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我国的登月探测器命名“嫦娥”,富有浪漫主义气息,寄托着探月团队永驻月宫的理想;操作系统取名“鸿蒙”,展现了一种宏阔的宇宙观,意在为后人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名曰“悟空”,寓指不畏艰险、勇于挑战的探索精神……传统文化与科技的融合(     
①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
②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③弘扬了科学精神,是对科技兴国理想的薪火相传
④彰显了对人文精神的高度自信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4-05-1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翻开孙家栋的人生履历,就如同阅读一部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多年发射卫星,他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到“北斗导航”,背后都有他筹谋、忙碌的身影。“国家需要,我就去做”,是坚定的信念,更是坚韧的行动。在半个多世纪的航天生涯中,孙家栋参与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第一:从担任我国第一代多个首发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主持研制7颗卫星,到多项重大航天工程大系统总设计师,领导研制20颗卫星。与孙家栋紧密相关的27颗卫星,就占我国成功发射卫星总数的1/3,他也先后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改革先锋”“共和国勋章”等荣誉称号。

如今,孙家栋仍然在为中国的航天梦呕心沥血、奋斗不息,并且对航空航天科技人才的培养和青少年科普工作充满期望。

材料二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一代代航天人追逐梦想,勇于探索,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飞天征途上的“拦路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急难险重的技术难关,孕育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成功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载人航天发展道路。这是中国航天人在建设科技强国征程上立起的又一座精神丰碑,激扬起亿万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孙家栋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载人航天精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作用。
2024-05-15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一中联考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年前,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大漠深处腾空而起;如今,同一个地点,同样的金秋,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奔赴中国空间站。20年的跨越,让人遐想无边。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七号,中国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从未停歇。回望飞天征程,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创新突破、稳扎稳打,让跨越千年的飞天梦想化为现实,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接连突破,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有巨大的跨越,也有不变的坚守。不变的,是中国航天人以身许国、为国出征的坚强信念,自力更生、自立自强的昂扬志气,自主创新、勇攀科技高峰的初心坚守,奋斗路上不骄不馁的从容淡定;不变的,是仰望星空的老一辈和新一代航天人,怀着同样的热爱和激情,脚踏实地、接力传承。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跨越时空而历久弥新的航天精神,将激励着更多人接续奋斗、逐梦前行。

(1)结合材料,运用“运动的规律性”的知识,谈谈你对太空探索的变与不变的理解。
(2)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说明历久弥新的航天精神的时代价值。
(3)请为神舟十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写两句宣传标语。
2024-04-23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押题(二)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4 . 2023年9月21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在课堂上,航天员演示了球形火焰实验、奇妙“乒乓球”实验、动量守恒实验以及又见陀螺实验,并生动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太空授课对学生的积极作用传导正确的是(     
①借助现代传媒,推崇科学精神
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科学、用科学
③坚定成为航天员的理想信念
④丰富精神世界,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
⑤增强国家自信,增添民族荣誉感、自豪感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④→③D.②→⑤→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神话与现实交相辉映,古典与科技共振和鸣。“嫦娥”揽月、“北斗”指路、“天问”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悟空”“慧眼”探索宇宙奥秘……在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之下,中华“神话”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这说明(     
A.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B.文化促进人的发展,助力梦想接连实现
C.决定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2024-02-0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全国体育单招政治模拟试题(4)
6 . 嫦娥五号实现我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这一成就的取得是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的生动写照。伟大的探月精神是(     
①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永恒的精神火炬
③我国航天事业取得成功的不竭动力和重要法宝             
④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航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2-2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2届全国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试卷政治试题(十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航天人以习近平的“下好‘先手棋’,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突出“从0到1”的原创导向,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

十年来,航天人先后攻克一项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部分技术实现从跟跑、并跑发展到领跑,在相关领域处于世界前列。

十年来,2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应用到国民经济各领域,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卫星应用体系,为1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航天智慧。

材料二   经过几代航天人奋斗拼搏凝聚而成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载人航天精神,不仅是托起飞天梦的精神之翼,更是全体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1)结合材料一,运用超前思维的知识,谈谈工作中应如何下好“先手棋”。
(2)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3-07-27更新 | 2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定州中学2023届高三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8 . 2023年4月24日,我国迎来第8个“中国航天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造福人类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载人首飞、空间出舱,交会对接、太空授课、中长期驻留等重大突破,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创造中国奇迹。中国航天梦放飞星辰大海,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诠释,中国空间站是全人类的“太空之家”。这表明中国航天梦(     
①是奉献世界的梦,造福人类的梦
②本质是民族解放,人民富裕
③是保障中华民族持续进步的力量之源
④是中国梦的具体表现形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晚,神舟十五点火飞天,坚守25年后,56岁的航天员邓清明终于实现飞天梦想。

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中唯一仍在现役却未执行过飞天任务的队员,邓清明用坚守和执着诠释了载人航天精神。他曾经四次作为备份航天员,一次又一次地目送着战友飞天。心中也曾有过动摇和自我怀疑。但为了国家航天事业,为了自己的飞天初心,邓清明时刻准备着,宁可备而不用,绝不用而不备。他永不停歇的训练学习、持之以恒的奋斗努力、旷日持久的默默坚守,不断积累丰富飞行经验、加强身体和心理素质锻炼,学习各种航天专业知识,从未因为备份身份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坚信“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邓清明25年的坚守,源于对祖国航天事业的热爱与忠诚,他始终坚守为了这一伟大事业默默奉献。“清寒枯苦飞天路,明净坚贞报国心。”这是邓清明挂在书房中的一副对联,也是中国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前赴后继、奋勇拼搏的写照。


(1)结合材料,运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知识,谈谈邓清明逐梦航天的动人事迹对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启示。
(2)某中学拟开展“学习航天楷模,做新时代的追光者”系列活动,请你就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两条建议。要求:紧扣主题,每条在30字以内。
2023-03-29更新 | 320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3届高考二模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飞行21个小时,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变为现实,杨利伟也成为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回忆,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突然与飞船产生了强烈共振,他“感觉五脏六腑都要碎了,”所幸时间很短。而返回时急剧减速,让他出舱时嘴角划破出血,杨利伟顾不得止血,迅速把舱内的一些操作完成,打开信号发射器,和指挥部取得了联系。

2008年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实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当时翟志刚出舱时曾连续三次打不开舱门,如果不能出舱,飞船就会飞离测控区,这样的话,中国航天的太空行走梦又要晚几年。翟志刚冒着牺牲危险,撬开舱门,果断出舱,他在太空手挥中国国旗,对着镜头向全世界说道:“我已出舱,感觉良好!”以自己的一小步,迈出了中华民族的一大步。

神舟一号飞行试验的成功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零”的突破,神舟五号首次一人一天飞天,神舟六号首次多人多天飞天,神舟七号首次太空漫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成功,神舟十三号“天宫课堂”如约举行,神舟十四与神舟十五航天员乘组还完成了首次“太空会师”,中国空间站首次有6位航天员同时在轨飞行,创造中国航天的历史性时刻。中国航天冲破重重阻力,独立自主地走到今天,遨游苍穹,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虽然前路漫漫,道阻且长,但“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1)杨利伟、翟志刚等航天员很多都来自普通家庭,但他们的名字已经留在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同一性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认识质量互变规律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航天事业遨游苍穹的原因。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以“赓续航天精神,涵养进取品格”为题,写一篇发言稿。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150~200字。
2023-03-09更新 | 77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3月份联合考试(一模)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