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和实施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国务院研究“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并就“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
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制定“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建议
③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十四五”规划纲要
④国务院各部委依据“十四五”规划纲要,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⑤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就“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A.①→⑤→②→③→④B.②→①→⑤→③→④
C.①→④→⑤→②→③D.②→①→④→⑤→③
2024-07-27更新 | 92次组卷 | 70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2届高考模拟考试(三模)政治试题

2 . 民主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人民民主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一贯追求,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障。

北京,人民大会堂。我国首位盲人全国人大代表戴着墨镜,指尖轻触纸面,仔细审议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这位盲人全国人大代表在盲文电脑上敲出关乎数千万中国残疾人养老的建议,在全国两会上提交。

福建,五夫古镇“民情茶话室”。延续古老的摆茶议事传统,当地人大代表与老百姓喝茶聊事…… “有烟火气的民主”让人民的诉求有地方说,说了有人听,听了有反馈。

湖南,攸县山村。一棵年逾1500岁的古树焕发生机。全国政协委员在山村调研“跑出来”的建议,推动湖南23万余株古树名木有了法规“保护伞”。

大到国家立法,小到邻里间的“鸡毛蒜皮”,世界五分之一人口正开展独特的民主实践。人大代表的“指尖”、政协委员的“脚下”,连着中国人的“心头”。中国人用自己的办法解决自己问题,开启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境界。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谈谈对中国民主独特实践的理解。

3 . 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

◆中国民主不是“少数人的民主”。新中国历史上首位盲人全国人大代表王永澄2024年提交了中国残疾人养老的建议。和王永澄一同参会的近3000名代表中有国家领导人、企业家、科学家、大学校长,也有快递员、电焊工、农民,中国民主让更多人被“看见”。

◆中国民主不是“空中楼阁”。线下,小院议事厅、板凳议事会、祠堂议事所……让人民的诉求有地方说,说了有人听,听了有反馈;线上,数字民意直通车、在线投票平台、网络民意调查……数字技术赋能中国民主,多样、畅通的民主渠道确保人民有序有效的政治参与。

◆中国民主不是“装饰品”。一棵树成就了一部法规,全国政协委员在湖南攸县山村调研“跑出来”的建议,推动湖南23万余株古树名木有了法规“保护伞”,代表委员们提出的建议从“纸面”落到“地面”。

中国民主的独特实践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4 .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有必要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党的二十大强调,“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对推进政府组织机构法定化作出明确部署。十四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以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国务院组织法修改工作。2023年10月、12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对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进行了两次审议和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据此,形成了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2024年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谈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修订国务院组织法的过程中是如何坚持依法治国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融合为抓手,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充分发挥居民小组、街巷长、红白理事会等基层力量,护航微格善治,依托村规民约、法治书屋引导良好社会风尚,引导居民守法信法用法。这一探索(       
①是我国基层政权转变治理方式的一次生动实践
②充分调动了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③为发挥法律教化作用转向道德规范作用提供了法治保障
④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2024年1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要分层次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地方实践,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

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浙江省深入贯彻会议精神,坚持党建统领,深入实施“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工程,积极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奋力绘好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建立健全多跨协同降碳的政策标准、协同路径、工作机制,强化准入管理,加快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高质量推进全省生态环境领域立法工作,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统筹推进行政体制、科技赋能、减污降碳、环境准入、生态共富等重点领域集成改革;深化全国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和“大脑”建设试点,加快搭建绿色智慧数字生态文明架构;着眼于群众有感、再增亮色,着力解决噪声扰民等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提升执法效能,建立健全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执法监管体系。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逻辑与思维知识,阐明浙江省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的路径。
2024-05-10更新 | 2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7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绘就共同富裕新画卷的过程中,社会治理是一块起着重要作用的“压舱石”。

近年来,山东某地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构建由基层干部、民(辅)警、在职或退休教师、老党员、法律顾问、社会志愿者组成的社会治理队伍,发挥各自专长形成合力解决基层问题;加强社会治理法治化,尽快补齐社会治理领域立法的短板弱项,完善执法司法权运行机制和管理监督制约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群众自治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基础作用;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通、有效衔接、高效运转的网格管理体系,建立社会治理网格化智能工作平台。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阐释山东某地是如何用好社会治理这块“压舱石”的。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施行40多年后,国务院组织法迎来首次修订。2024年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

此次修订就是深入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依法行政的实践经验,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的战略部署。依据宪法的相关规定,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增加了“国务院性质地位的规定”,明确了国务院部门的设置原则、产生程序,国务院组成人员的职权职责以及国务院的会议制度、工作准则等;明确了国务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对国务院组成人员提出相应要求:明确了国务院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贯彻“全面落实重大决策程序制度”“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等要求,对国务院行政决策制度、行政监督制度等作出专门规定。

国务院组织法的修订标志着中国政府在新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务院组织法的修订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举措。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对此分析说明。
9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023年1月4日全天召开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听取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2月29日召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材料表明(     
①要贯彻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②各国家机关和人民政协要对政治局负责并受其监督
③全国人大行使监督权和审议权,对政府进行有效监督
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具有内在统一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开启了乡村善治的新探索。

在学习借鉴“千万工程”过程中,某县政府加快补齐村庄规划短板,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形成县级抓统筹、乡镇重落实、村级见成效的工作格局;推进“党建+网格”治理,实施农村“领头雁”工程,把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出台乡村治理工作规范、村民说事监督规范等形式多样的制度,建设“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等基层治理载体,极大激发了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广泛开展“最美少年”“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宣传,全面落实“三官一律”进网格,充分发挥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职能作用,实现矛盾纠纷联调联动、多元化解,一批全国文明村纷纷涌现。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阐明该县在学习借鉴“千万工程”过程中的治理经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