统优化的哲学原理,分析《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制定可以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说明《爱国主义教育法》对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原因。
(3)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推动和保障爱国主义教育的?
2024-06-0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4年龙年春节是联合国大会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后的首个新年。大红灯笼、中国结、剪纸福字等装饰布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喜庆幽默的川剧表演来到华盛顿,以中国红为基调的新衣披上了海牙的有轨电车,书法、剪纸、包饺子等文化游园项目在塞纳河畔隆重举办……春节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也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有联合国人士表示,当前世界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我们需要春节精神的感召,需要龙所代表的力量、勇气和智慧等可贵品质。感谢中国和中国人民为联合国事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材料二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在世代传承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其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深刻体现着爱国主义精神。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正是在反抗列强侵略斗争中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可歌可泣的艰苦斗争,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一系列伟大民族精神,书写了爱国主义的辉煌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已于2024年1月1日正式施行。新征程上,要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1)春节走向全球化的原因,甲认为是春节的独特习俗,乙认为是春节蕴含的价值理念。你赞同哪种观点?结合材料一,请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相关知识阐明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述我们应如何传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奏响新时代爱国奋斗的最强音。
2024-06-0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示范高中高三下学期三模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考察,参观青年毛泽东主题展览,了解学院发展沿革和用好红色资源、坚持立德树人等情况。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红色资源薪火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多次强调,红色资源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好地方,要把这一红色资源保护好运用好,强调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高校扛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以红色资源铸魂育人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

【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1911年,青年毛泽东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求学。求学期间,除了在书本上读有字之书外,毛泽东还经常和同窗好友一起以“游学”方式去社会上研习“无字之书”。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立下了“探究‘大本大源’,实现以天下为己任、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伟志向,要用“大本大源”“宇宙之真理”去唤醒国民,挽救国家危亡。同时,他深受李大钊和陈独秀思想的影响,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而完成了青年学生到职业革命家、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未得真理即终身无志”,“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铮铮誓言生动体现了青年毛泽东对追求科学真理、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那份坚定。百余年来,无数革命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过火炬,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道路上接力前行,不断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奇迹。

【广育新时代“大先生”】

广育新时代“大先生”,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心中先扎下“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之“根”,学生心中才可能结出立志报国之“果”。作为师范类院校,湖南一师一直非常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领学校教师自觉养成良好师德师风,争做“经师”与“人师”统一的“大先生”。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说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对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知识,说明毛泽东等革命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什么能不断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奇迹。
(3)根据上述材料,某同学认为“只要教师心中先扎下‘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之‘根’,学生心中就能结出立志报国之‘果’”。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该同学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024-06-02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高三模拟预测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