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弘扬革命精神,激发奋进力量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安身立命的一种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从红船精神到探月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国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这些精神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夏明翰、方志敏等英雄在战火纷飞中挺立,焦裕禄、时传祥等模范在建设年代里成长,李保国、钟南山等典型在改革时代涌现……一座座时代丰碑为共产党人绘就信仰底色、构筑精神高地。英雄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红色基因、革命精神更需要我们赓续和弘扬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围绕“红色基因对于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这一主题,写一篇短文。
要求:观点明确,紧扣主题;可以就某一点深入分析,也可以综合论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论述合乎逻辑,条理清晰;字数250字左右。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政治试题

2 . 从没有一条路,能被人们喻为“地球上的红飘带”;从没有一条路,能让我们如此为“中国红”壮志澎湃、豪情满怀。这条路,就是长征路。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纵横十余省,长驱两万五千里,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平均每300米就有1名战士牺牲……湘江战役、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是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他们不怕艰难险阻甚至流血牺牲,捍卫着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今天,我们正在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述你对“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的理解。

【铭记革命史,阔步新长征】

◆1934年的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的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的胜利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长征永远在路上。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进行新的长征”。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的“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了我们党在新长征路上的中心任务。

(2)习近平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系国家发展大局。

【稻蟹共生实现经济生态双赢】

近年来,东北各地积极探索稻蟹共生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传统模式下,水稻生产需要用大量农药杀虫除草,而蟹的生存需要减少农药的使用。在稻蟹“共生种养”的新模式下,河蟹能清除田中的杂草、吃掉害虫、排泄物可以肥田,促进水稻的生长;水稻生长中由于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又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条件。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稻蟹共生模式是如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14年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艰苦斗争中形成的,是东北抗联将士崇高精神风貌和高尚思想品格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气贯长虹的英雄史诗,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革命精神的彰显,是人类为了正义事业挑战自身极限的传奇典范。

(2)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将东北抗联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提供精神支撑。某校团委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重走抗联路”主题教育活动,请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关知识,为这次主题活动写一份宣传稿。
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150-200字。
2024-05-2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二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是一种信仰。中国人民历来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民族。新时代十年来,书香飘满京城,书香京城建设稳步推进。提出加强主题阅读引领、实施“阅读种子”培育计划、增强阅读品牌影响力等书香京城建设的重点任务;充  分发挥首都优势资源,突出首都特色,围绕传承发展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 创新文化推动全民阅读;形成以公共图书馆、综合书城、主题(专业)书店、社区书店 等为支撑的十五分钟现代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不断满足人们丰富多样的阅读需求;提高优质阅读内容供给水平,加强精品创作生产,加大原创精品创作出版扶持力度;创新活动方式方法,通过 VR 展、云录制等,推动“E 悦读”、建设书香网络,滋润着千家万户、各类人群。全民阅读已成为北京这座城市一抹永不褪色的温暖亮色,深入到城市各个角落,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已成为全国知名全民阅读品牌(下图为北京阅读季标识)。请你从曾经读过的经典书目中选择一本,从文化角度简要写一份推介词。
(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字数在200字以内,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2024-04-08更新 | 2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24年1月1日生效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涵盖思想政治、历史文化、国家象征标志、祖国壮美河山和历史文化遗产、宪法和法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国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迹等方面。在规定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突出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办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确定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各类主题活动等。

材料二无数英雄模范用炽热的报国志和爱国情谱写了中华民族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雷锋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克己奉公、舍己为人,用行动铸就了雷锋精神的核心和精髓。被称为“科研疯子”“拼命黄郎”的黄大年不断求索、刻苦钻研,几十年如一日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有不忘初心、勇担扶贫大任,奋斗在脱贫战场,把最美的韶华留给大山的驻村书记黄文秀;有成就学生、擎起教育大旗,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燃灯校长”张桂梅。以杨利伟、景海鹏为代表的航天人,发扬载人航天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释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法进校园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从英雄模范中汲取精神力量,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6 . 重庆市地方“两会”于今年1月21日召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月22日,在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民盟市委会、致公党市委会等共同提出《关于统筹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的建议》,重庆市发改委等六部门就所涉领域当场办理。

2024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强市,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市政协委员刘晓年表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是激活优势资源、放大综合效益的有效路径。要以保护传承利用为重点,深入开展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等重庆文化形态的传承研究转化。

1月23日,重庆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情况”专题记者会,据介绍:2023年以来,重庆积极探索推行区县人大“年中会议制”、多镇人大“季会制”、区县乡镇年度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取得积极成效。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通过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督“四步”工作法,推动“替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年中会议制”除听取审议半年整体工作外,还专门听取重点工作专项工作报告。季会制进一步拓展代表的履职空间,给予代表更多发声机会。


