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2020年被隆回人民抗疫中各种义举所感动,袁树雄创作《早安隆回》,赞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表达对故土的感恩,对升腾烟火、升腾希望的向往,祈盼疫情“黑夜”早日结束、生活“黎明”早日来临。这首充满正能量的优秀作品。也让不少网友对这座身居雪峰山的历史文化古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目前,隆回高铁站、向家村、花瑶等旅游景点已成为热门打卡地,游客络绎不绝,带动了隆回这座县城旅游经济发展。这表明(       
①优秀的文化作品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一定的文化能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③文化创新要立足实践,从人民的实践中汲取营养
④文化的发展需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2022年4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菜恩。习近平指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尚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乌克兰危机又接踵而来。在这种情况下,中欧应该就中欧关系和事关全球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沟通,发挥建设性作用,为动荡的世界局势提供一些稳定因素。这个推论运用的方法是(     
A.求异法B.求同法C.剩余法D.共变法
3 .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深刻概括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关于伟大抗疫精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伟大抗疫精神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力量
②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③伟大抗疫精神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物质力量
④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长篇纪实散文《如果来日方长》抒写了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武汉抗疫过程。全文以理性客观的视角,详细描述亲人、朋友、同事、邻居,以及或熟悉或陌生的同城中人,与疫情决一死战的具体细节,用大量事实和实际行动表现了武汉人民在抗击疫情中的“拼命”精神,使人理解为何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为何是“英雄的人民”。可见(     
①生动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文化创作的导向
③弘扬时代主旋律是文化创作的根本目的④优秀作品应该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9-23更新 | 280次组卷 | 10卷引用:福建省四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政治试题(永春一中、培元中学、季延中学、石光中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这场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较量中,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下列对抗疫精神理解合理的是(     
①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②举国同心,舍生忘死,是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战胜困难的集中体现
③尊重科学,是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强大物质力量
④命运与共,是世界人民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面胜利的根本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新冠肺炎疫情在春节期间爆发,打乱了人们走亲访友的生活节奏。一些“土味”宣传标语“话糙理不糙”,成为网络爆款,一些用快板、莲花落等民间曲艺形式创作的抗疫作品,更是受到群众欢迎,在宣传防疫知识、增强抗疫信心方面功不可没。这启示我们(     
①扎根文化创新的源泉,回应社会实践的需求
②增强文化创造的活力,创新文化的表达方式
③创新文化传播的手段,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
④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立足群众的精神需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8-24更新 | 186次组卷 | 28卷引用:福建省莆田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7 .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亮丽的精神标识。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进行基因测序。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中华文明崇尚人命关天的道德观念和"天下一家"的理念,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是中华民族基本的国家认同与国家意识……伟大抗疫精神正是把这些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展现在了伟大抗疫斗争的实践中。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释伟大抗疫精神是如何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一脉相承的。
2021-08-17更新 | 379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连城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选考)
8 . 在全民“宅”的非常时期,某省文化单位深挖资源,转变服务的传统方式,借助互联网技术“转战”线上公共文化服务“不打烊”,让人们相聚在“云”端,享受不一样的文艺时光。这样做(       
①推动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②保障了人们的文化权益
③满足了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④促进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8-07更新 | 382次组卷 | 26卷引用:福建省连城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9 . 2020年3月9日,一堂以“疫情防控”为主题的“现象级”思政大课圈粉无数。四位教授在线“云”开讲,与各层次学校居家学子分享疫情大考的启示。据统计,当天5027.8万人次观看了在线直播,人民网等平台总访问量达1.25亿次。有不少学子表示心头始终萦绕着“此生无悔入华夏”的幸福感和自豪感。这堂思政大课的成功(     
①取决于形式的新颖、手段的高超     ②展现了教育的意义、文化的力量
③显示着继承的必要、文化的多样     ④增强了爱国的情感、担当的意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5-23更新 | 730次组卷 | 51卷引用:福建省南安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10 .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传统戏曲的“云剧场”“云直播”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如今,众多文艺院团、文艺名家纷纷加入“云端”直播,不仅体现了非常时期传统戏曲精品涵养心灵、治愈抚慰的社会功能和文艺名家的情怀担当,也让人们看到了“互联网+戏剧”所带来的各种现实可能性。由此可见(     
①“互联网+”取代旧模式,推动戏曲发展
②大众传媒能超越时空局限,促进文化传播
③传统文化蕴含的合理内容,抚慰人们心灵
④手段创新促进了体制创新,满足文化需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