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虚拟现实(VR) 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从游戏娱乐到医疗教育,VR无处不在,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虚拟现实作为一项创新技术,无疑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可能性。比如,在教育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知识,甚至可以让他们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事件。在医疗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用于手术模拟、康复治疗等方面,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但是,这些看似完美的虚拟体验,是否能真正满足我们对现实世界的需求呢?想想那些无法用虚拟现实替代的美好时光:和家人朋友围坐在一起的欢声笑语、闻到大自然的清新空气、感受阳光拂过脸庞的温暖……这些都是现实世界独有的、无法被虚拟现实所复制的体验。因此,我们需要在现实与虚拟之间寻找平衡让它们互相补充,共同为我们的生活增色。

(1)我们需要在现实与虚拟之间寻找平衡,让它们互相补充,共同为我们的生活增色。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原理对这一观点加以说明。
(2)请运用辩证思维的任意一个特征,谈谈你将如何正确处理好虚拟现实技术和现实生活的关系。要求:辩证思维特征要与具体做法相对应。
2024-06-0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三)政治试题
2 . 2023年11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今年起开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攻坚行动,力争用3年时间,在医疗健康信息全国互通共享上取得标志性进展。攻坚行动以具体应用场景为驱动,以老百姓需求为导向,不贪大求全,目标是让公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下列对攻坚行动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信息互通共享”体现了部分功能对整体功能的积极影响
②“用3年时间”是基于量变不断积累必然引起质变的原理
③之所以“不贪大求全”,是为了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④“让公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符合党的群众观点的要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2023年6月,安徽、浙江两省签署《共同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协议》,标志着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提档升级。一江清水相连,两省变单一的资金激励补偿为涵盖水质、上下游产业人才合作等的综合补偿,从“一水共护”迈向“一域共富”。这一做法(       
①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②遵循了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③反映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
④表明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15更新 | 1073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4年新高考政治【衡水金卷·先享题·调研卷】模拟试题(吉林专版)02
4 . 第19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的舞蹈节目《水墨入诗画》以江南水墨山水为基本元素,以画卷的形式呈现。舞蹈演员身穿超长的蓝色衣裙,在水墨画卷上起舞,随着卷轴的移动,闪闪波纹将水墨画逐渐擦去,另一边的少年舞者在空白的画卷上起舞。这一节目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留白之美,俘获了全国网友的心。材料表明该舞蹈作品(     
①是艺术家对客观物象的直接再现                    ②充分发挥了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
③能摆脱事物固有形态和属性的束缚             ④在创作过程中把握了联系的普遍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2年,河南卫视推出的《重阳奇妙游》引来各界好评,其中在舞蹈节目《云窟万象》中,以莫高庭、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中国四大石窟艺术为创作元素,通过女子群舞的形式展现经典石窟造像。具有冲击力的影像画面营造出美轮美奂的石窟艺术之美,让人如痴如醉。这表明(       
①舞蹈作品来源于创作者对石窟艺术造像的想像
②舞蹈作品能摆脱事物固有形态和属性的束缚
③舞蹈作品给观众的感受受主观认知的影响
④舞蹈作品充分发挥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2023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旧金山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两国元首认可双方团队自巴厘岛会晤以来为讨论中美关系指导原则所作的努力以及取得的共识,强调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保持沟通、防止冲突、恪守《联合国宪章》,在有共同利益领域开展合作,负责任管控双边关系中的竞争因素。这说明(       )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
④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03-20更新 | 67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诊断性考试政治试卷变式训练之哲学与文化
7 . “守正出奇”源自《孙子兵法》“凡战者,以正台,以奇胜”,指既按照常规发展,却又不固守常规,能突破思维、出奇制胜。从哲学角度看,“守正”与“出奇”的关系是(       
①“守正”与“出奇”是相互联结的,“出奇”寓于“守正”之中
②从“守正”到“出奇”,是一个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的过程
③“守正”是“出奇”的必要前提,“出奇”是“守正”的必然结果
④“守正”与“出奇”作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2024-03-07更新 | 419次组卷 | 4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只有传承历史韵味、坚守文化品位的城市,才是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从北京冬奥会场馆对工业遗址的创造性利用,到北京中轴线多措并举的保护再到大运河的统筹保护、传承利用,“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实践,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延续着城市历史文脉。在城市的“新陈代谢”中,要统筹好发展与保护,让古韵新风融会贯通。历史文化遗址的活化利用不仅可以保护凝固的城市印记,也可以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明如何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2)中国城市应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请聚焦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运用创新思维方法为古城的发展提一条建议。要求:主题鲜明,具有创新性、合理性。
9 .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会在“人化自然”的劳动实践中实现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同时,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这一观点说明(     
①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创造出“人化自然”
②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④动物和人的实践活动都受到自然界客观条件的制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俗话说,要想人前显贵,必先人后受罪。大部分人都出生平凡,只有经受多于常人的付出与努力,甚至折磨与煎熬,才有可能出人头地。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①事物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③科学的理论具有导向作用,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④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要树立正确人生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