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五一”假期,文旅市场升温,各地古镇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放眼望去,处处是排起长龙的小吃摊位和“今日客满”的民宿招牌,然而,面对旺盛的旅游需求,古镇同质化现象让一些慕名而来的游客感到失望.大同小异的外观设计,千篇一律的制式产品,连商业业态都有些雷同,烤肉、酒吧、网红奶茶、手工银饰……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缺少地方特色和文化感。

部分古镇越来越相似,并非历史遗留或自然形成,而是不合理商业开发的结果。古镇需要开发,才能更好满足游客需求,但一些新开发的古镇,未能处理好商业化和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开发者往往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不注重挖掘当地民间传统文化,只是照搬照抄已有商业模式,甚至为了实现商业功能粗暴迁走当地居民,反而失去了文化之根、独特之美。避免古镇同质化发展,需要统筹处理好古镇商业性与文化性的关系。

(1)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关系原理分析如何处理好古镇商业性与文化性的关系。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为古镇的良性发展提两条合理建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中共台城特别支部成立100周年。中共台城特别支部是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位于河北省安平县台城村。

安平县作为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近几年,安平县立足红色文化传承,整合历史人文资源,推进了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中共河北省第一个县委旧址、五亿农民的方向展览馆等旅游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规划建设基层党建学习馆(中国·安平),全力打造台城红色片区,擦亮“红色安平”名片。

为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安平县台城村又对中共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进行了扩建和改造提升。纪念馆以中共台城特别支部成立100周年为契机,打造融媒IP《从台城出发》,推动“红色研学游”持续升温;为让游客更好地了解红色文化,纪念馆通过考察学习、互相交流、组织培训等方式,不断磨炼提升讲解员的业务能力;纪念馆还积极探索推出了云课堂、云展览、云讲解等多种线上爱国主义教育新模式,运用新媒体平台讲述红色故事、展示馆藏文物等,将纪念馆的影响力、辐射力不断放大。

(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安平县是如何擦亮“红色安平”名片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台城村是如何传承红色文化的。
(3)请你为安平县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2024-03-27更新 | 137次组卷 | 3卷引用:模块二 重难高频专练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大概念,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篇的开启,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材料一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的思想体系,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是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学指南。

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强调文艺创作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坚持历史传承与时代发展相互促进。习近平文化思想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强调要在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基础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坚持文化多样与整合凝聚有机统一。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从制度层面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

坚持以我为主与文明互鉴交叉融合。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丰富发展了文化建设的原则方法,提出坚持文化发展要以我为主、洋为中用、辩证取舍,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关知识,谈谈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如何实现创新的。

材料二   会议以“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八个字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格作出总结。“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中国传统哲学智慧,认为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才能在推进文化繁荣的过程中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体”,是文化系统的基本思想和根本原则,“用”,是在其指导、统御下的各文化要素及其功能作用。习近平文化思想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强调既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审视中华传统文化,又要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理解。

材料三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文化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文化建设的科学理论指南。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并坚持学以致用,以谱写更为绚烂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篇章。

(3)某班级召开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题班会,讨论中,有同学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只要我们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好。”请运用《逻辑与思维》的演绎推理相关知识评析该同学的观点。

4 . 2024年春节期间,现实主义喜剧《第二十条》上映,这部“直击社会病点、直抵心灵”的影片收获了既“叫座”又“叫好”的成绩。影片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策划,以真实司法案例改编,生动演绎着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正当防卫”制度。影片从生活中取材并且深度挖掘生活内涵,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的变化,潜移默化地予以观众价值引导与精神营养。

影片以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视角为切入点,讲述当下老百姓的命运,以故事化的手法将“正当防卫”条款搬上大银幕。三个案件交叉,见义勇为、校园欺凌、正当防卫,在富有喜剧色彩的淡绎中,让更多除了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外,还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琐碎温情,为观众带来一种特有的市井乡情,沉浸在一片温馨又喜感的氛围之中,感受到世事虽艰,但爱与正义就在每个平凡的你我之间。

影片触及到了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关乎法制国家根本的司法热点。即如何确立天理与法理的关系,如何实现公平正义与法条运用的具体问题,并试图给予回答。影片告诉人们,法制社会的良知如果颠倒了,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成为合法的丛林社会,我们所处的世界就会成为十足的魔兽世界。

《第二十条》是民意与法治的良性互动。司法不忘正义的初心,民意也在推动法治的进步。影片传进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把现实主义的利剑与法制社会的良知编织进宏阔的时代格局,推动中国的法律不断打开窗户候听民间的“新鲜声音”,朝看实现公平正义的终极目标继续前行。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电影《第二十条》的“叫座”又“叫好”的原因。
2024-03-07更新 | 30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联合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部优秀的电视剧要立足时代,回答时代之问。近期热播的单元剧《我们这十年》,该剧以十年为取景框,以奋斗为主线,以一个个具体的“我”或者“我们”作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接地气、有温度、有共鸣”的,同时靠近我们的日常琐碎现实,有着我们普通人所熟悉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生老病死之类的烟火气息的中国故事。

而第一单元《唐宫夜宴》里,《唐宫夜宴》这个舞蹈本身的成功,是因为它浓浓的烟火气息。编导陈冉让十四个各具喜怒哀乐之情的唐俑小姐姐穿越时空来到现代舞台上,冒冒失失,憨态可掬,一举手一投足,戏水,打闹,既是舞蹈,又是生活,让古典舞蹈、古代宫廷艺术有了现代生活气息,让人倍感亲切。很多观众看完都表示:自己在看这部剧的时候,是边哭边笑,为之感动,更为之骄傲。

