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推进科学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北京市委统一领导下,北京市的首次立法协商,形成了一个相互支撑、贯通的“大小循环”:“大循环”即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北京市委汇报条例草案,北京市委将条例草案交由北京市政协进行立法协商,协商成果由市政协形成报告报送市委,再由市委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参考,委员们意见建议的研究处理情况,再通过市委转送回市政协;“小循环”即市政协成立立法协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委员、界别及专家座谈调研,形成立法参考意见,立法协商意见的采纳情况须及时反馈给参与协商的政协委员。立法协商的“大小循环”带来的积极作用是(     
A.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立法体制B.不断扩大我国法律制定的主体
C.更好地实现科学、民主立法D.不同国家机关在立法中的职责更明确
2 . 漫画所反映的寓意是(     

①合理设定权利义务,鼓励居民参与立法
②坚持民主立法,积极采纳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
③坚持开门立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科学配置权力责任,每个公民均可立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城市道路属于公共资源,路权如何分配关系重大。相较于机动车,行人处于相对弱势位置。因此,我国聚焦安全高效通行目标,将礼让斑马线纳入法规,优先考虑行人需求,并将违规车主信息记人信用档案;同时,对违规通过路口的行人依法予以处罚,在保护个人隐私权前提下对一些行人的典型违法行为进行曝光。这说明(     
①法律是公民最根本的行为准则
②斑马线治理要坚持公民权利至上的原则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的一项重要原则
④法治是斑马线治理的最大公约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学习宪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部特举办2021全国学生第六届“学宪法、讲宪法”活动。青少年树立法治理念应该(     
①勇于伸张正义,打击非法行为   ②严格遵守法律,依法规范行为
③科学解释法律,善用法律维权   ④学习法律知识,增强守法意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是前提。依法治国不是口号,它是人民权益实实在在的保护神。科学立法,意味着要对立法项目开展立法前论证,下基层,听民意,延长立法链条,让法律法规更加被群众熟悉。只有科学立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有章可循。科学立法要求(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门立法,不断推动立法民主化
②人大代表行使决定权,促进国家法治能力进一步提高
③保障公民表达权,使公民积极参与到立法过程中来
④公民提高法治意识,维护法律权威,依法决策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1-10-21更新 | 683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东省泰安九中2017-2018学年度政治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约事微,可助兴国安邦。多年来,我国餐饮浪费问题比较严重,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2020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启动了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究修改的基础上起草反食品浪费法草案。

2020年1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12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反食品浪费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人民群众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参与。

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高票通过了《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反食品浪费法》对政府及部门职责、各类主体责任、激励和约束措施、法律责任等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从而为制止餐饮浪费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反食品浪费法》的制定是我国坚持科学立法的生动实践。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7 .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这意味着在我国(     
A.法律代表全民意志,全民应该执行法律
B.法律代表公民意志,公民需要遵守法律
C.法律维护人民利益,人民直接制定法律
D.法律体现人民意志,人民自觉维护法律

8 . 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5日下午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强调: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习近平指出,要完善疫情防控相关立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实施防控措施,坚决防止疫情蔓延。要加大对危害疫情防控行为执法司法力度,加强对相关案件审理工作的指导,及时处理,定分止争。要依法做好疫情报告和发布工作,按照法定内容、程序、方式、时限及时准确报告疫情信息。要加强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组织基层开展疫情防控普法宣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结合材料并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1-08-25更新 | 1003次组卷 | 27卷引用:统编版必修三全面依法治国单元专训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党的十八大对法治建设的新要求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中法”。这一变化表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各环节上,均呈现新的特点和要求。其中法律设置也即立法,需要努力朝着科学方向发展,力围从“有法可依”到“科学立法”,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下的法治建设的先决条件。


(1)简要说明立法环节从“有法可依”向“科学立法”转变的价值追求。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做到科学立法。
10 .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民法总则以公民的民事权利为中心,对权利主体进行了界定,所确立的基本原则、民事主体、民事权利等内容,覆盖民法典分则的方方面面。民法总则的制定
①为调整民事关系提供了更为系统化的立法指南
②为公民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提供根本行为准则
③为公民有序参与民主政治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
④将会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