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综合探究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2023年7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出台;2024年2月28日,国务院司法部透露,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工作已经全面启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工作的全面启动,意味着党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精神将转变为国家的“法律”。由此可见,全面启动《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工作(     
①提升了民营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②将推动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
③旨在为民企发展提供优越于国企、外企的法律保护
④是在经济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相统一的要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下列关于《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建议中,合理的是(     
①要加大对民营经济的定义、性质、范围、地位、作用等的宣传力度
②要坚持开门纳言、汇集众智,广泛听取意见,遵守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质效
③要对民营企业的经营范围、市场准入、招投标、投融资等进行明确的法律规定
④要通过完善配套法规、规章、司法解释等做好该法实施工作,确保实现良法之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4-30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高三下学期二诊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法典为其他领域立法法典化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要总结编纂民法典的经验,适时推动条件成熟的立法领域法典编纂工作。”

2023年9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公布,规划指出,积极研究推进环境(生态环境)法典和其他条件成熟领域的法典编纂工作。环境法典编纂已经进入立法机关的议程。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切实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道路”,“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因此,环境法典不可或缺。尤其在针对不同问题和领域的环境单行立法越来越多而对生态环境进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要求日渐迫切的现实面前,通过法典编纂对现行法查缺补漏、合并精简,并结合国家目标和人民期待进行制度创新、扩展和提升,确有必要,也大有可为。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编纂环境法典列入立法规划的原因。
2024-02-03更新 | 292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4年新高考政治【衡水金卷·先享题·调研卷】模拟试题(重庆专版)03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等地设立首批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自此,国家立法机关在法律草案的立项、起草、调研、宣传等立法全过程、各环节,都通过立法联系点听取基层群众“原汁原味”的意见建议。

6年多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联系点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从最初的4个增加到22个,涉及21个省(区、市),带动各地建成基层立法联系点4700余个。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直达国家立法机关,保障了国家立法直接反映和体现民情、民意、民智、民心,真正实现立法由人民参与,法律由人民制定,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4 . 2022年以来,交通运输部积极回应网民的意见建议,指导各地交通运输部门推动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加大非法营运打击力度,推动出租汽车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加快完善便捷高效、普惠公平的农村公路网络。交通运输部上述作为(   )
A.彰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优势B.旨在提高相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C.利于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D.展示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全过程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围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配合民法典实施等五个方面,组织开展了专项审查和集中清理,推动制定机关清理法规、规章、司法解释等各类规范性文件3300余件,及时修改废止完善其中违背宪法规定、宪法原则或者宪法精神,与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不相符的内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开展备案审查(       
①是我国人大立法权不断下移的有益探索     
②能保证国家令行禁止,保障法律有效实施
③是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的重要举措
④有助于实现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发祥于浙江台州天台山的和合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精髓之一,强调责任、奉献与合作。《论语》有“礼之用,和为贵”之语,强调治国处事、礼仪制度,要以“和”为价值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合文化展现出时代意义。

材料一   2022年8月31日,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二十大报告征求意见稿 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对各界人士通过考察调研得出很多有价值的成果进行认真研究和吸纳。

材料二   河北迁安市大崔庄镇下金山院村探索村级议事协商新机制。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搭建“党群议事角”说事议事平台,镇政府人员、村“两委”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常 常围坐在一起,大到市里镇里大家关心的重要政策、行政管理事务的制定和落实、村 里建设的产业项目,小到邻里的家长里短,人人坦诚建言、献计献策。与此类似的“红色议事厅”“民主恳谈会”“群英断是非”等协商机制在全国各地比比皆是。


(1)协商致“和合”,充分发扬协商民主才能画好新时代最大同心圆。结合材料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材料三   人权的普遍性无论如何都会允许保障那些权利的具体方式存在巨大差异。许多国家的政府已经使得满足其公民基本权利要求的福利计划得以落实。当然,区域性团体可能缺乏满足其成员需要的资源,(因此,)在真实的世界当中对于基本权利的保障却不能只留待地区或国家层次的政府来完成。

                                                            ——[加拿大]查尔斯•琼斯,《全球正义:捍卫世界主义》:P268,李丽丽/译

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说,文明的冲突将取代意识形态及经济冲突主宰全球政治,强调西方文明应防范儒学与伊斯兰两大文明的联合。

材料四   2022年11月14日至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6天5夜,30多场活动,从运筹多边外交,到引领双边关系;从密切大国互动,到深化互利合作; 从阐释中国之治,到回答世界之问……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中国发出团结合作、共创未来的时代强音,为促进亚太和世界繁荣发展、 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

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我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访,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成功实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以行践“和合”。结合材料四,以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成功实践对材料三中两位学者的观点予以简要评析。
(3)构建新“和合”。结合以上材料,就“如何彰显新时代‘和合文化’时代价值”提出你的看法。
2023-01-16更新 | 36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2023届高三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一次)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入新时代,全国人大常委会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充分发挥立法主导作用,将人大制度优势转为国家治理优势。

2022年10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表决通过了我国第二部流域法律——黄河保护法,将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制定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听取人民群众、政协委员、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法律制定中如何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的。
2022-12-22更新 | 577次组卷 | 4卷引用:政治(重庆B卷)
8 . 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于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②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③党的领导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尊重宪法法律        
④人民要在党的领导下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关系到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起草组,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地方考察调研,主持召开7场专题座谈会,推动网上征求意见,网民建言超过101.8万条。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认真审查讨论规划纲要草案。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从党的建议到人民的纲要,这一中国式民主的实践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本质、特质、品质的真实写照。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十四五”规划为什么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议,并分析规划的编制过程是如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