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2年4月16日,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树立了我国航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这不是神话,而是对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艰辛历程的深刻写照。回顾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史,正是广大航天人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发愤图强、团结协作,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遵照既定的计划,攻克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难题,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非凡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实现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落后一跃成为航天强国的梦想。

2022年5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青年团队回信时强调,建设航天强国要靠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希望广大航天青年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勇于创新突破,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再立新功。


(1)结合材料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对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的作用。
(2)为了传承和弘扬航天精神,某班准备举行一次主题为“青春、梦想、奋斗”的班会活动,请你列两条发言提纲。
2 . 辨析题。

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去太空“出差”半年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重回地球怀抱。从“神舟”飞天到“天问”探火,从“墨子”探寻未知到“北斗”造福人类,中国航天人一次次突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将中国印记留在星辰大海。如今,航天已成为我国一张享誉世界的“金色名片”,极大提升了我国的科技实力,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据此有人认为,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来自于中国航天人取得的一系列科技成就。请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予以辨析。
2022-05-11更新 | 350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今世界上,不管哪个民族、哪个国家,对浩瀚宇宙的关注、对太空的探索,都同样充满热情。我国自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升空,到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飞向太空,开启中国空间站有人长期驻留的时代,展现了中国人对太空探索做出的不懈努力。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基本实现了"三步走"战略。不仅本身实现了一系列技术跨越,而且对整个国家科技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巨大拉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资源有限、科技水平相对不高的条件下,独创了大型系统工程组织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成为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软件",同时还锻炼和培养出了一大批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中国还将继续加大载人航天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外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关于航天梦,我们的航天英雄曾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你永远不能活在摇篮中。我们曾错过海洋,但我们不能再错过宇宙。"在中国的航天事业栉风沐雨、不断进步的几十年里,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北斗工程、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文化和航天精神,他们用意志和智慧将"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写在了浩瀚无垠的太空中。在新时代,这一精神仍会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1)结合材料,运用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说明传承好、弘扬好航天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意义。
(3)神舟飞天,举国欢庆。请你为中国航天事业辉煌发展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4 . 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通过天地互动方式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三位“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轨展示了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面对青少年开展太空授课,意在(     
①启迪科学智慧,弘扬科学精神
②引领文明风尚,塑造健全人格
③发挥科技作用,推进教育改革
④彰显航天成就,激发爱国情感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有一种浪漫,叫“中国人给航天器取名”。我们的导航卫星叫“北斗”、科学卫星叫“悟空”、月球探测叫“嫦娥”、火星探测叫“天问”...这些名字充满了中式浪漫,又巧妙地契合了航天器的功能。此次落火的探测器“天问”的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而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就是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首辆火星车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命名,都将现代科技与传统中国文化结合起来,让高大上的“探火”工程变得易于理解的同时,也彰显了中国人迈向更远深空的决心和毅力。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相关知识,说说“中式浪漫”的航天器命名有何文化价值。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公布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这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材料一   此次落火的探测器“天问”的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而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就是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首辆火星车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命名,都将现代科技与传统中国文化结合起来,让高大上的“探火”工程变得易于理解的同时,也彰显了中国人迈向更远深空的决心和毅力。

材料二   在建党百年之际,到火星这颗“红色星球”上去,这是一种科技实力的表达,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传承——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中,青年人是重要参与者。一批“80后”“90后”传承老一辈的航天精神,投身其中,怀凌云志、做务实事,在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我们只能止于至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注定勇往直前。


结合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从命名到完成对我们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