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深海》《中国奇谭》《三体》等动画作品凭借精致的画面和富有特色的故事受到广泛关注,取得了流量和口碑的双赢,将“中国动画学派”话题又一次推到台前。那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动画“爆款”,充分运用当代技术形塑观众易于接受的美学风格,以自成体系的“画风”获得认可。近年来,中国动画创作者认准这个方向,将美术传统与当代技术充分融合,在美学风格上不断实现突破。动画短剧《雾山五行》接续中国古典文学的传奇传统,以水墨写意画风,将中国古代景观具象化,并融入武侠叙事。此后,《中国奇谭》直接化身多种美术风格的“展示台”。不仅水墨动画、剪纸动画、木偶动画等通过创新技术赋能重焕生机,动画创作者还进行了许多创造性的实验:或将中国传统画风与西方素描画法相结合,或用三维动画凸显水墨特点。《深海》则更进一步,融合油画色彩与黑白水墨,以三维形态呈现写意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从传播效果来看,观众对这些富有传统文化意蕴美学风格的肯定,证明了将动画天然具有的写意特色与中华美学注重意境营造的传统相结合,能够在动画“画风”上迸发出巨大创造力。创新动画“画风”,需要讲述符合当代生活情境的故事,注入契合观众情感需要的内涵,让观众产生代入感从而真心喜欢,用新的视听语言反映时代脉动,探索一种能够回应当代人情感诉求并引发普遍共鸣的“中国风”。


请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角度,谈谈怎样才能创作出一种能够回应当代人情感诉求并引发普遍共鸣的“中国风”式的中国动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金庸,原名查良镛,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金庸是中国当代武侠小说的泰斗人物,文采风范为世人所景仰。金庸学生时代因抗战而逃难辗转各地,随后到香港创业、办报和写作,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生活素材;金庸继承了古典武侠小说的写作传统,在内容上融合了多种传统文化元素,又在现代的阅读氛围中对这一传统进行了空前的技法与思想革命,开创了“新派武侠”的风格;金庸的武侠小说虽然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但是在写作技巧、情节结构等方面吸收借鉴了西方剧作的一些形式,在重视本国文化的同时巧用西方文化。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金庸在武侠小说创作过程中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
3 . 文化创造必须坚持“走下去、走进去、走出去”的道路。与之相对应的有效做法是(          )
①深入基层,立足社会实践
②加强交流,推动文化传播
③高举旗帜,引领社会方向
④深入人心,反映群众呼声
A.④→③→①B.①→③→④
C.①→④→②D.②→④→③
2023-09-12更新 | 111次组卷 | 76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福清一中,长乐一中等)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电视剧《人世间》一经播出,即创下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近5年电视剧最高收视率,累计超4亿受众观看。

剧中人物周父周母的相濡以沫。周秉义的刚正有为、周炳昆的憨实仗义、郑娟的悲苦坚韧、蔡晓光的体贴通透……一个个从生活中“走”出来的真实的人、感性的人,他们骨子里的坚韧与担当,拨动了很多观众的心弦。许多观众特别是青年人,透过周家三代人的经历和故事,重温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走过了怎样的道路,理解这些变化和成就从何而来,读懂了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更可贵的是,《人世间》的讲述不回避坎坷,敢于直面且战胜困难,它通过生动书写一个时代的生活,写活了一个时代的精气神。写出了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气与魄。


运用文化发展基本途径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
2023-07-09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5 . 现实题材年代剧《人世间》以生活在八十年代东北“光字片”社区周家三兄妹的生活轨迹为脉络,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平民百姓日常生活柴米油盐进行细化的描写。剧中以普通劳动者为核心,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无限情义和人世间的正直善良,让不少观众有所共鸣,沉浸在剧中。该电视剧的成功对文艺创作者的启示有(     
①真实再现历史,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进步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贴近人民群众生活
③立足时代之基,讴歌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
④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6 . 《人世间》以新中国发展的50年历史为时间轴,以“周家三代”和“六小君子”的命运沉浮为切入口,生动描摹国家发展的磅礴变迁;《警察荣誉》在新老民警火花四溅的群像故事中,勾勒出基层民警的责任担当。这些影视作品的成功在于(       
①与时代同频共振,讴歌人民群众奋发有为的精神
②艺术再现历史与现实,激发人民群众的情感共鸣
③坚持开放心态,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④立足中国价值,实现文化内容和形式的重大突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江西各地在推进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坚持在形式上融合创新,在内容上守正创新,在服务上优化提升,红色旅游提质升级明显。

——“革命摇篮”井冈山推出的“吃一顿红米饭,唱一首红军歌,走一趟红军路,读一本红军书,听一堂传统课,扫一次红军墓”的“六个一”活动,既有体验,也能寄托哀思,内容丰富的“套餐式”旅游融合产品,深受广大游客特别是青少年的欢迎。

——围绕“突出红色,坚守红色”的主旋律,“共和国摇篮”瑞金推出的系列情景再现项目,重现当年“一苏大会”“扩红参军”等情景,变传统的静态展示为动态的互动参与,创意十足,令游客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时代价值。
2023-06-20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8 . 古人早就观察到藕断丝连的现象,并从荷花茎秆中提取出丝状纤维,搓捻成线,用于织造。当代中国设计师不仅从古代文献中恢复了失传的藕丝织造技艺,而且推陈出新,制作出色泽自然、触感柔软又抗褶皱的个性化、艺术化的织物。传统藕丝织造技艺的当代复兴表明(       
①古代文献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基础        
②文化创新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
③传统技艺的传承不必囿于形式                      
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核心在于文化传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6-14更新 | 6584次组卷 | 35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博雅培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60年来,雷锋精神经久不衰历久弥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这是因为(     
①文化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②雷锋精神丰富并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③雷锋精神引导青年在为人民服务的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④雷锋精神满足了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6-01更新 | 891次组卷 | 9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政治试题
10 .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从一个人到几代人,从一个人到全社会——神州大地上,人们听他的故事、读他的日记,学雷锋、当雷锋已成为广泛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雷锋精神之所以代代相传、永不褪色,是因为雷锋精神(     
①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②作为传统文化的结晶具有时代性
③源自人民,是人民所需,人民所向
④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5-21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三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