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情寄于言,习近平主席用生动的语言刻画出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特质。习近平的话表明(   
①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在极少数情况下还是可直接表现为物质力量的
②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③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④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珍惜和爱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1-10-17更新 | 215次组卷 | 8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2 . 材料一   2019年9月,又是一年开学季,在百年学府南开大学,师生们一起重温张伯苓老校长提出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是”!“你爱中国吗?”“爱!”“你愿意中国好吗?”“愿意!”时空交错中,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如此震撼人心。80多年前民族危亡之际的痛切之问,在新时代的阳光下迎来了青春激昂的回答。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将如何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某班要组织开展“弘扬爱国精神”的主题班会,请设计两个活动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爱国精神。
2021-09-10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沁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5年,国务院作出交通大学内迁西安的重大决定。从1956年到1959年,四年中迁校总人数达一万五千余人。在迁校以及新校建设发展历程中,广大师生员工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在四野四围的简陋校舍中认真开展教学和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了智慧和力量。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时勉励广大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新时代青年应如何弘扬“西迁精神”,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4 .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一切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这一观点(       )
①正确地回答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②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
③没有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④把民族精神等同于民族文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020-12-12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0年我国肆虐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使我们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只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才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预期目标。为此必须(   )
①把握时代脉搏,坚持中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②发挥“主心骨”作用
③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我们工作出发点             ④拒绝西方的外来文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0-12-11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6 . 当今世界,一些西方国家把我国的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一些西方国家通过网络刻意矮化、曲解、抹黑中国,竭尽挑拨离间、混淆视听之能事。这警示我们(       
A.应坚持文化交流,全盘引进西方各种文化思想
B.应坚持问题导向,用传统文化来引导人民群众
C.世界正处于调整期,我们应不忘本来、拒绝外来
D.应发挥“主心骨”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精神支柱
2020-11-24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7 . 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近几年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这启示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       
①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③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④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9-20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人民大会堂见证着历史,连接着未来。

1959年10月1日,阅兵仪式和70万人大游行在新落成的人民大会堂前举行,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0周岁生日。这座世界上最大的会堂建筑,从房屋拆迁到正式建成,只用了10个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的年代,中国人为何能完成这样的壮举?

大会堂选址确定后的一个月内,原住这一带的10129户居民积极配合,全部如期搬离,没有一户“钉子户”。14000名工人忙碌在大会堂的建筑工地上,共有20多支青年突击队。人人踊跃报名参加突击队,争当操作手。在过去,大家一般会按照鲁班时代传下来的“放大样”的办法,把小山一样高的木材搬到空地上,放完了样再继续下一步工作。按照这种老路,时间肯定来不及,质量也无法保证。青年工人通过技术革新,创制了简易计算表和“土公式”,用科学计算解决了难题,实现了中国建筑史上的突破。

北京市民也纷纷参加义务劳动。“建造大会堂,我也出一份力。”自愿来的人很多,超过了30万人次。

“敢教日月换新天”,短短10个月,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就矗立在天安门前,这是建设者们用智慧和汗水铸就的丰碑。


人民大会堂建设的参与者们用行动诠释了民族精神的哪些方面?大会堂的建设过程启示我们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020-11-0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必修4《哲学与文化》试题汇编: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三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19-20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9 .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在江西考察调研时指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现在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变好了,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不要忘了我们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们。可见,传承红色基因,我们应该(       
①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②高举爱国主义旗帜
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9-20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2019 必修4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3框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10 . 走进新时代,中国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从文化角度看,增强信心需要(   
①坚持伟大梦想精神,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②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③拒绝外来文化的影响,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
④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发挥其“主心骨”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9-20更新 | 47次组卷 | 4卷引用:统编版2019 必修4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第3框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