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是世界的宝藏。

材料一   6月10日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6项,位列世界第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果丰硕,一批重要遗址实证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截至2022年,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从镌刻华夏民族内聚内敛、崇尚和平性格的万里长城,到展现古代中西方文化汇聚、碰撞、交融的敦煌石窟;从以“一己之力”串联起东西方阿舍利文化传播带的稻城皮洛遗址,到诞生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的八角楼革命旧址……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中国人民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凝结在遍布神州大地的文物之中。正是这些珍贵的遗产,为我们回首过往、立足当下、开创未来提供了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文化遗产的看法。
2024-05-24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区汕头市潮阳区河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

材料一   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一部顺应时代潮流的历史,也是一部奋发有为的历史。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兴起,中国共产党从这个世界大势中产生,走在了时代前列;抗日战争时期,党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救亡强烈愿望的大势出发,团结带领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壮大,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正是顺应这一时代大潮的产物。基于对世界大势和我国国情的深刻洞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的决策,一往无前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十八大以来,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代,奋力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材料二   中国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其中一个重要密码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回首百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勇于探索、敢闯敢试、实事求是,走出了一条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和根本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再次证明这条道路走得对、走得通、走得好。

材料三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岁月,都有无数优秀共产党员留下了很多昂扬向上、真挚动人的红色家书。

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夏明翰

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绝不要娇养,粗衣淡饭足矣。——江竹筠

爸爸不盼望你当什么名人,而想让你尽早成为一个人格、素质俱佳的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家庭的需要。——孔繁森

铮铮誓言,切切叮咛。他们的英雄事迹、家国情怀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红色家书是峥嵘岁月的历史见证,是共产党人璀璨精神图谱的生动描画,也是赓续红色基因、彰显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一份珍贵精神遗产。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是如何顺势而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知识,阐述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的理解。
(3)红色家书是赓续红色基因、彰显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珍贵精神遗产。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知识加以阐释。
2023-11-15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3-2024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3 . 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

◆永恒丰碑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雷锋的日记,字里行间,无论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还是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抑或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无不彰显着雷锋精神永恒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永不过时。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是一片红色的沃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丰富的革命旧址和革命文物遍布三秦大地。陕西省革命文物类型齐全、数量众多,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141处、各类革命纪念馆76座、收藏革命文物41226件(套)。

近年来,陕西省借助云展览、云教育、云直播等数字化传播手段,通过打破时空界限、云游博物馆,让人们近距离感受革命文物,聆听革命故事。陕西数字博物馆平台上已经有19座革命类博物馆和纪今馆。陕西依托本地革命文物资源优势,通过现场教学、主题教育、研学实践等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发展红色旅游,将革命文物利用纳入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打造红色文化和旅游品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陕西省保护和传承革命文化的时代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0月16日召开的党的二十大将“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郑重写入报告。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培育形成了以“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为时代特征的伟大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了以“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为时代特征的伟大精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了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为时代特征的伟大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了以“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为时代特征的伟大精神。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对于鼓舞新时代中国青年接续奋斗具有重大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对青年接续奋斗的意义。
2023-10-03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2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的红旗渠。这里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红旗引领方向,精神震撼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红旗渠精神永在!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州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


分析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延安和红旗渠的文化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吕梁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它曾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是拱卫中共中央的东部屏障,也是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在革命战争年代留存的革命旧址、遗址,如同一座座丰碑屹立在吕梁这块英雄的土地上,见证着吕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光辉的革命历程。

为了更好的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凝聚转型发展强大动能,吕梁市委、市政府一方面出台了《吕梁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用法律条例来加强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另一方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把革命文物保护管理纳入社会发展规划,优化管理机制体制,将革命文物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融入全面深化改革,融入人民大众参与保护的热情之中,真正实现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


(1)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谈谈你对吕梁市保护利用革命文物措施的理解。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请就“如何发挥革命遗址的社会教育功能”给当地革命纪念馆写一封信。要求在200字以内。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2年8月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工作,包括指出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加强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巩固壮大主流舆论,繁荣文化文艺创作生产,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强人才队伍等,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工作对我国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启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劳动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从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到“铁人王进喜”、“时代楷模张桂梅”……不同时代的劳动模范以自己的行动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几千年来哺育了勤劳善良的中华民族。

有人认为,在智能化时代,无需倡导劳动教育。这种观点在无形中向学生传递出不正确的价值观。劳动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从农耕社会“耕读传家久”的传统,到现代社会“劳动创造幸福”的箴言,时代在变,劳动的形式在变。但劳动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劳动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具有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是学生的成长必修课。2022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习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要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要做到知行合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积极进取、努力拼搏,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如何通过劳动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10 .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2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

为进一步弘扬革命文化,规划提出,推介党史研究重大成果和宣传教育普及品牌,制播《敢教日月换新天》《红船》等专题片,《1921》《革命者》等影片,《大决战》《觉醒年代》《功勋》等电视剧,《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等网络视听节目,打造“建党百年书系”“党的革命精神谱系研究丛书”等图书。深化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提升革命旧址保护展示水平,推出百年党史文物大展、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等展陈精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角度阐述我国弘扬革命文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