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材料一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强调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材料二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强大伟力。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在开放中博采众长,探索时代课题、回应时代挑战,充分彰显出鲜明的时代性和开放性。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1)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分析说明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是怎样展现出强大伟力的?
(3)某校拟开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宣传教育”主题活动,请你就活动形式提两条建议。
2024-05-1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
2 .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创的是新思路, 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可见,坚持守正创新就要(     
①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②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守世界各国多样文化之正,创中华文化再现辉煌之新
③立足传统价值观念和思想智慧,增强底气,把固本培元与革故鼎新结合起来
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发挥着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文化生活触手可及】

近年来,东城区将公共文化服务融入城市生活服务圈,在北京市率先建成覆盖均匀、便捷高效的“十分钟文化圈”,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21平方米。东城区利用各类腾退空间拓展文化新场景,40家演出剧场为城市注入艺术活力,37处博物馆带领群众探古寻今,190家实体书店营造书香满城。步摇制作、衍纸艺术、茶道雅集、中式插花……周末午后,在胡同小院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令人目不暇接。美后肆时、角楼图书馆、27院儿等集生活美学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新型城市文化空间,让居民不出胡同就能近距离接触文化艺术。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东城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做法对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哪些有益启示。

【文化产业高速发展】

近年来,东城区着力建设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和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文化产业建设培育出了“文化+”新模式,打通了文化链与价值链。目前东城区47家文化产业园不仅是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地、优质企业的集聚地,更在逐渐成为城市更新的承载地、生活美学的新高地,引领着城市美好生活。

(2)某科技新城领导带队到东城区学习城市发展经验后,研究决定采用“科技+”模式推动新城发展。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采用该模式的正确性。

【文化传承坚定不移】

近年来,东城区以中轴线申遗为契机,先后完成永定门、太庙、皇史宬等一批重点文物腾退,开展钟鼓楼保护修缮和北大红楼周边综合整治,打造永定门北望中轴线景观视廊,让中轴线古都脊梁壮美呈现。

(3)运用发散思维中任意一种方法,结合东城区中轴线景点设计一款中轴线主题产品。
要求:指出中轴线主题产品名称及所用具体思维方法,阐明创新路径及其预期效果,不得透露任何个人信息,字数在150字以内。(材料中文物仅供参考)

4 . 山东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近年来,山东扛起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担当,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文化传承不息。

◆红色文艺精品熠熠生辉——民族歌剧《沂蒙山》荣获“文华大奖”;京剧《燕翼堂》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杂技剧《铁道英雄》、吕剧《大河开凌》、舞剧《乳娘》……一大批优秀革命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登上舞台。

◆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人气高涨——整合全省红色旅游景区、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资源,打造百条红色旅游线路、12条“山东红色研学主题精品游线”等,让人们在旅游中感悟,在感动中铭记。

◆红色沉浸式演出丰富体验——临沂市推出《沂蒙四季》红嫂故事沉浸式体验小院,再现革命年代生活场景;淄博市编排小戏《那时花开》、歌曲《情洒沂蒙这片天》等红色题材文艺节目,广受欢迎。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述“让红色文化传承不息”的时代意义。

5 . 2024年3月16日,第二届贵州“村超”(乡村足球超级联赛)决赛开赛。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据统计,自2023年5月开赛以来,超接地气的“村超”单场最高上座人数超6万,全网浏览超480亿次,抖音视频播放超130亿次,以惊人的能量和独特的魅力快速“出圈”,大放异彩。“村超”的成功得益于(     
①借助科技力量拓宽传统文化传播路径             
②以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点燃群众热情
③贴近实际生活,反映社会大众的心声             
④融通中外资源,以促进文化综合创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2023年12月4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年度新的“十大流行语”。2023年“十大流行语”除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等耳熟能详的词汇外,来自贵州的“村超”亦榜上有名。“村超”使农村体育赛事蹿红,对推进全民健身、振兴乡村经济,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社会存在持续变化和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正确价值观是人生的向导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6 . 热映的国产动漫《长安三万里》是一次“诗和远方”的成功抵达。电影里李白、高适、杜甫等众多唐代名人的故事被串联起来,仙鹤、孤舟、剑舞等一系列中国风元素唤醒了观众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激活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长安三万里》的创作(     )
①通过时代化的表达诠释了“何以中国”
②根本目的在于挖掘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
③凸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创作导向
④为文化产业坚持经济效益为先提供路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14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三模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创新?山东孔子博物馆给出了答案。

