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推进科学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房子需要装修吗”“您家宝宝的早教班选好了吗”“需要办理贷款服务吗”……您是不是经常接到类似这样的骚扰电话?那多半是因为个人信息“裸奔”造成的。随着民法典正式施行,我们的个人信息将得到更好的保护。材料表明(       
《民法典》第1032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①民法典实施应以公民利益诉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法律只有涵盖各方面,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效力
③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④良法修订需要回应社会关切,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8-09更新 | 293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单元训练
2 . 随着社会转型速度的加快,传统的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深刻变化,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提供指导和服务。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表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家庭责任
第三章 国家支持
第四章 社会协同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
②科学立法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推动社会进步
③科学立法要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④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凝聚社会共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释放“中国之治”最强信号,“国家治理”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的重要关键词之一,全会明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要更好发挥法治作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重要作用,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将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谈谈怎样才能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条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法律规范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这要求推进科学立法必须(     
A.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B.要充分发扬民主。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C.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D.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符合国情和实际。顺应时代发展。
5 . 地方组织法于1979年7月通过并公布实施。随着社会形势发展变化,为了推动地方政权机关工作和建设不断与时俱进,2022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材料体现了(       
A.我国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B.我国立法工作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良法之治
C.具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做到依法立法
D.立法工作要体现民意,发扬民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2014年11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201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由民法总则与经过常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并形成的民法典草案,并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民法典草案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今年两会期间,根据各方面意见,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10余处。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民法典的颁布,是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全面依法治国持续推进的生动写照,也是我国民法理论和话语体系不断发展的有力见证。专家指出:民法典的编纂是我国科学立法的典范。


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立法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说民法典的编纂是我国科学立法的典范。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一些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反映出部分国家机关存在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处理流程不规范、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问题;一些不法经营者随意倒卖和泄露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之类事件也时有发生,民众反响强烈。

2021年11月1日,作为首部专门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该法律明确规定了不能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对人脸识别等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作出规制,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投诉、举报工作机制等,充分回应了社会关切,为破解个人信息保护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为信息处理者的合规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性指导。

个人信息保护有了法律“安全锁”,但有了良法后,更重要的在于落实。从严惩治违法行为,全方位规范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更为重要。

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谈谈应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8 . 2021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法典的编纂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心血,体现人民意志,尊重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把握时代脉搏、回应时代要求,紧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挑战,提出民法制度的解决方案。《民法典》的编纂(     
①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完善的民主
②能为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健全了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④坚持党的领导,立足中国实际,做到了科学、民主立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春秋》决狱”是指两汉时期审理案件以儒家经义定罪量刑的一种断案形式。它坚持原心定罪原则,即根据行为人主观心理动机的善恶,来断定其是否构成犯罪,是否应当给予处罚。“《春秋》决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限制酷刑刑的作用,也营造了宽松的社会环境,但过于注重犯罪的主观因素.仅仅以伸缩性非常大的伦理道德为标准判案,必定会导致冤假错案的出现。这启示我们(     
①严禁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②应在社会治理中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③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④坚持制定法律和认可法律的有机统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2-22更新 | 3548次组卷 | 34卷引用: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练习题
10 . 由于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和自身分辨力、自制力尚不成熟,不少青少年沉迷“饭圈”追星、手机游戏、短视频直播等,有的甚至参与网络色情、赌博等违法活动,还有的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网络环境,需要(     
①依法立法,以宪法和立法法为基本法律依据
②民主立法,加快各方意见向法律条文的转化
③立良善之法,完善青少年身份审核和消费限制
④立管用之法,使立法全方位保障青少年的利益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