从这些观众评价中不难看出,如今的影视作品,必须要用真诚和匠心才能打动观众。不拔高不悬浮,以贴近百姓生活的创作方式,来表达普通百姓的所知、所感、所见。只有那些真正走进百姓生活的作品,才更能收获百姓的青睐。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电视剧《我们这十年》获得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2023-12-26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0月18日,第75届法兰克福书展在德国法兰克福展览中心拉开帷幕。中国出版代表团时隔三年重返法兰克福现场参展,在出版业的奥林匹克舞台再度与世界紧密连接。

在书展上,北京出版集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北京文化为核心主题,以“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茅盾文学奖、“中国好书”等国家级奖项的优秀作品为引领,集中展示了50余种精品国书,涵盖当代文学、社科学术、少儿读物等多个类别,向世界出版同行奉上了一场京味浓郁、亮点纷呈的书香盛宴。

在数字化出版“走出去”方面,新蕾出版社的抗疫纪实绘本《我想知道你的名字》阿拉伯语电子书成为庆祝中国与沙特阿拉伯建交30周年展示图书。该社的《百科探秘》《小学生作文》等期刊也实现了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的数字发行。

代表团还与法国无限挑战出版社举办《发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法文版版权输出签约仪式,该作品深受中法两国及欧洲读者的喜爱,为中国和法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中国出版代表团是如何在展览会上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
2023-11-29更新 | 390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集团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良渚、宋韵、诗词、丹桂,从风雅颂歌到梅兰竹菊……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浙江杭州揭开神秘面纱,满满的东方文化元素“刷屏”现场。

开幕式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分《国风雅韵《钱塘潮涌》《携手同行》三个篇章,给世人呈现史诗般的画卷:我们踏着历史的河流从远古走来,良渚玉琮开启文明的曙光;沃野渔歌唱着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故事;宋韵与芭蕾共舞,音乐剧与越剧同歌,独具创意地渲染杭州独特的文化底色;金桂飘洒丰收的喜悦与夺冠的祝愿,年轻的心在欢快地跃动;钱塘江大潮灌溉大地之树,让不息的生命蓬勃,希望的色彩铺满辽阔的空间;线上超亿的“数字火炬手”与场上火炬手共同点燃亚运会之火,让人感叹同爱同在的魅力以及艺术与技术交融的惊艳。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知识,说明杭州亚洲运动会开幕式何以惊艳观众。
(2)假如你是一名亚运会志愿者,请你向国际友人推荐一个中华优秀传统节日,并简单介绍其来源及传统习俗。

8 . 2023年“五一”期间,“打卡博物馆”成为很多人休闲度假的首选。因为,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一改过去的“高冷”形象,以脑洞大开的创意、前所未有的生机实现了和大众生活的双向奔赴。

进入直播间,就能和故宫的文物修复师一同见证百年前的古董如何重焕生机;扫描二维码,就能亲临三星堆考古发掘现场,探秘古蜀奇幻之旅;戴上VR眼镜,尽可欣赏五彩鱼藻纹盖罐的鱼儿在莲间跃动戏耍的身影;打开小程序,便能与神秘的敦煌藏经洞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些原本珍藏在橱窗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的遗迹、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正借助数字化手段的深度应用,各显神通,不断“出圈”,在满足公众多元个性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为星光璀璨的文化遗产注入新生命。

数字技术不仅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更让文化遗产“火”起来。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技术的成熟,文化遗产在数字空间拥有了孪生身份,并化身为多种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不断拉近与公众的距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数字文化建设对文化发展的意义。
2023-10-30更新 | 53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政治(必修)试题(一)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6月19日,2022中国城市文化青峰研讨会在线上举行,主题为“以鲜明‘城设’推动城市文化发展”。

材料一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更是人类幸福感的来源。加强城市文化建设,要“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加强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打造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城市文化发展,尤其要把握好城市韵味,通过各种市民喜闻乐见、赏心悦目的文化活动,多角度、全方位传递正确价值导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材料二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文化让城市与众不同。从边陲小镇到“改革之城”“开放之城”,再到“创新之城”“先行示范之域”,蕴含的是深圳独树一帜的城市影响力和城市吸引力。凭借科技创新和改革示范走在时代潮头,赋予了深圳“新锐”的面貌:城市的产业结构、人群构成、文化追求标注了深圳“时尚”的风采;毗邻港淡、面向世界的文化追求熔铸了深圳“包容”的心态。而未来深圳的城市魅力将是“最开放的城市,最靠近香港的城市,最能梦想成真的城市”。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如何实现“文化让城市更美好”。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分析在深圳城市设计中如何彰显城市的文化内涵以避免“千城一面”的。
(3)结合自己所在城市的文化建设,拟定两条蕴含城市文化内涵的标语。
2023-05-20更新 | 256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全国卷押题2023届(三)文综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

材料一   劳动教育一直都是学生成长的必修课。1981年《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规定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或简易劳动。1985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把“劳”字与德、智、体、美并列为五育的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到1990年底,多数中小学校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生产劳动基地,全国共计有学农基地45.2万个。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塑造全面发展的人。2021年《教育法》正式将“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并提出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新格局。2022年,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纳入教育教学课程。

材料二   古人对劳动的描述,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也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怡然自乐,有“拔苗助长”“竭泽而渔”的经验教训,也有“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的人生哲理,一首首经典古诗词,满浸着劳动者辛勤的汗水,从千百年的风霜雪雨中走来,跃动在生生不息的华夏血脉里,和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节拍,一直向前!


(1)有专家认为,尽管不同时期我国劳动教育方针政策不同,但劳动教育一直都是学生成长的必修课。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阐述此观点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角度,说明如何打造富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新格局。
(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劳动创造了生活、创造了历史,没有劳动,一切伟大梦想也就无从谈起。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如何宣传好、学习好劳动教育这一课为主题,写一份实施方案。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3-02-08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