【走进千家万户】

博物馆的文创商店,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种类繁多,创意十足。不仅有以卡通夫子形象制作的文创产品,如不倒翁、文件夹等;还有依照孔庙大成殿、孔府垂花门等建筑元素,开发出的斗拱模型、大成殿拼图等,处处透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游客的目光。从开馆以来,孔子博物馆先后开发出礼行天下、诗礼传家、孔博美食等系列200余款文创产品。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正是通过文创商店,让文化以实体形式走进千家万户。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开设博物馆文创商店的重要价值。

【创设全新体验】

博物馆为人们提供全新体验。游客通过轻触屏幕可向孔夫子提出各类儒学问题,聆听孔夫子的答案。孔夫子还会以提问方式进行“儒学文化大测验”,让人们在问答中体会儒家文化精髓。人们还可以通过交互屏幕学习古代服饰知识、聆听祭祀音乐等,并与孔子及其弟子们合影。积极打造多元化社会教育活动,探索馆校合作新模式,通过开展“孔子学堂进校园”活动,定期在校园开展书法课程、经典诵读等活动,有效筑牢青少年传统文化根基,拓展了博物馆教育方式途径。

(2)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思维的知识,说明博物馆是如何为人们提供全新体验的。
8 . 2024年初,《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等优秀电影作品以喜剧元素为底色,植根现实,温暖观众,通过优质电影内容凸显出纯粹与真诚的创作风格,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认可,这也让龙年春节电影票房同比增长了约18.5%。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②文艺创作应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③艺术作品的创作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成果的源泉和最终享有者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电视剧《繁花》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浪潮中,天南海北的普通人齐聚上海滩,抢抓机遇努力打拼的故事,颂扬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此剧播出后在网络上、在剧迷中引起了热烈讨论和广泛共鸣,好评如潮!由此可见,文艺创造要(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②展现时代精神 ③积极改造传统文化 ④推进文化交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乡村文创正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为人们感受乡村魅力提供物质载体。

在山东莱阳姜疃镇的濯村,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学员们创作的二十四节气传统饮食主题剪纸“顺‘食’而动”,将二十四节气和剪纸这两个非遗项目巧妙融合,让节气文化可以“贴”在家中、贴近人心;河南陈家沟村聚焦太极文化,打造“动静太极文化广场”“明暗水塔茶室”等一系列具有文化内涵的特色空间,赋予乡村文创以传统哲学的深厚底蕴,展现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乡村文创的成功开发,关键在于和当代生活建立密切联系。以“黄河非遗点亮老家河南”活动为契机,高校、设计单位和文旅企业等各领域人才走进村镇、脚踩大地,感受乡村振兴的脉动,从专业视角寻找非遗与当代生活的联结点,用当代审美解码非遗深处的文化基因。由此,许多贴近生活、契合当代人需求的文创作品和项目得以落地并收获好评。

纵观各地文创实践,好创意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好创意一方面来自对乡村特色文化的深入理解,一方面源于对当代生活场景的准确把握。只有这样,文创产品才能赢得市场,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为乡村振兴增添美丽风景。

(1)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说明为什么好创意是文创项目成功的关键。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知识,说明应如何以乡村文创让人们感受乡村魅力。
(3)结合材料,运用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知识,以“用文创点亮乡村文化空间”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