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4 道试题
1 . 2023年10月17日,古朴典雅的中国民族器乐《礼尚乐合》拉开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演出的大幕,表达世界各国对“和衷共济、和合共生”高远理想的矢志追求;跨越国界的中外音乐舞蹈表演《美美与共》,让在场贵宾加深对不同文明的理解,增进对共建“一带一路”的认同。这表明(       
①文化反映一定的政治并对政治予以重要影响
②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具有共同的本质和规律
③对各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能够促进民心相通
④不同文明的交融同一推动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20更新 | 648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4年新高考政治【衡水金卷·先享题·调研卷】模拟试题(安徽专版)06

2 .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历史性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并发表重要演讲,深刻阐述了“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交流思想。随着文明交流实践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2023年,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不同国家和民族都肩负起延续和发展人类文明的责任,在交流对话、相互借鉴的过程中融合不同文明的优长、汇聚不同文明的智慧,根据现代化的特点和要求,丰富文明内涵、创新文明表现形式,一定能够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文明新图景。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全球文明倡议”提出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文明观”的发展。
(3)运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的知识,根据上述材料,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逻辑清晰,主题明确;层次分明,语言简练;150字左右。
2024-04-19更新 | 572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4年新高考政治【衡水金卷·先享题·调研卷】模拟试题(安徽专版)02
3 . 2023年9月28日,纪录片《中国》第三季正式开播。该片以肩负“影像著史”为历史担当,堪称视觉版“中华文明溯源之旅”。通过“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创新,诠释跨越千年历史长河的中国故事,给观众带来了别具一格的视听体验。同时该片向全球开放《中国》全季版权,联合国际主流媒体,共同讲好中国故事。纪录片《中国》的制作及播出说明(       

①完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民族的情感凝聚力
②通过文化的输出,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要融通不同资源、进行综合创新,传承中华文明
④文化发展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作为有着5000多年文明积淀的大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我们有必要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国外交,为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展现更大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
①弘扬了中华民族世界统一的传统精神
②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
③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
④超越了社会制度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同阶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4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建交以来,中美关系虽历经风雨,但总体向前发展,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美两国的商贸往来更加密切,两国双边贸易额从1979年不足25亿美元到2022年近7600亿美元,双向投资从近乎为零到2600多亿美元,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关系已多达284对。 中美还在诸多地区热点和全球性问题上开展了有益合作,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1)“中美关系虽历经风雨,但总体向前发展”。结合材料一,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阐述。

材料二   2024年新年伊始,北京大学乒乓球队应邀访美,参加美国乒乓球公开赛及中国驻美国使领馆举办的纪念中美“乒乓外交”的系列活动, 同美国“乒乓外交”亲历者、青年学生和当地民众近距离切磋互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乒乓球队应邀访华,在清华大学参加了“中美青年乒乓球交流活动”。中美青年乒乓球代表团互访续写“乒乓外交”的友好篇章,为中美民间交往注入了新的力量。

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53年前,中美青年乒乓球运动员在北京拉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序幕,成就了“小球转动大球”的佳话。两国人民往来越频繁,中美关系发展的民意基础就越坚实,空间就越广阔,动力就越强劲。 中方愿同美方一道,落实好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促进人文交流的重要共识,弘扬“乒乓外交”精神,不断书写中美人民友好新篇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阐明中美乒乓球队互访带来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乒乓外交”留下的启迪历久弥新,不断激励两国人民赓续友谊,续写新篇。正是两国人民的双向奔赴,让中美关系一次次从低谷重回正道。此次来访的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乒乓球代表团团长斯蒂芬·马尔表示,两国人民相互理解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这样,双方才能克服外交关系中面临的挑战,“我向我们的中国合作伙伴建议,开展一个项目,能让我们的学生来到这里,我们做一些在过去实践证明可行的事情,那就是1971年的‘乒乓外交’ ” 。


(3)结合材料三,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简析“乒乓外交”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特征的。
2024-03-25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名校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政治试题
6 .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参加“艺汇丝路”访华采风活动的阿拉伯知名艺术家代表,鼓励艺术家创作更多体现中阿友好的艺术佳作,为增进中阿人民友谊作出新的贡献。复信在阿拉伯国家引发热烈反响。多国艺术家表示,习近平主席的复信鼓舞人心,将激励他们创作出更多艺术佳作。习近平主席复信的意义在于(     
①赋予中阿艺术创作新的呈现形式和时代内涵
②促进中阿文明交流互鉴、中阿人民心灵相通
③推动中阿文化渐趋一致,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
④推动文化创新,让更多人感受中阿文化的魅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1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3届高考最后一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政治试题
7 . 奔腾长江水,熔铸民族魂。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沿途留下了巴蜀文化、荆楚文化、江淮文化、吴越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缔造了“万姓同根,万宗同源”的民族文化认同和“大一统”的主流意识。挖掘长江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长江故事”有利于(  )
①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②丰富民族精神,把爱国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③促进不同地域文化融合,彰显民族文化优越性
④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守护精神家园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面塑”俗称“捏面人”,是我国民间美术中一个古老的门类。它不仅具有造型与色彩之美,更蕴含着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安徽省太和县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师生近距离切身感受“面塑”的艺术魅力。这一活动(     
①改变了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②丰富了师生们的精神世界
③通过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发展
④把传统艺术与审美教育完美结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11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9 . 2023年6月7日,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开幕,本次论坛主题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其中,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交流、加快文化出海等成为热议话题。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要(       
①立足国情,坚持“洋为中用”          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
③积极推动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文化       ④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增强世界文化认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2-2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政治试题

10 . 遇见冰雪遇到暖,不负美景不负情。这个冬天,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科学思想在哈尔滨落地生根,为哈尔滨的冰雪经济打造新的增长点。2024年元旦假期,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同比增长441.4%;实现旅游收入59.14亿元,同比增长791.92%。哈尔滨人用自己的冰天雪地资源创造着发展的市场,同时他们为游客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严厉打击破坏哈尔滨旅游市场的各种行为,充分把哈尔滨有效的旅游市场和有为的哈尔滨政府有机结合。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独特的文旅亮点,吸引无数游客的目光。乾合联名榫卯雪花摩天轮积木,通过传统文化、冰雪文化和科技创新的完美融合,把氛围感拉满;同时冰雪大世界还融入了秧歌、小品、杂技等,让游客感受到浓郁的东北风土人情。

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有“绚烂烟火”“胜利之城”等景区。“绚烂烟火”景区以俄罗斯经典建筑之一的圣母大教堂为设计原型,极富俄式风情。“胜利之城”景区以印度的世界文化遗产法塔赫布尔西格里为原型建造,同样吸引大量中外游客。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用“冷冰雪”撬动“热经济”,如今的哈尔滨正热“雪”沸腾,为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活力。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哈尔滨是如何用“冷冰雪”撬动“热经济”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写一篇相关的时事评论。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200字左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