(1)结合材料,运用“人民当家作主”的相关知识,分析重庆是如何通过发挥民主优势为发展聚合力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传承研究转化重庆六大文化形态的重要意义。
2024-03-11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政治试题 (五)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祥瑞神物。人们从自然界现实存在的动物身上“取材”,经过人脑的“综合再造”,形成了“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龙的外在形象。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龙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代表着吉祥、力量、腾飞和智慧。

材料二   中国“龙文化”博大精深。从“龙井茶”“龙须面”等饮食文化到“九龙壁”“盘龙柱”等建筑艺术,再到“舞龙灯”“赛龙舟”等民俗文化……这些都是“龙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形式,展现了中华儿女热爱生活、奋发昂扬的精神风貌。


(1)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本质的知识,分析龙的形象是怎样形成的。
(2)结合上述材料,从饮食、建筑、民俗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份演讲稿,宣传中国“龙文化”。
要求:题目自拟,主题鲜明,观点正确,逻辑清晰,表达准确,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字数150字左右。
2024-02-1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延安红街位于延安市高新区,在1.5公里长的街区上汇聚了红色旅游、红色教育等内容。延安红街沿袭了延安古城的时空布局,以红色历史文化为主题重现了延安古城的街区风貌,如会师楼前的微型长征路线,向人们诉说着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伟绩。平台山上杜梨树下的切尾巴战役指挥所是领导人们挥斥方遒、决胜千里的地方,这里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历史印迹,使游客沉浸其中受益匪浅。

在红色主题情景式街区延安红街里,室内情景体验剧《再回延安》,不但让观众“走着”看表演,而且同时利用声光电、人造风雪等高科技手法,打造多重体感互动的体验,让观众以全新方式融入剧情,沉浸体验红军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革命历程,真实的红色历史背景给游客营造了代入感,更好地绽放了红色基因的光芒,为游客带来红色旅游的新体验,吸引了一大批粉丝到这里打卡。

延安红街既保留了古城的机理和文化,又加大历史资源的发掘力度,吸引了一大批游客来这里开启意义非凡又受益无穷的红色之旅。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以“深耕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在150~200字之间。
2024-02-1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下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以打造北疆文化品牌为目标,多点发力,为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赛罕力量。

注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赓续北疆文化脉络。赛罕区通过多种形式,使非遗成为各族人民精神相依、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在人民路街道兴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社区非遗馆,常态开展非遗进社区活动,让辖区群众感受非遗艺术、学习非遗文化。深入开展非遗传承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在体验非遗魅力的同时,汲取中国传统的劳动智慧、艺术美学,让古老的非遗在现代起来。

注重挖掘特色文旅资源,展现北疆文化魅力。赛罕区切实将主题教育的成果转化成为推动发展的生动实践。立足区位、交通、生态等优势,充分挖掘文旅资源,深化一山、一河、一湾、四带文旅发展格局,围绕空间、规划、业态、产业,积极引进文旅项目,布局文旅业态,加快文旅产业发展。发挥中心城区引领作用,联动吃住行游购娱等文旅产业要素,进一步完善设施、创优环境,拓展消费新业态新场景。

注重推进精品文艺创作,构建强大精神内核。赛罕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采集群众多彩生活,以区乌兰牧骑、区文化馆为创作主体,文艺创作和演出上亮点频出,总计组织创作、翻排文艺作品30余部,并多次赴各地进行宣传演出。区文联充分挖掘刘洪雄烈士以名言小学校长身份作掩护,组织成立归绥东郊第一党支部,英勇抗日并壮烈牺牲的光辉事迹,创作抗日情景剧《刘洪雄》,充分展现赛罕区各民族团结奋斗的革命传统。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以“让北疆焕发新光彩”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不少于150字。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雄关漫道真如铁,跨越雄关,凭依的正是一种比铁还硬的伟大建党精神。

长征路上,血战湘江,重伤被俘的红34师师长陈树湘,撕开腹部伤口,咬断肠子,壮烈牺牲。抗美援朝,屡战长津湖,战士们伏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中,冻死后仍保持随时冲锋的姿态。为摆脱核威胁,数十万人告别父母妻儿,远赴大溪深处,以板房帐篷为家,以戈壁黄沙为体,甘做隐姓埋名人,孕育那一声震惊世界的巨响。为实现小康梦,扶贫干部与群众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脱贫奇迹。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向"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在反贫攻坚决胜之时,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奖章、奖牌;在建党百年前夕,首次颁授"七一勋章"……每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上的庄严仪式,既是对过往的致敬,更是精神的传承。

谁说历史无言?他们的事迹就是历史最好的叙述。谁说时间有界?精神的力量总能穿越时空的阻隔。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知识,阐述中华民族"屹立不倒、挺立潮头"的深层逻辑。
2024-01-1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